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八章 七国大混战(二)

    3.

    鲁桓公对纪武侯早在郕国相遇的时候就有承诺:一旦齐国伐纪,鲁国一定出兵相助。这种承诺不仅仅是因为纪武侯苦苦相求、重物相贿,更重要的还是鲁桓公的姐姐,这个同母姐姐与鲁桓公自幼相伴。自打鲁惠公去世,虽然鲁隐公对鲁桓公的还是持保护态度,但能与鲁桓公朝夕相伴、时时相随的只有母亲和这个姐姐。所以见不得姐姐的泪水与哭述。在鲁桓公的心中,援救纪国是他内心的亲情所在。尽管自己也娶了齐釐公的小女文姜,与齐国也算是姻缘关系,他与美女文姜也如鱼得水欢爱有加,

    但他还是不能割舍姐弟情义,维护纪国的社稷变成了他的己任。

    鲁桓公一心要为郑厉公讨回个公道。当他与郑厉公并肩战宋国的时候,忽有人来报:说纪国告急。

    鲁桓公一怔,忙在大帐中召见纪国使臣。纪国使臣呈上国书,鲁桓公打开见书中这样写着:

    “齐兵五路大军攻纪至急,亡在旦夕。乞念纪国与鲁国婚姻世好,恳请援我纪国与水火。”

    鲁桓公惊异不已。尽管鲁桓公早有预料,齐国有讨伐纪国之心。但趁鲁国忙于解决郑国问题时候出手之快、出手之重,却让鲁桓公始料未及。当然保护纪国鲁桓公还有一个重要考量:纪国是鲁国的姻缘国这不必说,纪国与鲁国毗邻。齐国近几年吞并周边小国日益强大,如果再灭了纪国,说不定哪一日就会杀奔鲁国。所以对纪国的安危,鲁桓公不能轻视。

    鲁桓公亲自来到郑厉公帐下。

    他对郑厉公说:“纪国告急,寡人不能不救。鲁国、纪国为姻缘亲属之国,纪国受难就是我鲁国受难。眼下与宋国的这场战役,彻底垮宋不是唾手可得的事。不如暂时撤兵,欠他宋庄公的承诺以后可以一律不还,如果宋国再敢讨债,你我再战他宋国不迟。现在量他宋庄公也不敢再来索债了。”

    郑厉公对鲁桓公的仗义出手,心里十分感激。尚不知如何报答。况且郑国能有鲁国这样中原大国相助的确是有利于自己立足中原,无论如何都要铸牢这层关系。于是郑厉公对鲁桓公说:

    “君既然决定移兵救纪,说明纪国与鲁国为世代友好之邦,寡人愿率郑军前往协同作战,以助君一臂之力。”

    鲁桓公听了十分高兴,即时传令拔寨,与郑军一起向纪国进发。鲁军先行三十里,郑厉公引军断后。

    宋庄公先得知齐国不来支援宋国的原因。后发现把自己打的焦头烂额的鲁、郑大军不声不响地撤军了。心里已经有了估计。派出谍报人员探察原因。得知鲁、郑大军出了宋国国境一直北上,去支援纪国去了。

    这一仗打的宋庄公心惊胆战,如果不是联军撤退,说不定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一仗也把宋庄公打得清醒了许多。他现在才明白,诸侯之间需要培植关系,友好往来,不可一味地索取,顾此失彼。不然即便是郑国翻脸,也不至于让鲁国也来讨伐啊。

    宋庄公叫来相国华督,商议战后形势。

    宋庄公说:“鲁、郑二国撤兵只是为了支援纪国。如果从纪国撤兵后,会不会继续来伐我宋国?”

    华督没有直接回答宋庄公,却说起齐国。华督对宋庄公说:“齐釐公答应:如果我宋国支援齐国讨伐纪国,既许诺协助宋国共对郑国。齐国尚可拉为朋友关系。”

    华督实际上是提醒宋庄公不联合诸侯的问题。这几年一味索债,不给鲁桓公面子,一旦郑国变脸,宋国成了孤家寡人,进入一味被动挨打的局面。

    “卿是说,我宋国现在就应该支援齐国?”

    “鲁、郑现在虽然撤兵,说不定何时再来。只有现在协助齐国攻伐纪国,他日相求齐国,齐国或许方可出手相助啊。齐国毕竟是大国,有齐国相助,相信鲁国就不会轻易对宋国讨伐。”

    相国华督的话也说到了宋庄公的心里。

    “那寡人现在就决定派大军前往助齐。如果郑国、鲁国参战,齐国将是寡不敌众。此时助齐,必然能得到齐釐公的好感,将会切记我宋国之好。”

    南宫长万在一旁说:“臣愿往纪国助齐。”

    宋庄公吃了不联合鲁国的苦头,这次万万不敢怠慢。宋庄公决定助齐伐纪,讨好齐国以期望资助其联合防范郑、鲁联合大军。这是长远大计策,不可掉以轻心。宋庄公于是决定发兵车二百乘,以南宫长万为主帅,猛获为先锋,星夜赶往纪国助齐伐纪。

    齐釐公急于打下纪都,几次挑战,纪国国君都按兵不动。纪武侯严守城门,不敢出战。

    终于迎来了鲁国、郑国的救兵。有人来报说“鲁国、郑国二君各率自己的大军已经来到纪都,前来救纪。”

    纪武侯登城而望,果然见到援军到了。心中兴奋不已,心想可是救星来了。赶紧安排开门接应。三国国君相见,让纪武侯感慨不已,这可是大难之时来相救啊。纪武侯感激发自内心,言语间已有泪水溢出。

    三人商议明日出兵,共同对齐。

    这一日,虽说天气还算晴朗,只是风沙极大。弥漫于空间的是浑浑噩噩的气氛和阵阵风声及风中裹着的沙尘。一种少见的肃杀气氛弥漫于纪国之郊。

    两阵相对,旗帜猎猎,剑戟微动,寒光闪闪。几只乌鸦在上空盘旋,似乎闻到了血腥之气,已经等不及了要随时俯冲下来的一般。

    齐釐公这一方显然并非是全部兵力。尽管齐釐公已经派人督促其余四路大军尽快赶往纪都。只是攻下城池的几路大军却行动迟缓,只是部分赶到。

    由于拿下边境城池,诸多将士都在城中抢掠之中。甚至在享受战胜者的战利品。包括城中的纪人来不及带走的物件,还有来不及逃走的女人等。另外还要考虑留下哪一个将军和留下多少队伍来常住把守城池。所以赶到纪国都城一是慢,二是兵力大打折扣。公孙戴仲与公孙无知分别将卫军和燕军先派遣赶往纪国都城,而姜诸儿位于最北,所以赶往纪都的时间较长。公子姜纠在管仲的督促下,快速向纪国都城赶来。所以面对三国合并一起的阵容,齐釐公显然是弱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