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92 章 粮食

    “相爷,江州和奕州出事了!两州派了信使说孟江决堤,淹没了江州城、奕州也遭了难。”

    听到管家的汇报,饶是于相爷向来成熟稳重也不免有些急了:“怎么回事?江州本家还好吧?老夫人呢?还有七皇子呢!”

    “江州来的信使说,他们已经尽全力搜救困在城中的百姓。说是因为鹤鸣山的小仙君提前得知了洪水的到来并领着百姓们及时堵上了冲垮的堤坝。目前江州还没有出现伤亡情况。相爷是否要让两州使节面圣、把这件事情尽快禀明皇上?”管家恭谨地询问道。

    岂料于相爷听言、站起身在屋内踱了几步,然后沉声道:“你可知孟江为什么决堤?”

    “啊?”管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两者信使没有提及这件事情,只是说孟江有一段堤坝突然坍塌。在此之前,两州观察孟江水位都并没有发现发洪的迹象。”

    “立刻派人去江州城接回本家众人。将江州和奕州的使节压住、不要让他们有机会见到别人。”于相爷看着门外的院子,缓缓说道。

    “这……”管家愣了一下,随后身体一僵终于反应了过来,回答到,“喏。”

    说完管家就退下了,他一摸自己的额头、额上全是汗。他已经跟随于相爷多年,他刚刚猛地想起一件事情——孟江的堤坝当年就是于相爷负责搭建修缮的。

    老天爷也不是不讲理的,江州城的雨一下就是数来日,但终究还是慢慢地停了。

    “太阳!太阳出来了。”所有人都不由地喊着。

    孩子们踏出屋檐下,转着圈、拍着手欢呼道:“雨停了!雨停了!看!那是不是虹桥!”

    一场连绵大雨过后,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汽,太阳光在折射之下、映出一道彩虹。在大烨百姓的心中,此乃祥瑞之兆,每个人都非常地高兴。大家心中都坚定,灾难已经过去,只要等到朝廷的救援,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这祥瑞之下,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高兴,比如丁知州。筆趣庫

    他派的信使骑的是千里马,按理来说、信使应该已经早早到了京城,可是京城内却没有任何回信。

    江州城现在还在水里淹着,京城的钦差大人却迟迟不来!江洲城的水如果想要排掉,就需要在孟江的下流,打开一个缺口泄洪,使城里的水顺着孟江排到下游的某个地方。但这种做法就是一种“祸水东引”,会危害到下游的民生土地。并不是丁知州一个人可以说得算的。

    钦差大人不来,不仅江州城还要在水里泡着,也代表着赈济粮没有着落。如今,江州还没有断粮。一是靠鹤鸣山救济;二是靠知州府里还没有被完全淹掉的旧粮仓——里面还有一些以备不时之需的陈年谷子。丁知州已经尽量掐着“粒”安排每日吃食,可是江州的人口基数就在那里。丁知州粗略一算,现在他和鹤鸣山手上的所有粮食都只够整个江州城再撑过六日。

    如果这六日内京城里还是没有人来,江州该何去何从?

    “师父,你在写什么?”白逸说到,“你现在病才刚好,不要如此地劳累。徒儿只是出去端个饭菜,你就又下床写东西了。”

    白逸拿着饭菜进屋,说这话时隐隐有一些数落和抱怨。

    白术心虚地放下笔,解释说:“这些东西迟早也是要写的。我只是想趁着日头光照好先写了。”

    如今,江州城大家手头上有黄豆都是拿来做吃食,并不会卖与鹤鸣山做油。没有油晚上就点不了灯,要写些东西自然只能靠着日光。白逸听到这话没有再说什么,但也在白术的视线下将桌上的笔墨收好、给饭菜腾出位置:“师父辛苦了,先吃饭,吃饱饭才更有力气安排事情。”

    面对白逸的“暴行”,白术不敢反抗,只得拿起白逸放在桌上的碗。白逸也在白术的身边坐下一同进餐。现在鹤鸣山里面的人太多、太挤,就连膳堂里面也都是外人。所以弟子们这些时日都没有在膳堂里面吃饭,而是自行找地解决。

    洪水爆发后,白术都是和白逸两人一块在房里用饭。对此,白术有一些不习惯、他更喜欢和一大群师兄们热热闹闹地一起吃饭。白逸却没什么感觉,甚至对现在的状态还颇为满意。

    说是饭,其实这些时日里膳堂里准备的都是粥。不过白术一看,他碗里的粥非常干,随便一舀都是慢慢的米饭、且都是精米,不知道的还以为江州现在粮食还够。

    其实白术知道他和白逸手上这样的粥是独一份,就连师兄们喝的都是糟糠稀饭。无论是师兄们做饭,还是百姓们轮值帮忙做饭,都会给白术和白逸开一个小灶。白术并不为此而开心,也许是他矫情、他更想和师兄们同甘苦、共患难。

    师兄们知道白术会怎么想,是以都不敢来找他一起吃饭、就怕白术看了心疼。

    白逸看白术盯着手里的粥迟迟不下口,了然地安慰他:“师父,你吃好一点、吃饱一点,早日把身体养好,才不会辜负师伯和百姓们的心意。而且师父不是已经早有办法了?”

    “是。”白术端起手中的碗,“只是还需要等,等一个时机……”

    闵州的一个道观外,百姓们纷纷围在仙聚堂门前。

    “道长们怎么回事?仙聚堂里面好久没有上新了。”

    “为什么新纸和新笔都已经售罄?”www.

    “对呀对呀,油也没有了!虽然小仙君在鹤鸣月报上公布了猪油的榨法,可我们哪里榨得起猪油啊?”

    面对百姓们的逼问,道长们对视一眼、叹了口气,痛心疾首地说道:“善信们有所不知!江州城还有奕州都在半月前遭了洪水!”

    “什么?真的假的!鹤鸣山和小仙君没事吧!”

    百姓们难以置信、议论纷纷。在古代消息流通地非常慢,就算是洪灾这样的大事件,也无法立刻被临州知晓。所以《鹤鸣月报》一经推出,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就连不识字的农家子们也喜欢一起凑凑钱买一份月报要乡里好心的先生读与他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