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四章,向贫苦百姓征收重税是一个王朝崩塌的开始

    朱由校说完,饶是想要狠狠虐待那些晋商的许显纯也是一惊。

    「陛下是想先将他们剥皮,再将它们凌迟?」

    「没错!」朱由校挥了挥手:「许爱卿,这是就由爱卿你亲自负责!」

    「还有一点,许爱卿,朕希望锦衣卫能够在爱卿的带领下能够重新走向巅峰,记住一点,锦衣卫和东厂是合作关系,不是附庸关系。」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许显纯的内心不由的欣喜起来,

    「微臣遵旨!」说完,许显纯便要领命离开。

    「等一下。」朱由校见到许显纯就要离去,出声叫住了他:「这抄家所得的银两,从中给熊廷弼拨个两百万两给他,让他修缮城防。」

    「这由你派锦衣卫去送!」

    「微臣明白。」许显纯拱手应道。

    「七千多万两白银啊。」许显纯走后,朱由校看着手中的清单,顿时升起了将国内所有富商都抄一遍的念头。

    把山西最富有的一群富商抄了,能得到七千多两银子完后十几年,朱由校自己是不用担心财政问题了,果然啊,想要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抄一些家就可以了。

    「还是这些商贾中的家财富裕啊,比咱大明的国库都还富裕!」朱由校不由的感慨了一句。

    「是啊皇爷,要不皇爷干脆下旨意对于商业征收重税吧。」身边的刘时敏放下手中的笔,向朱由校提议。

    「朝堂上有没有人给朕上疏,提议朝廷向商业征收重税的?」朱由校问了一句。

    「皇爷,好像并没有。」刘时敏回答道:「在奴婢看来,那些大臣们把向商贾征收重税当成与民争利,若是提出这加商税,恐怕那人在士林的名声就臭了啊。」

    「哼,迂腐!」朱由校没好气的说道:「难道那些家伙没有见到京城的百姓都聚集在一起要求朝廷向商贾征收重税吗?这可是民意啊,他们现在不来为民请命了?」

    虽然说,这民意是朱由校命人扇动起来的,但是,朱由校向天发誓,自己只是命人在暗中使了一把力,这要求增加商税的,都是百姓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啊!

    「方从哲呢?咱们的首辅有没有什么反应啊?」朱由校想到了方从哲。

    「回皇爷,并没有,说不定过几日方首辅便会上疏了。」

    正说着,就见一小太监跑了进来:「皇爷,魏公公求见。」

    「叫。」

    魏忠贤进入乾清宫后,将手中的奏疏交到一边的小太监手上:「皇爷,这是太仆寺卿毕自严上的奏疏。」

    毕自严?朱由校知道这个人,在历史上镇压过白莲教的反叛,还是个精通理睬的能人,曾经在天启朝和崇祯朝都担任过户部尚书,在大明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着大明的财政。

    记得当初魏忠贤想要将南太仆寺牧马厂卖了,来补贴修饰三大殿的费用,毕自严是极力反对。

    朱由校对此只能说,魏忠贤不愧是历史上天启皇帝养的好狗,毕自严是一个不错的臣子,虽说在历史上,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中,思想偏向东林党,但也只是思想上的偏向。

    和东林那些只会空谈的家伙不同,他是有能力做事情的。

    「给朕宣毕自严!」朱由校吩咐一句。

    身边一小太监得令离去。

    接着,魏忠贤向朱由校汇报起了这几日的状况:「皇爷,这些日子里,奴婢发现这京城内外聚集了很多自阉的家伙,说是要进宫孝敬皇爷。让朝廷给他们给他们条出路。」

    「那情况怎么样?」朱由校问了一句,这个时代不乏挥刀自宫的家伙,都是想着进宫谋个富贵的家伙。

    「皇爷,因为咱们宫中现在不缺少干事的太监,所以就没有将他们纳入宫中,这群人也不离去,就整日混迹在京城中,奴婢恐怕这些家伙会招来一些大祸事,所以,奴婢来请示皇爷,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兵马司的人,不会驱散他们的吗?」

    「皇爷,兵马司的那帮怂货,怕激起民变根本不敢动手。」魏忠贤一脸的鄙夷。

    「有多少人?」朱由校问了一句。

    「有好多呢,奴婢听手下的人说,千人是有的,甚至有万人,聚集在一起声势浩大,兵马司的那些怂货被哄得一愣一愣的。」魏忠贤想了想回答道。

    「将他们都纳入督建司去吧!」朱由校想了想,这么多的劳动力可不能浪费了。况且,自己自宫的,多半都是一些游手好闲之徒,就像自己眼前的魏忠贤。

    「想要孝敬朕,就去督建司好好孝敬朕。」

    「皇爷,要是他们不愿呢?」

    「不愿?给他们脸了?」朱由校冷哼一声,「如果不愿意,那就回家去吧!要想搞事情,正好让戚金拿他们试试新训练的天雄军!」

    「奴婢明白了。」魏忠贤拱手应道:「还有皇爷,奴婢还按照皇爷的指示,将所属的东厂番子向大明各地派了出去。」

    按照朱由校意思,各地的大士绅、大地主,大富商都要安插人手。

    「魏伴伴,不要局限于大明境内,像朝鲜和东瀛中也要安插人手!」

    「奴婢晓得。」魏忠贤点了点头,像东瀛等地安插人手也不是什么困难事,毕竟在大明南方,可是有很多海商在东瀛等地进行贸易的。

    就在交谈着时,之前出去的小太监跑回来道:「皇爷,毕自严到了。」

    这次速度快啊,朱由校闻言:「让他进来。」

    「微臣,参见陛下。」

    「毕爱卿,你的奏疏朕看了,你想让朝廷向商贾征收重税?」朱由校看着毕自严说道。

    「是的陛下,若是以往,朝廷每年的税收是能够维持国家的运转的,可如今关外建奴反叛,关内陕西等地又因天灾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这使得朝廷一要用兵,二要抚恤流民,这样一来朝廷的税收就显得不够用了!。」毕自严答道。

    「况且,神庙时,朝廷朝鲜、西北、西南用兵,朝廷所耗钱粮巨大!现如今朝廷国库空虚,自然得要开辟财源!就像隆庆年间开关一样!」

    「所以,爱卿就提议向着商贾征税?」朱由校看向毕自严说道。

    「是的陛下,商贾富有的程度超乎人的想象!据臣所知,江南等地的一些商贾一年的贸易额加起来,可以达到我大明的一年国税的十多倍!」

    江南一些商贾贸易额加起来可以达到大明一年税收的数十倍,这句话朱由校是信的,江南富商的财富对晋商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