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1.莫向北(14)

    莫向北回来第一时间问了清若在哪,而后直奔老夫人屋里,年余招呼着人收拾莫向北带回来的东西,车队停的是莫府侧门,侧门边的路本就不甚宽,被洋洋长长的马车堵了个严实。

    莫向北顾不上其他人,他带回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就是清若的,偶有一两样是只适合老年人的勉强给老夫人。

    府里其他人的东西都是年余命人准备的,先把清若的东西送到了她院子里才招呼着人给各房送东西。当然,扣掉了原本给三房准备的。

    各房夫人先前只知道莫向北是去江南拜师读书,可能是老夫人给的钱自己在江南那边做了点小生意有了收入才那么十天半月就要往家里送信给老夫人,还以为其他东西是老夫人让他买的。

    毕竟三夫人不会给他多少用度是真的。

    不过后来才发现了不对劲,特别是莫向北突然一甩手就是永安街上的纸墨铺,那铺子可是三层楼高,有多赚钱她们这些夫人不常去纸墨铺光是看看都知道。

    这么一惊才想起来去看压在老夫人那里的中馈。

    原先老夫人说莫清若她养着,走她的私账,她们自然不敢多说什么,这么一去查才发现,莫清若的账早早走的已经是莫向北的账面。

    这还不止,她屋子里那些个江南来的奇珍异宝,每年最先吃到的新鲜果子,最漂亮的衣物布料,可不都是莫向北送回来的。

    夭寿啦简直!莫家有的是钱,他们每房也不缺钱,可是单单看着那些个账面上的记录还是觉得眼睛都疼起来了。

    莫清若替他挨了一刀整个莫府都知道,但是有必要这样吗。

    大房二房心里酸,可是好歹还有个三夫人让她们说说酸话。

    看看,明明是你们三房的儿子,人家不对三房好,不对有血缘的八小姐好,八小姐定亲,莫向北这个做哥哥的,添的嫁妆好像也就是几百两吧。

    再看看人家对莫清若那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孤女,明明都和莫府一点血缘关系没有了,不仅老夫人宠着护着,就是莫向北一个月在她身上花下的钱财,可就不止给八小姐添的嫁妆了。

    更别说出手就是永安街的铺子。

    三夫人和八小姐也是被大房二房连天的酸话酸得脑子发了晕,两个人一合计,莫向北是他们三房的人,他的钱也算是三房的,三夫人是他嫡母,当然有权利支配管理,旁的先不说,莫向北还在江南,还不知道他有多少底子,但是永安街那个铺子,怎么地都得从莫清若那里拿过来。

    两个人一合计正觉得可行,又听院里的丫鬟来说老夫人屋里叫管事送账本去,莫清若也在,那还不红了眼杀着去还等什么时候。

    只是这一下就撞上莫向北回来,真是……精彩。

    三夫人和八小姐一句话没说直接快速退出了老夫人的屋子。

    清若没坐回自己先前的座位,莫向北在一边的木椅上坐下,她就拿了个圆凳坐在他旁边。

    老夫人在问莫向北这几年的学业似乎还有旁的一些生意上的事,莫向北一面回答老夫人一面牵了她的手,放在腿上低着头看她的指头。

    清若也在打量他。

    他现在的身高在她这个小矮子看来真的……好高呀。

    似乎还是一样的瘦,不过不像小时候那样看起来风一吹就会飞走的病弱感,他现在清瘦看着却健康,大概是回来赶路有些累,眼角有些疲倦感,可是眼神异常的坚毅明亮。

    老夫人也确实高兴,莫向北既然回来了,就说明江南那边他处理得差不多,也有了准备打算。

    她长年累月心头惦记着事情,压着她整个人的精神都是紧绷的状态,这么突然看见已经长大挺立的莫向北回来,精神十分激动。

    这些年从江南传回来的消息看,莫向北确实是个可靠的,他在快速丰满羽翼的同时难得的还能保持不骄不躁,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

