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61 章 月饼

    “小白,你识得此物?”有师兄问,“这可是洋芋花的种子,被这小子刚好发现一典当行里有便买了回来。”

    “洋芋花?”听师兄的说法白术就知道大烨竟然原本就有土豆、只是一直把土豆作为观赏植物,洋芋花正是土豆花的别称,有白色、粉色、紫色,颜色各异确实漂亮。

    可惜落到了白术手里,比起只能看的花、白术更在意土豆本身的价值:“师兄们,洋芋花虽难得、其种子更是世上难得的宝物。”

    白术前世因为有水稻之父袁老及其团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亩产量,所以对比并不明显。然而在生产力落后的大烨,土地肥沃者只可亩产稻麦粟一到两石,土地贫瘠者亩产不足一石。

    而土豆呢?亩产少则□□石、多则数十石,这可是数倍的亩产差距!

    “多则数十石!那若是能将此量产、不知可以养活多少百姓!”

    “是啊是啊!我们怎么早没发现洋芋竟然还能食用?”

    鹤鸣山山训“济世救人”,一听白术说的数据,没有弟子不激动的,这可是千秋万古的发现啊!

    白术想的会比他们更复杂一些,他知道大烨的平和之下隐藏着汹涌波涛,若真如原书一般有战乱迭起,有了土豆的存在就多了一层保障。

    不过白术并没有把这波涛带到面上,只说:“正是如此,但洋芋一时恐无法推行,要说服百姓相信鹤鸣山舍谷物而种洋芋属实困难。可若是我们靠着大棚在冬日能在世人面前拿出蔬菜,定会使部分百姓愿意相信我们。”

    是的,这本来是白术为了宣传农耕灌溉技术的计划,临时将土豆纳入规划竟也毫无阻碍。再加上鹤鸣山位处南方、此刻已是立秋刚过,本就是种植土豆的时节。只能说这土豆还真是送得恰如其时、不早也不晚。

    听到白术这个法子、师兄弟子们都觉得秒极。不过对于这土豆白术还有一个问题:“师兄们,这洋芋到底是何时、因为谁出现在大烨的?”

    汉字奥妙、只听“洋芋”这个名字,白术就能判断其如他前世一般绝不是大烨本土产物,而应当是漂洋过海而来。

    可是他在大烨这么久,除了西北处有胡族外,白术从未听过有什么外邦人。若不是如此,他怎么会因一双蓝眼就受到那些子虚乌有的猜测呢?

    “小白你问这做什么?”听到白术的问话,不知为何、师兄们脸上的神色少见地有些为难。

    白术有些疑惑还是答道:“洋芋的故乡应该还有两样同样高产量的作物。一名玉米、一名番薯,其亩产都可达十石、数十石,且易于充饥。”

    玉米、番薯与土豆齐名,前有赫鲁晓夫因为玉米的高产要打造玉米帝国,后有明清两朝著有《甘薯十三胜》大力推广土豆以后直接引起了人口大爆炸。此处不提赫鲁晓夫忽略生态圈的愚蠢做法,这三个齐名的作物在白术前世恰恰都是从一个大洲出来的作物。这世玉米和番薯极有可能也是和土豆所出同源。

    在白术的述求下,师兄们最后还是支支吾吾地答道:“实际上,洋芋花是鹤鸣山先祖出海问仙带回来的。那时候先帝求长生,师祖便带着弟子去寻蓬莱山与传说中的长生药。师祖那一去、就是数十年,等他回来之时、虽没有带回来长生药却带回来了很多大烨中原没有的东西,洋芋花正是其中之一。

    只是那时候先帝已经开始忌惮鹤鸣山,收了先祖带回来的东西后却斥责他的心不诚才无法找到仙山求得长生药。先帝于是责令师祖离开京城回鹤鸣山闭门思过。这几十年,不知怎的、洋芋花就在世家中流行了起来。”

