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2章 062王妃

    主帅和副帅之间出现意见分歧,还是在大战中,简直跟作死无异。

    争执持续了一个时辰,支持对反抗镇压的只有两成,余下的人都希望换一种平和的方式,针对这些权贵。

    偏偏提出换方式针对的将领,大多都是贫苦出身,有天赋认得一些字,从军后才成为头目,最后被元锦发现重用。

    支持反抗镇压的将领,则大多出身不错,谋略和武功都很强。

    造成这样的局面,元锦知道自己的责任很大,时间太短没能让他们彻底意识到,只有推倒封建统治才能真正的当家做主。因而才会在遇到权贵时,本能的惧怕。

    他们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长大成长起来,一代又一代的封建统治,在突然之间就要打碎。他们会有犹豫、彷徨很正常,太过美好的东西,总是害怕被打碎。

    害怕曾经的被统治再次出现。

    这十年在北地,百姓安居乐业,既无匪患也无重税。让他们相信真的可以人人平等,也让他们担忧一切只是幻梦一场。

    元锦冷静评估形式,分析利弊,“更温和的方式,他们并不会感激,反而会积蓄力量卷土重来。若再让这些人,把土地把持在自己手里,把权力把持在自己手里,会比现在更残酷更黑暗。”

    “我不愿意让他们再掌权,然后一代代传承下去。北地的风气有多好,诸位看得见。”骑兵师师长接话,“难道你们还想回到城主没出现之前,北地一片荒芜,百姓人口不过百万,吃了上顿没下顿,卖儿卖女过活?”

    不支持镇压的将领无言以对。

    “今日对他们仁慈,我们又何必起义?老老实实的受他们欺压,让他们带着家奴侵占土地房产,强抢妻女。”又一位师长开口,“你们当初从军无一人是自愿,那样的苦日子,还要过?”

    “不过。”不支持镇压的将领齐齐出声。

    “他们手中的权力为何累世传承,是因为他们没被打疼过,因为皇帝需要他们维护稳定。”元锦不疾不徐出声,“我们可以打疼他们,让百姓真正的做人而不是奴隶。”

    “你们不信我可以让大盛变得更好,还是不信,你们能将这些享受了几百上千年民脂民膏的王孙贵族,世家大族推倒?”元锦语气加重,“箭在弦上,此时犹豫乃是兵家大忌。”

    帐内一下子安静下去。

    “他们便是联合起来,也不过是乌合之众,我们的将士经过十年训练,慌什么?”元锦拔高声调,“慌他们有朝一日再得势跟你们算账吗?我们手里有兵外面有百姓拥护,有什么可慌的。”

    “大将军,我们错了。”几个不支持镇压将领羞愧低下头。

    元锦缓了语气,重新分析眼前的局势,布置即将跟晋王对上的这一仗。

    晋王的大军有七万人马,武器装备明显不如他们,粮草倒是准备的异常充足。

    十年来,齐王和晋王为了皇权,在封地豢养私兵收刮钱财,百姓苦不堪言。加之这些年天灾频发,粗粗摸查得到的人口数据,整个大盛从五年前的接近七千万人口,到现在只有不足五千万。

    中原往南也就江南一带好一点,中原一带五年来几乎没有新增人口,能去南方的都逃去南方,能到北地的也都跑了。

    走不了的百姓全都成了晋王争夺皇权的基石。

    “晋王大军已连续行军八日,到了临江府估摸着会修整一日,冷箭旅一、二营化整为零先行进入临江府,控制守备营接我们的大军入城。”元锦拿起图杆指着沙盘说,“在临江府解决了晋王,队伍继续开拔,赶到卢城拦截齐王大军。”

    “冷箭旅三、四、五营,可提前进入齐王入京路线的各府州县,断他们粮,刺杀高级将领。”副将军走到元锦身边,取下沙盘上的临江府小旗子,“临江府易守难攻,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晋王大军之前,拿下临江府狙击晋王大军。”

