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61、周扬的梦呓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5000字大章

    求亲们留言点赞收藏支持,谢谢啦廖成望着前方蜿蜒不见头的官道,再看看身后不远处三步一歇两步一停的几个半大少年,悔的肠子都青了。

    自己为什么要脑袋一热答应带着王花花他们?

    如今天色已暗,再过一会儿就会完全黑下来,可是眼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恐怕又要露宿郊外。

    长夜漫漫,寒深露重,天气已近立冬,吃食也快要没了,着实难捱。

    开始王花花他们还抱怨刘姑姑不该准备那么多棉衣和烤饼,背在身上死沉死沉的,这走了十多天才发现,得亏刘姑姑找的许多棉衣,又做了一包裹烤饼,不然大家既要挨饿还要受冻。

    王花花一屁股坐到地上,不停地喘着粗气:“三师兄,三师兄,你走慢点,我们都要喘不上气了!”

    刘大和吴二闻言也连忙瘫坐到地上。

    廖成的两条浓眉皱成了一团,没好气地道:“既然走不动,非要跟来干什么?好好地待在乡下不好吗?”

    他嘴里抱怨着,却还是不得不停了下来。

    毕竟都是小师弟的兄弟姐妹,自己要尽责啊。

    那日他跟着吴二去了平台镇,见到了王花花等人。

    得知自己要去益州找周扬,这些少年少女兴奋的叽叽喳喳。

    都吵着闹着要跟着一起去。

    这群人中,王花花最大,今年十五岁,刘大、张力、李大牛次之,十三岁。

    李小牛、郭江、赵三、吴二,十二岁。

    剩下三个小子,王木墩、邓狗蛋十一岁,郑多寿最小,十岁。

    廖成自然不肯,这么一群小屁孩,自己都带上还得了。

    他却忽略了,他自己此时也不过十五岁而已。

    除了赵雪儿等小丫头,每一个人都要去。这群小子都是吃过苦的,自从跟着周扬后,日子才好过起来,住上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穿上梦寐以求的衣衫,甚至还找到了活干。

    这种日子对于一辈子没有什么盼头的乞丐来说,真正是如同天上掉馅饼。

    周扬对他们也是真的好,把他们当成兄弟姊妹,分房给钱,供吃供穿。

    刘姑姑也常常教导他们一定要对周扬心怀感恩。

    何况,自从周扬上了武当山,这群小子每逢休沐之日,便聚着一起去听书,尤其喜欢听说书先生说那些劫富济贫扶危助困的江湖侠士故事。

    毕竟,周扬老大就是去武当山学武艺做大侠去了。

    大家既是羡慕又是期待。

    虽然后来中间出了那档子事,可是周扬回来后立马就去给兄弟们讨还公道,而且还为此身受重伤。

    周扬老大活脱脱就是故事里的大侠,扶危助困、惩奸除恶,除暴安良。

    一帮小子丫头对周扬的崇拜达到了极致。

    他们早早在成年人之间摸爬滚打,吃苦挨饿受冻遭骂,提前见识了诸般人情世故,晓得周扬是真正对自己好,也只有跟着周扬,自己才能过得更好。

    周扬就像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道闪电,将大家惨淡的人生照射的亮堂堂,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

    因此谁也不肯落下。

    王花花甚至说服了李大娘,放弃了李大娘给自己说的亲事,说什么也要去。开玩笑,自己可是周扬老大唯一的一等大丫鬟,一个月的例钱就有一钱银子,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老大,跟着老大是要飞黄腾达的。

