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一章 尘埃落定

    “吏部左侍郎李肖军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李肖军刚到门口,就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左侍郎,你可知罪?”这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透着几分厌恶和杀气。

    “启禀皇上,微臣罪该当诛,请皇上责罚!”说着,李肖军“啪啪”磕头如捣蒜。

    “朱爱卿说你有下情想当面禀告于朕?”

    “正是,调换名册事出有因,容臣细禀。”李肖军说完,抬头看了看左右。

    皇上抱袖一甩,李安抱着拂尘从身边走了过来,到朱同合身边时,扯了扯朱同合的衣袖。朱同合旋即明白了李总管的意思,也李总管一前一后出了御书房。

    “朱大人,您这吏部,竟然出了此等小人,您应小心才是啊!如若皇上震怒,办你个失察之责,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啊!”李安说着,右手拿起怀中的拂尘,向外甩了一下。

    “李总管说的是,以后老夫会多多管教属下,多谢李总管提醒,还请您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啊!”说着,朱同合左手在右袖筒里掏出几张银票,递给李安。“李总管日夜服侍皇上,身体要紧啊,这些散碎银两请李总管闲暇之时喝上几杯热茶!”

    “朱大人客气了,服侍皇上,是老奴之本分,多谢朱大人美意!”李安笑吟吟地说着,将拂尘交由左手,右手接过了朱同合递来的银票。

    “李总管,老夫有一事相求,今日之事,切勿扩散,可否?”朱同合压低了声音,凑到李安的耳边说。

    “朱大人,放心,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老奴明白的很,皇上身边的秘密太多,如果我多嘴的话,我的脑袋早搬家了!”李总管说完撇了撇嘴,有些不屑。

    “是,是,李总管说的是,多谢李总管!”说着,朱同合拱手弯腰施礼。

    “别,别,朱大人,折煞老奴了,您可是一品大员,老奴消受不起!”李安赶紧还礼。

    “朱大人,您可不是一般人,这事您办得,啧啧,地道!”朱安竖起了大拇指。“本来是一场血雨腥风,您这太极也打得太好了!”

    “哪里,哪里,比您李总管,我这可是小巫见大巫了,关键是皇上!”朱同合说着向里拱了拱手。

    “那您打算如何处置左侍郎?”李安又甩了下拂尘,探过头来。

    “李总管,吏部出事,听凭皇上裁决,我哪里有权处置?”朱同合有些不解。

    “朱大人,既然皇上不肯把事情摊到桌面上,肯定也不会把李侍郎下狱,依老奴之见,皇上一会儿会听听您的意思!”朱同合听了,不觉一惊,但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如果皇上真的问起自己来,还真得给李侍郎找个地方,左侍郎可是从二品,如何处置还真是个问题。如果降职,必引起百官猜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调换名册之事很有可能会曝光。平调最合适,但什么职位更合适呢?朱同合陷入了沉思。

    “吱呀”一声,御书房门开了,李肖军耷拉着脑袋走了出来。李安见状,立刻一溜小跑,到御书房门口,放慢脚步,轻轻地进去了。

    “李大人,如何?”朱同合见李肖军来到身边,拱了拱手。

    “卑职多谢朱大人,若不是朱大人在皇上说情,恐怕卑职这次难逃活命,卑职叩谢大人救命之恩。”说着李肖军想屈膝下拜。

    朱同合一愣,自己并没有在皇上面前替李肖军求情啊!朱同合忽然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李大人不必客气,你我同朝为官,又同在吏部,情同手足,理应如此!”朱同合赶紧抓住李肖军的双臂,没让他叩头。

    “宣吏部尚书朱同合觐见!”李安尖利的嗓子又响了起来。

    “李大人,此事不必再言。”朱同合说着,转身向御书房走去。

    “朱爱卿,此事我已知晓,按京察大计,许士真名列耿启顺之前,理应出任苏州知府,你看如何啊?”皇上完全没有了怒气,声音也温暖了很多。

    “皇上圣明,皇上用人有理有据,知人善任,乃微臣之楷模啊!”朱同合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许士真升任苏州知府是最完美的结局。

    “那左侍郎李肖军如何处置啊?”皇上瞥了朱同合一眼,转过身,拿起书案上的一本奏折,打开。

    “皇上,左侍郎乃二品大员,微臣不敢妄言。况且微臣治下不严,管理不周,请皇上治臣失察之罪!”朱同合知道皇上瞥他一眼的意思。吏部,管理百官的地方,竟然有调换京察大计名册之人,吏部尚书难辞其咎。

    “明白就好,这次调换名册之事到此为止,朱爱卿要以此为教训,梳理制度,把你的吏部给朕管好,再出现舞弊之事,朕再数罪并罚于你!”皇上把奏折重重地放在书案上。

    “微臣知罪,请皇上放心,吏部若再出现此类舞弊之事,臣将以死谢恩!”朱同合赶紧跪倒,匍匐在皇上脚下。

    “朱爱卿免礼,此次调换名册之事,你洞察秋毫,如实回禀,朕很欣慰,也是不责罚你的原因,但左侍郎李肖军不能轻饶,也不能留在吏部了,依你之见,那李肖军该如何处置啊!”皇上的脸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阴云密布,这会儿便阳光明媚,一字一句都透着体贴。

    “皇上,既然调换名册到此为止,又不留李肖军于吏部,微臣以为编修《龙兴字典》正在用人之际,李侍郎博学多才,可助总编修一臂之力。《龙兴字典》编修乃本朝大事,副编修也是从二品,百官也不会肆意猜测。”朱同合突然想起了《龙兴字典》编修,也许这是处置李肖军的绝佳去处。

    “嗯,爱卿所言甚是,明日早朝,颁旨。跪安吧!”皇上说着,长长打了个呵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