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二章,暗箭杀郑君(三)

    3.

    郑昭公一直有提防,每次出门都要严密布置,防止有人暗算自己。

    然而郑昭公还是防不胜防。就在郑昭公出宫车马行进大街间,就有一高手忽然从临街房檐上飞奔而下,直奔郑昭公的乘驾。说时迟那时快,白刃寒光,手起刀落,就像车内砍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郑昭公身边一个护驾卫士反应极快,一举大戟,“嘡啷”一声,接住了那威猛势头。这一举一拦的时间,几名车前护卫及时赶到几把刀枪剑戟直奔这个刺客。郑昭公撩开车帘见那刺客已身受重伤,赶紧喝到:“停,留活口!”郑昭公已经感觉到有人在暗地里对他下黑手了,只是这个幕后人他还不清楚到底是哪位。不知是姬突留在朝中的余党,还是姬突派来的刺客?郑昭公内心狐疑,只想弄个清楚。

    于是几个护卫下马捆缚了那刺客。追问他是谁派来的刺客,那刺客只是闭眼不答,身上的刀伤在汩汩流血,人已经昏迷不醒。

    郑昭公说:“带回去细审讯,问清楚谁是后台!”

    于是护卫的军士将那受了重伤的刺客带走了。

    身边的护卫军吏感觉今天的日子不对,就想劝郑昭公回宫。

    军吏说:“主公是不是回宫?”

    郑昭公却摇头,回答说:“今日祭祖不可耽搁。”

    殊不知,远处就有一双眼睛目睹了一切,这个人就是高渠弥。见刺客未死被抓。今日之事即将败露,必须弄个鱼死网破。于是他立刻启动下一步计划。

    实际上还没等刑部的人审讯那刺客,刺客已经因流血过多而身亡。这一切高渠弥后来知晓,在他看来只要刺客还没有死,就会道出他高渠弥的名字。到那时候郑昭公就会与他不共戴天。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个你死我活。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轻装便履,乔装打扮,带上弓矢,飞奔到郊外,在郑昭公必须路过的地方事先隐蔽好。

    郑昭公躲过了一劫,护卫队更加谨慎了。做完祭奠,贴身护卫分成三队,前队提前一里多远开路洞察路边是否有隐患,如有隐患就要通知后面停下来仔细排。中队即是郑昭公的贴身卫队,护着郑昭公的车缓缓前行。后队也拉开了距离一里路,要静观动静,查看是否有抄后路的刺客,如此等等,已经是考虑十分缜密了。

    太庙在郊外渠门以里。与寝宫有一块山地,树木茂盛荒无人烟,便于隐匿。而且后面都是绵延山脉树木,更便于逃匿。尽管护卫队有前面开路的队伍,却难以发现树木草丛中有什么埋伏。高渠弥隐藏在树木草丛中,只等郑昭公车辆靠近。

    此刻的郑昭公心里还在盘算着那个刺客究竟能贡出什么人,尽管他更多想到的是姬突,但他也怀疑朝中大臣有内应,回国后他已经把目光盯上了高渠弥,只是这个优柔寡断的国君,还没有急着下手,或许是还在考验他,或许他还对高渠弥抱有善意,尽管他已经听说当时立姬突时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就是高渠弥,然而这个国君并未想到,迟疑就是错过机会,错过机会就是给自己留有灾祸。这个教训也只能是用他的生命来惊醒后人了。

    就在郑昭公的乘驾走到高渠弥的附近的时候,夕阳正照在郑昭公乘驾的篷布上,这是高渠弥早已算计好的时间,郑昭公车中的人影清晰可见,高渠弥凭着自己的判断能力,连射三箭然后沿着自己设计好的逃跑之路逃遁了。

    再说三只箭飞过,郑昭公的贴身护卫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听到嗖嗖嗖三声箭矢飞声,还没有找到目标在何处,就听到郑昭公在车里惊叫一声,才发现有人偷袭国君,当贴身护卫掀开车帘,只见郑昭公身中两只箭矢、口吐白沫,血流如注。

    再去寻找刺客,荒芜的山里却有一个身影在逃遁。护卫兵分两路一路追赶刺客,一路护送郑昭公回宫抢救。

    4.

    祭足带郑军回城,却得到了郑昭公被射杀的信息。祭足的心一下子如跌入谷底。自己精心打造的主臣关系,顷刻间华为乌有。他明白朝中又有人在争夺君位。但这背后一定是几位公子的策划,他祭足并非公族,不可轻易陷入其中。于是祭足在悉心观察端倪,从中寻找真正答案。

    这时候有人私下求见,原来是郑昭公的贴身护卫,一个小军吏,祭足马上意识到这个小军吏是要来说密事的,就喝退左右,单独约这个小军吏进见。

    军吏一身孝装,满脸灰色,见到祭足,扑通跪下,放声痛哭:“小的有罪,没有保护好国君,罪该万死!”

    祭足看着这个军吏,脸色沮丧,他知道凭他手中的权力完全可以失职之罪将其推出斩首,但他还是控制住了情绪,不无严肃地说:“郑国灾难已够多,怎么可以出此疏忽,让国君被害,尔等都是干什么的!”

    军吏控制主哭声,梗咽着说:“大人处死小的,小的死而无憾,只是挽不回国君之命。小的只是想在死之前来报大人一件密事。”

    祭足冷下面孔:“快说,什么密事?”

    军吏匍伏到祭足脚下,低声说:“射杀国君的是高渠弥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