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九章 柳暗花明

    众人依次涌出大殿,吏部尚书朱同合心事重重,步履不觉缓慢了很多。

    “朱大人!朱大人!”

    朱同合抬头一看,是许相国。

    “卑职见过相国。”朱同合双后拱起,向下一拜。

    “朱大人不必多礼,朝堂之上太子殿下举荐了犬子,可惜犬子生性顽劣,根本上不了台面,苏州如此大任,他怎能担当得起,还请朱大人据实禀明皇上,另选他人。在此谢过朱大人!”许国安说着,拱了拱双手。

    “相国大人过谦了,许公子才思敏捷,少年老成,行事缜密,政绩卓著,三年京察大计均位居前列,此乃相国之福,朝廷之福啊!”朱同合拱手还礼,心说许相国果然老奸巨滑,不想让儿子参与太子与五贝勒之争。

    “哪里,哪里,还请朱大人费心才是!令侄之事,我已考虑多日,不日便有喜讯啊!”说完,许国安富有深意地看了朱同合一眼。

    “多谢许相国,朝堂之事定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然苏州知府之职,定论可在皇上啊!”朱同合恨得牙根痒痒,侄子因修河堤之事被参,三司会审,皇上钦命许相国主审,朱同合多次到相府讲情,许国安一直未曾松口,这次倒主动提出。

    “那是自然,不过三年京察大计至关重要,还请朱大人斟酌。”许国安还是想把责任压给朱同合。

    “请许相国放心,该我说话时,我自然知道怎么说,小侄之事还请许相国多多费心!”既然许相国提起侄子之事,朱同合自然也不想放过此次良机。让耿启顺接任苏州知府,那是武陵王所愿,也是许相国之意,更能救侄子一命,何不三全其美?

    “老朽先行谢过!”许相国拱了拱手,拾级而下,快步多走了几步,与朱同合拉开了距离。

    “朱大人,朱大人!”朱同合心里一惊,他听得出来,是领侍卫内大臣耿忠祥的声音。

    “卑职见过耿大人!”朱同合转过身来,拱手施礼。

    “朱大人客气,耿某是个粗人,有话可就直说了!”耿忠祥不遮不掩。

    “耿大人请讲!”朱同合知道,耿忠祥所说之事肯定与许相国之事一样。

    “朱大人,犬子启顺生性敦厚,不善钻营,苏州之行,他是万不能去的,如若去了,以他的本事和心机,必赴秦海林之后路啊!”耿忠祥真的是直言不讳。

    “耿大人,你说秦海林之贪未必是真?”朱同合从耿忠祥的话里体会到另一层意思。

    “不,不,朱大人多虑了,秦海林案是朱大人亲办,铁证如山,自然没有任何问题,我只是想说,我不想让顺儿去苏州任什么知府,还不如在平遥省心。”耿忠祥急忙解释。其实秦海林案耿忠祥心存很多疑虑,他看得清,秦海林是党争之牺牲品。

    “耿大人,苏州乃繁华之地,天堂所在,知府之位很多人想争都争不来的,您如何这般替启顺推辞?”朱同合脸上故事露出些疑惑来,他知道,耿忠祥也是不想让儿子参合进党争之中。

    “朱大人明察,我儿确不是苏州知府的材料,还请朱大人在皇上面前少荐顺儿啊!以后,如果有用得着耿某人的,定当照办!”说着,耿忠祥抱拳施礼。

    “耿大人,折煞卑职了!”领侍卫大臣可是正一品,御前任意行走,可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啊!朱同合赶紧还礼,“请耿大人放心,卑职知道怎么做了!”

    “那,耿某先行谢过,切记,用得着我时定当在所不辞!”耿忠祥拱了拱手,大踏步地离开了朱同合。

    朱同合知道耿忠祥重复那句话的分量,耿忠祥为人正直,心直口快,绝不像许国安之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你都不知道他哪句话是真的。如果能得到耿忠祥的信任,关键时候,真能救命。如果依靠许国安,关键时候很有可能落井下石。

    这该如何是好?一头是太子,一头是武陵王,一头是许国安,一头是耿忠祥。倒底该倒向哪一边?难道还像上次,用一个毫无背景的人?不行,上次这样操作两头没讨好,如果这次再这样做,恐怕两头都会得罪,那才是得不偿失。

    本来思路已经清晰,让耿忠顺去苏州,可是耿忠祥的那句话比什么都值得考虑。回去先查下三年来的京察大计再从长计议,朱同合摇了摇头,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