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3章 欣喜若狂2

    "二十世纪以来几项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纸”。

    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出土了公元前49年的西汉麻纸。

    1957年5月,西安市东郊灞桥砖瓦厂,发现一座墓地,发现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制成“植物纤维纸”——“灞桥纸”。

    其实“灞桥纸”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只因被发现地点原因,人们给他取名如此。

    骆靖手中拿的这本书,其纸张类型赫然正是西汉时期的麻纸“灞桥纸”。

    这种“灞桥纸”的纤维长,纸浆粗、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色;它的制造,需经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高档的加工程序非常复杂。

    它比起蔡伦造纸整整早了两百余年,也就是说,西汉麻纸是目前考古发掘出来世界上最早的纸。

    当然,纸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六到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外,还有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也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

    到了今天,全世界的纸张种类更多了,制造技术也更先进了。

    暂且不去管纸张类型,骆靖其实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纸。

    骆靖迅速地翻阅着这本书。

    这书总体上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篇和中篇都有十二页,下篇确有二十四页。

    上篇全是一些凸块似的符号,或者说是他看不懂的文字,从第一页到十二页全是,每一页不同的是那些符号数量与位置不同而已。

    中篇却全是一些图画,有点像他小时候看的故事会的肖像,又有点像动物的形状,隐隐约约的,实在太过模糊了,无法辨认清楚。

    下篇最奇怪,第一页有些貌似象形文字的东西,之后的二十多页都是空白,看不见任何符号与文字。

    骆靖非常纳闷,这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这本书不仅年代透着古怪,闻起来有点发霉的味道。而且,内容也这么奇怪。

    既然刚刚是看的上篇凸块符号部分,那还是从这里开始看吧。

    也正好,他这样选择恰好是唯一正确的路径。要是他不循序渐进,从中间开始的话,那很可能就会走火入魔。这个决定让他规避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