    众将对此作战计划无异议。

    当夜,大军分成小股部队继续往临江府急行军。因所有将士都配备了行军背包和单兵口粮,分散后行踪难测,又有侦查旅在前方开路,晋王派出的探子不是被斩杀就是无功而返。

    两日后元锦和一众将领进入临江府,北地大军随后入城,比晋王大军提早了一日。

    布防结束已是天亮。

    元锦站在城墙上,拿着费了好几年功夫才做出来的望远镜,仔细观察城外的动静。

    “侦察营来报,晋王大军分成三股,再有两个时辰便进入我们的埋伏区域,准备呈合围之势攻打临江府。”副将军将战报递给元锦,“趁他们人困马乏,我们争取一次拿下。”

    “速战速决,最好生擒晋王。”元锦随手把望远镜递给他,“江南一地的收复还算顺利,特意培养出来的水师和冷箭旅水陆特战营,传来捷报。再有二十日,江南一带可全部拿下,负责各府州县安置工作的官员已在路上。”

    她是打下一城就留下相应的官员处置战后事宜,所有官员由宋云策和曲如云负责护送,跟随起义军的行军路线行进。

    这边也是同样的安排,拿下一城随行的官员就接手管辖一城。

    十年来,她精心培养了数千后备官员,该是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

    临江府外。

    萧铭楚坐在中军帐内,一封封翻看探子从各地送来的线报。

    突然冒出来的起义军背后到底是谁在统帅,竟然无一条线报说的清楚。从北地打听来的消息,有说起事的城主是女子,有说是男子,竟是连性别都无法确定。

    唯一能确定的只有北地的百姓,这十年衣食富足,不论朝廷增加的苛捐杂税几何,百姓都不受影响。

    派去北地的探子来报,此次起义军从北地出发,百姓夹道相迎。

    “王爷,我们养在棱谷关的三万将士,叛了起义军。”跟随萧铭楚多年的副将,拿着新送到的线报,面如死灰。

    “王爷,起义大军的行踪依旧无法探查,末将觉着这临江府不能去。”军中副将低头看着案上的先报,迟疑开口,“探子连探数日,数万人马的大军竟是一点踪迹都没留下。”

    被起义军占领的城池内,百姓跟过年一样开心,并未像他们预料的那样被起义军□□。

    “不过临江府,进京的行程会延后五日,你是想让本王的王兄捷足先登吗?”萧铭楚转头盯着沙盘,咬牙出声,“再探再报,务必把起义军的行踪找出来。”

    援军没了。起义军的纪律如此严明,统帅之人会是谁?

    赵英武并未离开棱谷关,梁守备病倒,探子未能确认是否属实。

    他一个守备,没有帮手如何指挥得动十几万的起义军?

    从甘城出发的起义军有八万左右,江南一地的起义军人数亦有七万上下,两股兵力呈合围之势往上京围拢,他梁守备没有这个统帅的能力。

    “是。”副将应声传话出去。

    萧铭楚召集众将针对临江府可能出现的情况,又商议了半个时辰,大军继续往临江府行进。

    进入临江府地界,探子来报,起义军的行踪依旧没有探查到。

    萧铭楚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又把一众将领和谋臣召集到一起商议。他指着舆图上的地标,烦躁敛眉,“近十万大军,无论是扎营在外还是占领城池,总该留下蛛丝马迹。”

    自出了封地,这一路过来,每回收到的战报都是起义军占领了城池。

    “听说起义军的统帅用兵如神且蓄谋已久,在江南起事的起义军,竟个个通晓水性。还配备了羊皮囊,便是落水亦不会溺死。”有人弱弱出声。

    萧铭楚瞪了一眼那谋臣,寒着脸下令继续开拔。

    巳时一刻,大军进入临江府前最后一个山谷,密密麻麻的箭雨从天而降,谷内爆炸声四起地动山摇。

    突袭来的毫无预兆,人马受惊,一时间喊杀声响彻天际却不知敌人到底在何方。

    “保护王爷!”护卫急红了眼,一面挥剑斩断流失,一面护着萧铭楚往后退。

    偏偏此时,大军后方也飞来箭雨和阵阵爆炸声。

    “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

    “你们已被重重包围,负隅顽抗者只有死路一条!你们已被重重包围,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山谷前后同时响起的喊话声,一遍一遍传进勤王大军将士的耳朵里。

    让人肝胆欲裂的动静,和像是不会停歇的箭雨,让不少将士选择放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