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49章:当年的唐修

      就这些地方听歌,普遍都有一个习惯,他们很多会听别的国家的流行歌,一般都是一些闽南语的歌曲,就那些民俗传统味道比较浓的。
  例如唐修前世的《欢喜就好》。
  又或者听那些香江八九十年代黄金一代的东西。
  现在已经很少有大陆本土的歌曲能够流入到那边了。
  可是唐修的《海阔天空》做到了这一点,这让唐修等人有点意外。
  “或许是因为这首歌在构造和听感上很接近上世纪80-90年代的香江作品吧。”
  “的确,唐修写出的这首歌挺有味道的, 我就一直都在循环。”
  就连乐队成员们都很认同,而且手机里就在循环播放这首歌。
  这可是很难得的现象。
  因为就跟写小说的人打死看不进自己写的东西是一样的,做音乐的人,普遍也不会反反复复去听自己的东西。
  因为听不进去啊!哪一个小节会有什么变化,那里的加花是什么样子的,音序是怎么样排列的,全部都滚瓜烂熟。
  这是别人听一首歌死循环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出来的效果。
  但是这首歌就不一样, 很奇怪, 就仿佛有种独特的魅力一般。
  这是很难得的现象, 就好似,这首歌怎么循环都不过分,都很好,都有惊喜。
  很少有作品能够做到这一步。
  当然,一般能做到这一步的歌曲,都是很牛逼的那种,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很多人的视野。
  对此,唐修笑了一下。
  《海阔天空》本来就是这样的歌,不然也不能被称作前世版的琴行禁曲了,流行了几十年的时间,经久不衰,一直都占据人们的各大歌单位置。
  这就是所谓的经典,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歌曲本身的质量足够能打, 而且这种能够经久流传的作品一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 不具有年代感。
  它们在什么时候听都一样,因为音乐这种东西, 它其实是有年代流行元素的。
  比如一些节奏型,一些那个年代所有人都在用的音色,一些所有人都在用的节奏。
  一如几十年前的disco,大家那时候都喜欢往自己的歌里加点电子音合成器的音色。
  又或者千禧年时期刚刚起步的,节奏特性特别简单,bass混响拉的特别大的电子音乐,也曾经火遍全球,席卷世界。
  但是来的快去的也快,新时代的电子音乐结构特性越来越复杂,听感层次度越来越复杂,反而没那么火了,函夏还是停留在了十几年前的电音水平,那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年代流行过去了。
  人们只记得几十年前的电音。
  再有就是现在的口水歌,其实也是一种年代特性。
  然而能经久流传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当那个年代所有人都在玩儿某些东西的时候。
  诶我就不玩,我就是要另辟蹊径。
  我就是要整出点听感不一样的东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