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火漆金印密令传

    未及清晨,便有人匆忙往狼绝殿而来。穆及桅阔着步子走至正厅,揉着那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打了个哈欠,他昨夜中饮多了酒,正自头疼,又被扰了好梦,还未瞧清楚来者何人便口中咕哝:“天还未亮,谁这样的胆子大,是有多大的事儿?”

他话音未落,坐了下来定睛观瞧,这才瞧明白,只看着疏儿正对着自己微微笑着一拜,神色一凛,当下住了口,面面上那慵懒的神色瞬而凝肃下来,站起身子快步走近轻声问道:“疏儿这样早来,是有……重要的事儿?”

“猜着穆公昨夜定也没有睡好,本不该这样早就来叨扰,只是我心中有事儿,总也睡不着,便想着趁吾王此时还未睡醒,来寻穆公商议。”疏儿面色忧愁,说话间,又四下瞧了瞧,轻声言道:“少公,也还未醒吧?”

穆及桅瞧着疏儿的样子,便想着她定是为了昨夜之事前来,更知她问沈羽何意,便点了点头,没有言语,只是带着疏儿到了偏房之中,谨慎地关了门,请了她坐下,这才开口问道:“是为了昨夜之事?”

疏儿只道:“昨夜舞月所言之事,何其怪异诡谲,我闻所未闻,可许多的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舞月开口便要昔日琼公鹰爪剑,我瞧的出,吾王颇觉为难。”

穆及桅沉吟片刻,抬眼看着疏儿:“疏儿常在王侧,吾王的心思,你猜得准。我想问姑娘一句,吾王与此事,作何决断?”

“昨夜舞月所言,公亦听得明白。公久经沙场运筹帷幄,也该看的清楚,若能以一剑换一国臣服,与我舒余,算是百利。可……”疏儿说着,又轻声一叹:“穆公亦知,泽阳一族在八族之中,属贵胄之列,而掘墓开棺是何其大不敬之事,若此事真能成行,只怕,要招惹许多的非议。况此事,若是让少公知晓……”她说着,复又重重一叹,面上愁容更盛:“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穆及桅紧紧地蹙着眉,许久,又道:“疏儿之意,吾王,已然做定了主意,要将沈琼长剑取出,送与南岳?”穆及桅微微摇头:“昨夜,我归来之时,少公在院中等我。我瞧她那样子,又担心又忧虑,而我既已应下吾王,绝不将此事相告,自然不能多说一字。可……”他顿了顿,思忖片刻,咂了咂嘴,“可我总觉得,她心中似是已然知晓了什么事儿。”

疏儿眉头微微一挑,便即问道:“穆公,何出此言?”

穆及桅似是回忆着昨夜与沈羽倾谈种种,悠悠言道:“她问我,舞月所言之事,是否有些事情,与她,或与泽阳有关。”

疏儿听得微微一愣,旋即又点了点头:“少公何其聪慧,自那蓝盛鼓动蓝多角以焚火一说将她逐出皇城始,到祁山之役,这一步步走来,自然比旁人想的细致,怕是只三言两语,便能猜得到了。”

“若你我都能想得透,那吾王更能想的明白。既如此,何苦要瞒着她?”穆及桅不解地看着疏儿:“难道吾王,另有打算?”

疏儿苦笑道:“我与穆公,都算的上了解少公,穆公应知,若是以实相告,少公会如何。”

穆及桅慨叹:“是啊,只要是于国有利,于吾王有利,便是冒着不敬不孝之骂名,她该也是会将琼公长剑拿出来的。”

“吾王如何护着少公,我与穆公都能看在眼里。而今之事何其大事,她又怎会让少公背上如此骂名。”疏儿站起身子,走到窗前,轻轻推开窗户,看着外面渐亮的天光,微微眯起眼睛:“我们皆是舒余子民,吾王的臣子,穆公,疏儿如今有一问,想问穆公。”她转过身子,站在窗边,看着穆及桅:“公,可否如实答我?”

穆及桅听得一懵,瞪大了眼睛看着疏儿,不知她所问何事,却分明在她的眼中瞧出了坚毅之色,他几乎从未在这小小的婢女眼中瞧见如此的神色,他一时呆愣,思索再三,便点了点头:“自然。”

“我知穆公素来忠心于国,亦知穆公出身徐阳,与沈公的父亲母亲,皆是旧识好友,更带少公如自己的孩子,于国,公当的起一个忠字,与泽阳,当得起一个义字,”疏儿轻声细语,说到此处,语调清浅下来,却字字坚定,不带丝毫含糊地看着穆及桅:“疏儿有问,若有一日,让公自忠义之中,二者选一,公,会站在哪一边?”

“国为大,若要问此,桅,自然先择忠于舒余。”穆及桅当下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