关灯
护眼

第52章

    说再多都已无谓,秋氏只好沉下心来,等待时机。

    过了些日子,秋氏觉得时机已到,借着闲聊的机会开始偷偷打听白府的事,这一日正碰上个消息灵通的婆子,被秋氏拿话一引,便说了许多京中的事。

    秋氏这才知道在她离京回京的这些日子里,白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她被驱逐不久,白安就被停职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复职。

    秋氏跟了白安两年,也算有些见识——想当京官的官员多如牛毛,三年一届的科举人才济济,京城的官员名额向来抢破头颅。

    像白安他这样被闲置了一年多还不被记起的官员,想要回到这汹涌的浪潮里挣前,极难。怕是从此就要沉寂下去。

    秋氏初听觉得吃惊极了,在她印象里,白安虽是个负心汉、狠心人,但却是个极有才华的人,才能年纪轻轻身居高位,也因此迷得她当初没了心窍,一心一意的要给他做小。

    不过秋氏现在倒是觉得快慰,那负心人也有这一天!

    她又想起林氏,她恨着的人里,白安和三皇子占了首位,其次就是林氏,想到白安如今状况,恐怕林氏也好不到哪里去?

    秋氏不怀好意的想着,假装同情,“听说那白大人的妻子也是大官的女儿,现在不是从官夫人变作平民妻子了?真是可怜!”

    可她这话一说,原本和她聊得正在兴头上的婆子却是大惊失色,忙捂了她的嘴。

    “唉哟你怎么敢这样说话?可别连累了我!”

    “怎么了?”秋氏被捂嘴,只能用那只独眼来表示疑惑。

    八卦的婆子左瞧右瞧,发觉没人后才安下心来,瞪了秋氏一眼,又想到她是外地来的苦命女人,没什么见识,所以才这样说话,忍不住还是提点了一番。

    “你说的那位,那可不是什么夫人,得尊称国师才行。”

    婆子还不放心,拉了秋氏到角落,才细细的给她说了。

    “国师大人现在是陛下最信重的人,是咱们大轩朝顶顶尊贵的人。那可是真的……”婆子想了想,“万人之上!”

    “听说陛下都得听着国师的话!”

    “林府的太傅老爷早就说了,她从前那段红尘往事是历劫,早都过去了。”

    “你可别胡乱提起国师的私事,否则被巡街使抓了我可不管。”

    秋氏如听天书般被婆子灌输了一大堆,浑浑噩噩的回到了住所,茫茫然想起,她刚回到京城被带去流民坊,不也听过这位新晋国师的伟绩?

    只是她再想不到,国师竟是那林氏!

    这一切实在太超出了她的认知!

    她有千百个疑问,可惜那婆子被吓了一回,没了闲聊的兴致,秋氏只好暗暗忍耐,过了几日又出街去打听,这次打听得更详细了。

    先是道那白安为何会被停职,其实正是因为太傅和国师在其中出力,如今京城的人都知,白府是废了,只要太傅和国师依旧得着圣心,那白安就没有机会起复。

    而依照如今圣上对国师言听计从的样子,估计白安这辈子也不会有官复原职的那天。

    再说那林氏,却是很传奇了,先是以女子之身取信了皇帝与朝廷,接着便借着国师的名号做了许多事,远的不说,就说那流民坊,其实就是在国师的建议下建起的,京城往年总有些老或残缺的孤寡、小儿在街头乞讨,如今是见不着了,统一都去了善堂中安置。

    且国师善制药,不只是供朝廷的仙丹妙药,还有许多普惠于百姓的丹丸,她改了药堂医馆的制度,将其收为朝廷统一管辖,医师药师们要进过统一考试才能坐堂,药丸也要经过专门的检查,统一定价,才可开给那些患病的百姓们。

    就此一项,处理了许多滥竽充数的行脚大夫,又大大减少了百姓们看病所费的银钱,再加上疗效更好的药丸替代了许多平平常常的草药,平民们看病抓药再不像从前那样难,国师一下子被民间当做了活菩萨般敬仰。

    事例还有很多,但市井中说的总归不那么准确,据说已有史官在撰写关于国师的事例,想必到时国师的名气必然再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要说如今最炙手可热,最不可得罪的,确实是这新崛起不久的国师。

    秋氏在打听的过程中听吹捧国师的多了,只是每每还是惊愕,她一直觉得作为女子,嫁个有出息的人便是一生所求了,再想不到还有人能凭着女子之身做成这样!

    慢慢的,秋氏心里有了些变化,大约是不再心寄白安,林氏又与白安和离了,再听国师的事迹时,秋氏心里也不再抗拒了。隐约的,也许还有一两分的敬佩,只是秋氏绝不会承认罢了。

    秋氏察觉到,一直困在男女感情中的她眼界是多么狭小,她回想从前,邻家的大伯好吃懒做,是大婶儿起早贪黑开早餐铺养活了一家,只是人们提起来,往往只说是开早餐铺的大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