    最后,刘姑姑强留下自己的女儿赵雪儿以及周大宝、周二宝三个女孩,廖成则坚决不肯带着几个小的,王木墩、邓狗蛋、郑多寿便也被淘汰留下。

    至于吴二,因为腿脚不便,廖成也不肯带,可是吴二抱着廖成的腿哭的稀里哗啦,哭着喊着也要跟去。

    刘姑姑好说歹说,拦也拦不住,劝也劝不住。

    只好拿出仅有的银子,分出五十两交给廖成,接着翻箱倒柜,收拾出一些厚棉衣、干葫芦塞给王花花,晚上又熬夜和面做了许多烤饼出来。

    当初长街拼杀,众人纷纷丢掉银两御敌,只有陆实力气较大,带的银子也最多,便抓着包裹当武器,将银子保存了下来。

    后来吴阳平便做主,将陆实带回来的五百两银子,拿出两百两给刘姑姑,让她带着一帮小子丫头去乡下避难。

    二百两不是小数目,足够普通百姓家用上一辈子。

    第二天天没亮,廖成就带着几人上路。

    一上午时间,走了三十里地,一群小子累得气喘吁吁,可是又担心廖成不带着自己,也不敢喊累,咬牙硬挺。

    毕竟大家都是乞丐出身,什么苦没吃过。

    中午在路边歇息,拿出烤饼就水填肚子,才发现身后还有一个小尾巴。

    原来最小的小子郑多寿悄悄跟了上来,竟然还没跟丢。

    要知道三十里可不短,廖成年纪大些,又自幼习武,走完三十里也觉得浑身疲惫不堪。

    这小尾巴不过十岁,竟然能挺下来。

    廖成有些意外。不过他还是厉声说道:“接下来每天都要走六十里路,你们谁要是跟不上,就趁早回去,我可不等人。”

    廖成是第一次出远门,压根不知道该往哪走,只大约知道益州在西边。

    于是,带着众人每天都朝着西走。

    如今已经走到了第十天,眼看天色渐黑,人人筋疲力尽,恨不得躺在地上不起来。

    不少小子的鞋底都磨破了,脚底板全是水泡。

    廖成也顾不得安慰,只能降下速度。

    从开始的每天走六十里路,到现在,一天顶多也就走四十里地。

    哎,自己怎么没想着骑马呢。

    不过望了望身后那些小萝卜头,又丧气了。

    罢了,就算有马,他们也不会骑啊。

    眼看天色快要黑下来,前方官道还没个头,廖成只好骂了几句,催促大家赶紧起身赶路。

    “都起来起来!”

    “你们不是口口声声要跟着周师弟闯荡吗?”

    “这点苦都吃不了,还怎么跟周师弟混!”

    “周师弟最是能吃苦耐劳,一天走百里地,轻轻松松,哪像你们,这才走了不到四十里地,就哭天喊地。”

    刘大张力等人连忙爬起来,咬牙赶路。

    周扬老大果然厉害,自己以后是要跟着周扬老大混的,坚决不能拖后腿。

    一众小子自己给自己打气,继续赶路。

    只有王花花跟廖成熟些,胆子也大,在后面磨磨蹭蹭。

    廖成也不理她,带着一帮小子走在前面。

    “等等我呀,等等我,三师兄!”

    看到自己一个人掉在最后,天又快黑了,四周都是山丘树林,影影重重,王花花吓得跑起来。

    “咿?前面有人。”刘大率先叫起来。

    又走了七八里路,前面霍然开阔起来,出现了一片低矮的山丘,紧挨着有个池塘,池塘边是一片枯草地,枯草地上停着几辆马车、货车,围成一堆,旁边生了三堆篝火,一些人影歇在了那里。

    廖成也是喜出望外。

    不过,他马上喊停众人,吩咐道:“出门在外,人心隔肚皮,一会儿你们什么也不要多说。由我出面,记住了吗?”

    “嗯,记住了。”大家七嘴八舌的答应下来。

    廖成带着大家朝篝火走去。

    “什么人?”篝火旁边窜出来两条灰衣大汉,持刀喝问。

    见到一个少年带着七八个小子并一个小丫头走来。

    这少年穿着皱巴巴的蓝袍,蓝袍下摆破烂,一双靴子满是灰尘,背上用麻绳绑着一柄刀,虽然看起来落拓狼狈,但是虎眉大眼,长脸四方,眼神坚毅,棱角分明,给人极为可靠的感觉。

    身后一字排开八个小萝卜头,每个人都是蓬头垢面,气喘吁吁,破鞋烂衫,跟乞丐差不多。

    唯一看起来干净点就是那个小丫头,可是她一屁股坐到地上,喘着气说:“大叔,你们有没有吃的喝的,快拿点来,我们一天没吃东西了!”

    两条大汉面面相觑。

    这时,一辆马车掀开窗帘,一个少女探出头来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