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二章 双峰镇

    双峰镇与它的名字相反,不在崇山纵岭间反而座落于大江河畔。

    在古代,交通条件是决定地方经济繁茂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历来重镇大多沿大江大河所建的道理便是如此。水运支撑着双峰镇的地位,依托右江,上可达云贵内陆,下可经广州出海。作为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咽喉要地,自清康熙年间起,双峰就凭借其水运优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成为了右江河流域乃至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商埠重镇,在解放初期更曾一度是县府的驻地所在。一个小小的双峰镇就有个码头,其繁茂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革,由公路、铁路所构成的日趋完善的陆地交通网络逐渐取代了水运的地位,双峰镇也开始失去了往日的光环。直至近年,双峰镇抓住机遇,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优势,变以往的商业大镇为今日的工业重镇,逐步发展成为左江县乃至鹅城市重要的建材供应基地,其GDP更是连续多年位列全县榜首,号称左江经济的发动机。江春水刚进院子,人就愣了。

    与双峰镇显赫的历史不同的是,镇政府的办公楼看起来特别破旧,原本立在楼顶的“双峰镇人民政府”七个大字现如今只剩下了五个,正中间的那两个“人民“都不知道给吹到哪里去了。

    这就是黄英嘴里说的“左江经济新引擎“,右江河流域一个冉冉升起的明星小镇?这也太扯了吧!心目中高大上的沿河小镇成了眼前这蓬头垢面的街边货,让原本满心欢喜准备迎接新环境的江春水也傻了眼,完全没了刚才在车上的那股热乎劲。

    黄英继续担当向导的角色,一下车就一马当先的走在前边领着江春水他们去了党政办。

    党政办正对着政府大门,是个一门进出的两开间,从停车区走过去的第一间就是。外面是接待室,除了摆着一张破旧的木沙发和一台脏兮兮的饮水机之外,空荡荡的就再无他物了。黄英轻车熟路的领着众人越过外边的接待室,直接进了里屋的办公室。

    “张姐,我带着新人们来啦!”还没等进门,黄英就大大咧咧的叫嚷起来。

    房间里有三个人,一男三女,都是年纪相仿、穿着新潮的年轻人。见有人进来,他们都颇有默契地停下了手头的工作,一个个转过头来上下打量着站在门口的菜鸟们。

    江春水落在一群人的最后,进了门先自顾自地观察了一圈屋里的情况。办公室不算宽敞,墙两边分别摆着一排办公桌和文件柜,一米来宽的过道上还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件材料,落脚的地方都不好找。门旁放着一台体型巨大的多功能打印机,门后堆着用来装废纸的纸箱和备用的复印纸,所以门只能开个75度的斜角。

    江春水注意到打印机旁的那张办公桌显然是新买的,因为无论成色还是样式都与墙边的那几张明显不同。

    进了门,黄英自然而然的充当了领路人的角色,落落大方地逐一向办公室里的众人引荐了几位新人。

    “欢迎欢迎,可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这下好了,总算有人帮做工,不用天天加班了!”被黄英换做张姐的年轻女子转过气压靠椅面朝江春水他们笑呵呵的说道。

    “张姐,你可别把人家给吓跑了,刚来报到就提加班!“正蹲在地上整理材料的小伙子接上话头。那人抬头说话时众人才注意到他,黑框眼镜小板寸,发白牛仔帆布鞋,标准的小鲜肉配置,立时让站在前面两位小姑娘又小小激动了一把。

    “早晚得知道乡镇的苦啊!早知道早准备,不是啥坏事。你们说是吧?“张姐先冲小鲜肉比划了一个中指,这才侧身说道。

    黄英同办公室里的几个人斗了一会嘴,这才轮到几个新人出场做自我介绍。轮到江春水时,黄英还在旁边刻意提了一句:这可是今年全市面试第一名哦。

    今早在会场被局长当众表扬了一番,搞得江春水也有点飘飘然起来。听黄英这么一说,江春水不禁有些得意,正等着张姐说两句“果然人才“之类的话呢。只见她小嘴一瞥,面露不屑的说道:”第一名还考来这破地方,我看也是够傻了!“

    江春水隔了好几秒钟才反应过来,初来乍到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讪讪地笑了笑就退到后面去了。

    从党政办出来,黄英又带着他们走了几个镇领导和计生站、民政办等七站八所的办公室。起初,江春水还会说上两句“请多多指教“的客套话,到后来见的人多了,他也就懒得做重复功,跟在后面颔首示意也就算是跟人打过招呼了。唯独黄英不一样,或许事人缘好的缘故,她无论到哪都能跟人开上两句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