    听完、白术恍然大悟,难怪师兄们不愿提及此事,也难怪师兄在典当行里看到洋芋花竟然会花钱赎回并送给他,要知道鹤鸣山弟子都勤俭得很。白术心中既气愤又佩服。气愤于师祖的遭遇和皇室的无情,佩服于师祖竟然可以成功出海并带回别洲作物。

    要知道就白术所了解到的大烨生产力水平、理应没有可以出海征服大洋的条件才是,师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各种原因,师祖对他海外之行三缄其口。面对白术的疑惑、师兄们也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倒是有师兄表示:“既然师祖能去得海外,我们为何去不得?小白你且说玉米和番薯长什么样?我一定为你寻回。”

    立刻有师兄附合:“我也可随行!”

    白术立刻拦下他们:“师兄们别冲动,玉米和番薯也不是非找不可。大海凶险、离开大陆以后就容易迷失方向。我们江州并不临海,师兄们从未有过航海经验、此事不宜妄行。况且……玉米和番薯可能也不一定要出海才能找。”

    当初师祖出海、一定不可能只带了“没什么用”的洋芋花回来,被皇室拿走的东西里没准就有玉米和番薯!况且已经有了土豆,暂时没有玉米和番薯也没那么紧要。等日后白术亲自确认万无一失、再找熟悉大海的海民出海去也完全来得及。

    打定主意、白术把土豆收起,打算就在自己的院中将其种下。土豆的适应性很强,稍加照顾基本就能存活,要知道新鲜土豆买回家以后若是久未烹煮都有可能直接发芽。不过白术还是想将其放在眼下亲自照顾。

    白术心中盘算着土豆种植收获的时日,想起好像再过些时日就要到中秋。大烨其实还未有中秋一说,但白术还是难免想到在外漂泊的师兄们,也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在大烨互通信件是件麻烦事,就算是知道来往具体地址、驿站寄信也有丢件之时。若是不知道地址、那几乎没有寄信的可能。

    如鹤鸣山弟子这般四处漂泊的武林人士整日居无定所、需要寄信则更是麻烦。虽然武林盟有为武林人士供给了一些据点,给出门在外的武林人提供了与他人通信的可能性,但其中的不便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有些有钱有势的势力会培养信鸽。然而信鸽可没那么好培养。信鸽并不像人们的文学创作中一样,放飞之后一只鸟就可以飞越千万里精确送达信件。信鸽其实只能记住固定地点之间的来回。信鸽的传递有些像万里长城的狼烟,信件是油一只信鸽从一个据点飞到另一个据点、然后由另一只信鸽接力传递。

    只有财大气粗、在诸多地区都有据点的大势力才养得起信鸽,现在的鹤鸣山暂且是没有那个条件了。

    怀念手机啊,白术心想。不过就算是他也没办法在大烨做出手机来、只一个卫星问题就难以解决。这个时候,白术想到了一样东西——电报机。

    诚然,电报机看上去也和大烨格格不入、隔着几千年的差距,但是从技术层面讲,在大烨做出电报机不是没有可能……

    莫尔斯1835年的时候决定放弃绘画发明电报机,1838年的时候就成功研发出了电报机并于1840年申请专利。

    他是无中生有,白术却已经是站在巨人的肩头、只需要抄作业罢了。不过比起莫尔斯,白术还是要更凄惨一些的,毕竟大烨现在连现成的电磁铁都没有,所以要想在大烨作出电报机只靠白术一个人也是不行的。

    白术从春萝峰回来什么礼物都没给师兄们带,但他有知识呀。只见白术怀里捧着师兄们的礼物,朝师兄们魔鬼低语:“师兄们上次的课消化地差不多了吗?最近可否有研究出什么苗头?是不是该上下一堂课了?”

    膳堂里瞬间发出一阵哀嚎。不过师兄们也只是喊喊。对于学习还是抱着极大的热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