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二章 悟人生

    孙为民一边仔细的观察着阴曹地府,一边自己琢磨着什么。毕竟他是头一次下来,对阴曹地府这个人人谈之se变的地方,他也曾经恐惧过,更做过很多无聊的猜想。但下来一看才发现,这里和阳间是那么的相象,一样的忙忙碌碌,一样的平平淡淡。要说哪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人们的心情吧,应该说的阴魂的心情才对。悲伤?恐惧?绝望?也许都有,也许又都不是。

    是啊,生离死别固然可怕,人人都有着强烈的生存渴望,当生已成为过去,那难免就会恐惧。完了就亲情,那一种依赖吧也可以说是渴望。不管是付出还是索取,要的只是心灵上的宽慰,追根到底为的还是满足自己情感,得不慰祭的心灵悲伤是再所难免的。绝望是一种放弃,但没真正的意义上的绝望存在,心无一念是不可能的,最不济的人也知道追求死亡吧,不是吗?

    孙为民苦苦思考着这个混乱的问题,他发现阴魂们的脸上表情是那么复杂,可以说无法解读。那是一种**裸的感觉,放眼望去看到的尽是无力与苍白。孙为民明白了他们的感受,那就是裸露。每个人都有秘密,在阳世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秘密小心的藏起来,就在心底,藏的很安全。不用担心会让谁偷去,世上虽有偷心贼,那却没有偷秘密的贼,因为能偷到的东西就不能再称之为是秘密了,那只是过往,一段经历而已。也就是说,除了自己以外再没有人知道的事情,那才能称的上是秘密。不用问,能保存的这么完好而又不让人发现的东西,一定都是些绝不能对外人道的事情,比起那些天上地下所谓的‘天机’,藏在人们心底的这些秘密也许更重要,埋藏的也更好。

    但现在的情况不是太妙,到了最后算帐的时候了,秘密都需要拿出来清算,你无法选择愿不愿意。每一个阴魂都在等待,等待着让人**裸的洗净,清算,完了就是从头开始。这才是世间最可怕的事情…找回自我,找回那个清清白白的婴孩。

    孙为民感叹,人生在世只是匆匆数十载,但在凡尘路上我们的改变却是那么的多,当我们想要洗清这一切的时候,人心啊!你可能经受的住那回眸一望?

    孙为民不愿再看到这一切,他尽量不去‘偷听’那些鬼差们对阴魂的问责。他缓步走出了司府,但并不敢远去,只是站在司府门前舒缓着自己的心情,自嘲道“孙为民啊孙为民,现在知道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幸福了吧?”

    就在孙为民感慨的时候,一位老太太走了过来,对孙为民开口道“凡尘苦短,庸人自扰,还是喝上我一杯茶吧,保你脱得苦海”

    孙为民一听,就知道孟婆神来了,心里觉得好笑寻思“这孟婆现在也需要搞推销了?她好象一直是强买强卖的吧”想虽这样想,但孙为民可不敢开神差的玩笑。马上客气道“孟婆神可好,小的见礼了”说完很恭敬的给孟婆作了个揖。

    这孟婆可有些来历,据说,她老人家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

    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醧忘台。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

    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关于这醧忘台孙为民知道的不多,只是在从典籍上看到过这样的记载“醧忘台居十殿冥王殿前六桥之外。甚高大。四围廊房一百零八间。向东甬道仅阔一尺四寸。孟婆神设盏于此。使人饮汤,以忘前生之事。”孙为民观望了半天也没发现这样的建筑。

    孟婆见孙为民这般客气,也收起了玩笑,不再请孙为民喝茶了。而是疑惑的问道“看你瞻前顾后的,想是头一遭下来吧?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我”那样子就像是孙为民的师傅一样,派头足的很。

    孙为民一听,也来了兴趣,心想,反正无事,我请教一下吧,大神差指点可不容易啊。但他又不知道问什么好,抬眼一瞧,正看到望乡台上啼哭的阴魂们,只见有的人并不是在啼哭,而是在发火,好象很生气的样子,还在骂着什么,便开口问道“这阴魂上了望乡台因何事在漫骂啊?”

    孟婆一听也不抬眼观望,摇头道“望乡台上八千里,尽是执迷不悟人”

    孙为民马上请教“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