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82 章 抉择

    “江州王?你还去找他做甚?”习宸不解。

    几人正一边说着一边沿着鲜无人知的小路走向江州城的鹤鸣分观,毕竟这猪、白术他们总不能再将其千里迢迢赶回鹤鸣山吧?

    走得近了,观内弟子的诵经声便传入他们耳中,不知是不是在为白术等人祈福,他们正诵着《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方‘没身不殆’。”白术走到分观后门看向几位师兄,“师兄们可愿随我去寻江州王?”

    他通透的眼神落在单学、习宸、路恒身上,虽没听懂白术在说什么、架马弟子却非常有眼力见地领悟到这似乎并不需要他。

    “各位师叔,弟子需要先将这些猪赶回观内吗?”架马弟子问道。

    几只猪非常配合地哼唧了几下,破坏了这求道的清净。

    白术无奈:“去吧,麻烦你了,你若是要回山不必再等我们,顺便转告观内的师兄和弟子们我等一切安好。”

    “喏。”架马弟子应下,赶着那几只轰动江州城地明星猪进门,希望它们经过这几日的折腾没有变难吃。

    等架马弟子走后,单学、习宸、路恒异口同声地对白术说道:“走吧。”

    白术牵着白逸的手松了松、安下心来。

    刚刚观内弟子吟诵的是道德经第十六章,架马弟子刚进山门一年听不懂白术说什么、三位师兄却不会听不懂。

    “致虚守静”的“静”就是《清静经》的“静”。《清净经》曰: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所谓“清净”用道家之言解读、玄之又玄。白术在此将其解读为——本心。

    人之一道,问其根、循本心。

    白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将鹤鸣山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连江州王都动不得鹤鸣山。接下来鹤鸣山要如何发展?继续往外扩张吗?

    或是黄巾起义、揭竿而起?

    或是使鹤鸣山凌驾于皇权之上?建立神权王朝?

    或是干脆推翻封建主义提前进入下个历史阶段?

    或是……让白逸回归应麟的身份……

    若是白术说他能决定大烨的走向和未来,那绝对是笑谈。然而这些可能却着实掌握在白术手上,他的选择一定会对这个世界的走向产生一些影响。

    面对这么多可能,白术却从没有忘记他的本心——他此生所愿,其实不过是和师兄们、师叔们还有白逸开开心心地呆在鹤鸣山里。

    没有那些势力斗争、皇权压迫、饥饿交加,他只需要在山门里研究研究上辈子的发明科技、写写书造福百姓。师兄们想要锄强扶弱、维护正义,他就在他们身后支撑着他们。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要在山里把白逸平平安安地养大。等白逸长大以后,他可以随意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白术身为师父永远会在他身后支持他。白逸这么聪明,感觉做什么都会很优秀。鹤鸣山不禁女色,没准白逸长大后还会识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术就可以帮他筹划婚礼、给他养养儿子。

    白术此人真是从始至终的没出息,上辈子、他只想当个咸鱼,每天看看小说、玩玩游戏聊此余生。而这辈子,他只想做鹤鸣山的一根竹、一枝桃,守着鹤鸣山、守着师兄们、守着白逸。

    之前白术不知道白逸的身份,还要琢磨着如何应对原书结局,可是现在白术知道白逸就是应麟,便只要遵守本心即可。

    “王爷……鹤鸣山的道人们求见……”护卫战战兢兢地朝江州王禀报着。

    自知州府回来以后,江州王难得地黑着一张脸,府内无人敢触其眉头。可面对白术等人的到来,护卫不得不来通报。

    “鹤鸣山?”从知州府回来后就开始练字修身的江州王握了握手中的笔,差点没将这上好的狼毫笔拦腰折断,“他们来做什么?来看看本王有无病倒吗?”

    护卫低头小声地说:“王爷的意思是要属下将他们赶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