    她已经满意,但是真正见到人了,老夫人才突然发现旁人文字描述了那么些年,远远不如一见的感觉来得真实丰满。

    莫向北进屋那一瞬间,她在庆幸自己当年的决定。

    这个少年,终成长为出色的男人,而且,比他祖父更为出色。

    莫成峰不够狠,也不够仁,否则当年不会在婚宴上说出那样的话把十六岁怀着他孩子的她至于之后这几十年两难的处境。

    可是莫成峰不够的狠,不够的仁,莫向北的眼眸里都有。

    徐嬷嬷泡了老夫人屋里最好的茶进来,都是莫向北江南那边让人送回来的,清若不爱喝茶,越是好的茶她越觉得苦沾都不沾,所以莫向北每个季度送回来的茶都在老夫人屋里。

    徐嬷嬷弯着腰把茶盏搁在他手边的桌子上,“七少爷,晚膳您想吃什么,奴婢现在吩咐厨房准备。”

    老夫人也停了说话,“一会回去洗了个澡过来用晚膳,咱们三一起就成,府里的接风宴就安排在明天。”

    莫向北稍微点头,而后给徐嬷嬷报菜名。

    徐嬷嬷越听越是脸色眼神都有些别扭起来。

    旁边被他拉着手的小姑娘噗嗤一笑,莫向北转回头来,“怎么了?”

    清若笑着一只手去拍他的胳膊,“这些菜我小半个时辰之前刚刚点过一遍,你是要让嬷嬷她们一样上两份吗。”

    莫向北勾唇,一幅无奈的样子耸了耸肩,转头和徐嬷嬷说,“那就按之前的准备就行了。”

    徐嬷嬷和老夫人看着气息突然温和包容的莫向北,再看看笑得没心没肺明显一点不开窍的莫清若。

    突然不知道是该感慨还是该同情一下七少爷。

    后来老夫人问莫向北说,“三年一次的科举,今年秋天就开始了,你既然现在回来了,是不是今年就考了。”

    清若原本在低着头拉着莫向北的手指头研究上面的老茧是怎么弄的,一听老夫人这话蹭的竖起了耳朵。

    今年秋天开始乡试,明年春天就是殿考,明年莫向北二十一岁,就是话本开始的时候了。

    大秦王朝话本里,莫向北确实是从江南回来之后参加的科举,不过话本里后来提起莫向北是十六岁才在三皇子的安排下去的江南,明面上也是去拜师求学,私下做着生意和布置发展人手。

    也是他回来去乡试一直到殿考,这次科举殿考的前十名,在故事后来发展中,其中五人都是他和三皇子的人,也是他打着在江南求学名号时候结交之后提三皇子招揽的人才。

    清若不知道自己挨了那一刀之后莫向北和三皇子是如何计划打算的。

    也不知道那之后莫向北和老夫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因为明显她昏迷两年后醒来老夫人提起莫向北的言词之间态度和之前大不相同。

    不过她可以肯定莫向北和老夫人之间一定达成了某种协议,并且就目前来看,现在双方对于合作效果都比较满意。

    而且话本里莫向北是十六岁去的江南,而现在他是十二岁去的,提前了四年,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布置和完成他的准备打算。

    所以她醒来知道莫向北已经去江南,并且他已经有能力在江南给她找药,找好东西,让人送回来,清若是无比开心和安心的,说明莫向北的发展没有比话本里更糟,而是更好。

    她这边竖着耳朵准备听,莫向北却没有回答老夫人的问题,而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说了一句,“安家在秦都的生意我已经快接手完了,顶多再两个月就可以全部接手了。”

    “?”清若仰头,一脸问号,你考不考试和安家的生意有什么关系。

    在莫向北淡漠的表情里看不出东西,清若只好转头看向老夫人,偏偏老夫人也是一脸秒懂的样子,而后淡淡的点点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到底是我耳朵不好使还是脑子不够用呀,这两个问题有关联吗?

    清若憋了半天,用晚膳的时候还是没忍住,偏着头看着专注于给她夹菜的莫向北,“哥哥,你要考试的话准备得怎么样了?”

    莫向北瞟了她一眼没说话,老夫人笑着开口,“你怎么知道你哥哥要考试?”

    清若一脸无辜,“刚刚不是祖母说哥哥今年考试吗。”

    老夫人还没开口,莫向北曲着手指扣了一下她的脑袋,已经满满当当的碗里又添了一筷子菜,“吃饭时候别胡思乱想,好好吃饭,瘦成鱼干了都。”

    “……我这是扶风细柳。”

    “嗯。”莫向北淡淡点头,“然后腰就吹折了。”

    “……”算了,不是很懂你们这些厉害的人的脑回路,我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