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一章:兰州行【2】

    【色界】

    夜幕下,严厉禅寺那高大的八角琉璃牌坊山门前用高杆挂着十数个巨大的灯笼,映衬的寺院背后黑暗起伏的山峦显得诡异静谧。

    法师随着农夫沿着山门前高耸的台阶拾级而上。

    “天色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山门前竟然还烧着贵重的灯油蜡烛,这禅院的香火果然繁盛。”法师不由得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他这里香火好了,可却苦了我们这些佃农佣工了……”农妇摇头说。

    “哦?他这里香火鼎盛却对你们这些百姓不好么?”法师皱眉。

    “唉!您是不知道人家的手段啊……”农夫叹息。

    “他们有何手段?”法师更加疑惑。

    “呵呵……”农夫苦笑了一下。

    “几年前,万岁敕命将这里改做禅院后便不知道哪里跑来了一些业余的和尚,他们请人塑了几尊泥胎以后就算开门营业了,但奇怪的是平日里山门不开,不纳穷人香客不见僧人行脚化缘,只是初一十五请些达官贵人有钱的商贾前来参礼,有的一住就是半月,但却没过多久这地方神灵的消息就传扬开了,那初一十五一早赶来上香的车马能排到山脚下还拐弯,那些有说头的日子里的头柱高香要花千两银子才能抢到,就连入寺皈依的也要花费银钱才行,据说册籍个居士要一百、剃个沙弥要二百、想做和尚五百起!”

    “啊?!”法师惊讶的张大了嘴。

    “这还没完呢!”那农夫抹了一把汗水:“本来这山下的田产是孙家两亩张家三亩王家五亩的,各自的出产也是大家公买公卖一年下来都能混的个饱暖,但人家来了以后大手笔使用这白来的香火钱搞了一阵子高买低卖,就是高价收地低价卖粮,没两年就挤兑死了我们这些种田的农户,最后走投无路的只能将土地卖给人家了事,然后人家再将这些土地三一三十一的租给我们……”

    “怎么个三一三十一?”

    “就是三成的上品出产要按季按量送到寺里供那些香客大德们受用,三成的中品出产要拿去市场换了钱再给回寺中,三成的下品出产农户家自己留用,剩下一成或钱或粮的去抵官府的徭役摊派。”

    “寺院的田产官府还有摊派?”

    “当然有!这土地归农户的时候只有租庸调,合下来交给官府的也就十之二三,剩下的都是自家支配,但田产归了寺院后按律法应免除税租,但如此一来地方官老爷们便断绝了收入,于是这一成的摊派又转回到我们这些佃户身上,平白无故的每年多交了五六成产出,而且还要时时担心被寺院收了租约……”

    农夫指着菜筐说:“您看我们这些佃农的每日供应还都要一根根精挑细选清洗晾干,不能有枯茎黄叶泥土虫眼,稍稍不合规格的寺里就会罚钱呢!”

    “啊……没想到竟然能有这样坑害百姓的规矩?!”法师听得脸似火烧。

    “一会要是见了他们这里管事的和尚,还请法师您能够帮衬我几句啊!”农夫有些哀求的对法师说。

    “那是一定!一定!”法师皱着眉点着头:“我今日倒要看看这禅院到底是个什么所在!”。

    说着二人就来到了禅院的一处侧门,这里门开着,有不少担着货物的农夫和挑水挑柴的佣人进进出出。

    “每日这个时候我们这些送货的连同那些挑水的送柴的都是走这边的小门出入,那前面的大门和中门只有初一十五或者佛诞的大日子才会打开,当然了,有一些贵重的客人也是可以走那地方的。”农夫说着。

    法师轻轻摇了摇头叹息:“唉!”

    说着二人走入了小门,一个圆脸的和尚一脸恼火的神色迎面走了上来,对着农夫大叫:“老吴!老吴!你怎么此时才来?不是早就跟你说了吗?明日一早给守备夫人准备早斋的菜蔬今夜都要提前备好!”

    “是守庆师傅啊……求您帮我跟管事的通融一下……”老吴赶忙放下扁担苦着脸:“我刚刚来的路上被巡街的马队撞了担子,您看这些蔬菜……”

    那守庆和尚低头一看菜筐里的烂菜大惊叫到:“啊?!这菜怎么都弄成这样了?这可是守备夫人点名要吃的东西!”

    老吴苦着脸摊着手:“我也不想这样啊,那军马一过就……”

    守庆急着抓着脑袋围着菜筐原地转起了圆圈:“哎呀!哎呀!这……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守庆指着老吴:“我不管!你快给我想些办法来!若是今晚你不能弄来新鲜的蔬菜,租给你的那十亩菜田明日就统统收回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