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七章 老友相聚,东河边上论短长。

    国庆长假,杨英回到小县城。

    先回家呆了两天,忽然发现家里真的待不住了。

    和村里的大人也好,同龄人也好,竟然没有了共同语言。

    小时候上山放牛,下河摸鱼,一玩就是一天。

    等到大了一些,一起打扑克,下象棋,时间过得也是飞快。

    而这次回家,所以人都在问杨英金城的生活和学习。他只好对村里人介绍金城的黄河风景,金大的教学设施。

    他说的勉强,生怕被人听出是一种炫耀。听的人也是尴尬,往往不到半个小时便是借故离开。

    骑着家里新买的摩托车到了县城,去盘旋路附近看了正在装修的网吧,结果他帮不上一点忙,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蒲熙和杨军因为录取学校不满意,正在复读,他思索再三,还是打算和他们聚在一起,哪怕说说话,也是好的。

    十月的晟县,温度没有过去那么毒辣,正是气候宜人的时间。到处有菊花怒放,偶尔有杂树披金。

    东河桥周遭支起的遮阳伞仿佛一朵朵云彩,人们坐在伞下,吃着烧烤,喝着啤酒,生活惬意无比。

    河边滩涂停着一些水鸟,不时身姿优美的飞起捕鱼,然后发出清脆的鸣叫。河岸边的车声人声好像不能影响它们的生活。

    杨英摘掉眼镜,穿着灰色短袖,懒散的坐在椅子上,手里的书无力的垂在大腿上,他也看着在水边嬉戏的水鸟,眼神没有焦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对面坐着蒲熙,杨军,朱先,神情各是不同。

    蒲熙喝完酒,有些自怨自艾的说道:“人的选择真的很重要,老杨四个月的拼命,掀起了多少风浪,学校表彰,县里重视,还当选了优秀青年。如果我也能狠下心来,不说别的,高考成绩至少不会稀巴烂,我也不会被家里天天唠叨。”

    杨英说道:“我不说什么亡羊补牢之类的话,上大学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你们应该能感觉到,国家一直在提倡经济发展,所以以后你的社会影响力可能就体现在你有多少钱了。”

    朱先冷笑:“如果没有国家好的舆论导向,这个社会会形成一个唯金钱论的怪相,只要能弄到钱,你就是成功人士!所谓笑贫不笑娼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已。”

    杨军也是怼了回去:“你不就上了政法学院吗?至于上纲上线的吗?还笑贫不笑娼!挣钱碍着你了?毕竟当下人们对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的评价标准就是你挣了多少钱。钱钱没有善恶,挣钱的人才有好人和坏人。”

    蒲熙点头说道:“杨军说的不错,只要你能多挣钱,继而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就是官方都得高看你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