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7章

    所有人核查完身份及所带的物品后,就被官兵就近安排在芜水村附近。于连海告诉他们因为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多长时间,每天有官兵把守,他们没办法去任何地方,需要住的话,只能就地取材自己建造房子,若是需要帮助,他可以让懂建房的造船师傅去帮忙,不过需要付一定物品及银钱,也可以让他帮忙联系官兵允许芜水村卖给他们必要的生活物品。

    袁柳臻和陶傅听后并不意外,于连海送他们到达永州已经很不错了,不可能再给他们提供食物或者再免费为他们建房。

    大家在船上已经熟悉不少,关系好的几人便一起商定要怎么建房或者能拿出多少东西、银钱去交换让于连海找人帮他们建房。

    袁柳臻一行人有陶傅在,自然不需要人帮忙建房。

    陶傅和袁柳臻商定后便决定先盖两间茅草屋,他们带的东西比较多,还有一些银钱,可以找于连海帮忙给官兵说说让芜水村的人给他们换些日常用品,倒是不用担心。

    其他没什么东西,也没什么银钱的人决定先席地而睡,白日可以跟海平村的人一起捡拾或者打捞一些海鲜充饥。

    有于连海在,官兵也没为难他们,只要在官兵把守的范围内活动就可以。只是若是有人逃跑,会连累在永州的亲朋好友,亦或是他们。大家经历过造船,又一起在船上住了一个多月,彼此熟悉,自然不会有人擅自离开连累其他人。

    除了官兵把守他们,不让他们离开他们划定的范围外,于连海也会找人看着他们,不让他们离开,以免连累其他人。

    现在特殊时期,大家心里明白,只能一起生活。

    他们被安排的地方有一座平缓的小山,山上有不少树木,可以用来建房,一面靠近海边可以依靠海中鱼类生活。

    森林中并无其他动物,只有一些鸟类,也无可产出食物的果树,地面倒是生长了不少杂草。

    袁柳臻和陶傅经过森林的时候,还看到不少野菜。

    他们找到一处适合搭建草屋的地方,陶傅便开始忙活起来建造草屋。

    袁柳风和袁柳风轮流照看小轻、小浅和帮陶傅建造草屋。

    陶傅建造过草屋,又建造过石屋,对于建造草屋非常熟悉,找到合适的树木,借于连海伐木工具后便开始忙活起来。

    于连海在他们被安排在这里后的第二日便将在船上雇佣陶傅做饭的银钱给了陶傅,总共给了三百两银子。

    三百两银子差不多大客栈主厨四个月的工钱,于连海还是给他们给多了,袁柳臻知道于连海是想跟他们交好,也安心把所有银钱都收了起来。

    有于连海牵线,大家一边建造房屋商量着接下来怎么生活,一边等着于连海跟官兵沟通好让芜水村的村民把日常用的物品,比如衣袍、锅碗、锄头等之类的日常工具或者小玩意、吃食等东西拿到他们附近在官兵的监管下卖给他们。

    大家都开始盘算着身上的银钱以及身上的物品看看都能换什么东西。

    在这段时间,除了陶傅和袁柳臻一行人外,其他人没吃到陶傅做的食物,每日吃自己捕捞或者捡拾的海鲜倒是有些食不知味,看到陶傅做饭时散发出来的食物香味,想吃却因为不好意思,没敢去蹭饭。

    他们待的这处地方海鲜资源非常丰富,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人居住在这边,太阳刚出来,他们去岸边捡拾海鲜总能捡来不少。

    袁柳臻很喜欢一早跟大家一起捡拾海鲜,陆怜经常跟他和袁柳风一起捡拾海鲜,还会给他们说捡拾哪些海鲜新鲜,哪些海鲜不新鲜,还会告诉他们蛏子怎么抓、蛤蜊怎么找。他们知道后捡拾海鲜速度更快也能收获更多。他们还用银钱跟陆怜换了不少盐。

    这些捡拾的海鲜,他们一部分用来吃,一部分陶傅处理后进行腌制。

    捡拾后的海鲜,陶傅处理后会配上森林中采摘的一些野菜进行料理,料理后的味道非常好。

    唯一不好的地方便是他们已经连续吃了好长时间的鱼肉,没有吃到面和米,有些特别想吃。

    他们住在地下森林后,也是除了鱼和肉以及水果、果干等东西,并没有吃到米和面。

    因此,两人商量后便决定等芜水村人过来卖他们东西时一定要多买一些米和面。

    到时候想吃海鲜疙瘩汤、蛤蜊盒子,就不在话下了。

    很快,一转眼半月过去,驻守在海边的官兵变得多了起来,他们知道可能是东洲派来的战船接近永州的缘故,海岸线开始防守加固,特别是靠近渡口的地方,官兵比之前多很多。

    于连海在这半月,也和大家一样让懂建房的造船师傅监工盖院子。

    那院子只盖了一部分,看起来也非常大,应该是要盖可以容纳不少人住的院子。

    半个过去,陶傅已经把两间茅草屋盖好,他们也已经住了进去。

    袁柳臻、陶傅以及小轻、小浅住一间大茅草屋,袁柳风独自住一间小茅草屋。

    茅草屋外是搭建的简易的灶台,方便做食物。

    住进茅草屋的袁柳臻看着这间比里沟村山上更加简陋的茅草屋,想到住在茅草屋时悠闲的日子,不免感叹世事无常,那时候没有战乱,也不会担心太多,现在却不一样,战乱后,他们过的日子常常精神紧绷,也不能跟袁震剑他们团聚。

    半月后的这天,于连海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跟大家说了明日可以跟芜水村人买东西或者换东西,大家晚上的时候都把要换的东西或者要买的东西盘点一下,陶傅、袁柳臻、袁柳风也不例外。

    三人聚集在茅草屋中商量着要换的东西和现在身上能够换东西的物品。

    “银钱一共是三百多两,还有阿傅给我的这些值钱的聘礼,一些从地下森林带过来的食物没有吃完、小轻和小浅的奶粉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一些银钱买些面粉、大米,还可以用奶粉换些鲜奶给小轻和小浅。至于用的锅碗、罐子之类的也可以多买一些,还有就是锤子、斧头之类的工具也可以买一些。”袁柳臻对陶傅和袁柳风说。

    陶傅听后认同地点头道:“行,那明日看需要什么都可以多买一些。”

    袁柳风听后道:“我身上还有阿父走时给的一千两银票及差不多十两银子,若是需要银钱可以随时跟我拿,我自己也不需要什么东西,要是有书或者笔墨之类的可以买就更好了。”

    袁柳臻知道袁柳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动笔,他自己也是,也想看看能不能有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可以用。听袁柳风说柳相霜离开时给了一千两银票,袁柳臻一点也不意外,总归柳相霜还是担心他们的。

    想到这里,袁柳臻叹息一声又跟陶傅和袁柳风商量了一下急需买的东西,便早早睡去。

    睡在茅草屋中的这几夜很冷,比在船上时候都要冷,袁柳臻睡觉时总是靠陶傅很近,陶傅也很自然地紧挨着袁柳臻睡着,小轻和小浅是在他们旁边睡得很熟。

    第二天,他们早早起床,已经有不少人在外面聚集在一起,等候着芜水村那边的人过来。

    为了防止意外,他们跟芜水村购买东西都需要经过官兵检查,芜水村人收到的银钱及东西也需要经过官兵检查。

    他们在于连海的带领下在指定的海边等了没多长时间就看到挑着担子过来的芜水村人,芜水村人被一位年长的老者带领着过来。那老者看到于连海非常熟稔的打招呼。

    于连海跟芜水村的人似乎很熟,除了那个老者外,还有不少村民跟于连海打招呼。

    大家见此,都松了一口气,在于连海的带领及介绍下,芜水村的村民也跟他们亲近不少。

    芜水村的村民带的东西很多,于连海提前跟牵线的官兵沟通过,知道他们大部分人需要米面之类的东西带了不少。

    只是这些米面的价格比平时的价格贵上不少,袁柳臻和陶傅有银钱,第一时间跟芜水村的村民买了不少,够他们差不多吃一月之久,然后又相继买了其他用的东西,看到有卖鲜奶的也买了一陶罐。

    袁柳臻带的奶粉跟那个卖鲜奶的人介绍了一下,说这奶粉是野山羊奶做出来的,那人尝过味道后就被奶粉的味道吸引了,味道比鲜奶好吃多了,便把袁柳臻带的奶粉全买走了。

    袁柳臻高价卖出奶粉赚的银钱几乎抵掉了他们购买东西银钱的一大半。

    陶傅和袁柳风在一旁看着,被袁柳臻卖奶粉时,说的各种营养价值折服了。

    今日特别热闹,芜水村来的人虽然不多,但想买的东西基本上都能买到,唯一没买到的只有笔墨这类东西。袁柳臻还买了不少布,准备给小轻和小浅做衣袍用,两个孩子到现在还没穿过新衣袍,在看到这些布匹的时候,他心中愧念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