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一章 老江湖的经验之谈

    农文在政府门口下了车,见粟宁群那副醉眼迷离的模样,便交代王总顺路送他回县城。

    区域电网征地的事情县里催的很紧,何斌起初还颇有兴致,但和施工方几顿饭吃下来,他的态度就变得模拟两可起来。农文知道,现在镇里财政紧张,镇长这是想趁着这个机会从施工方这里敲一笔经费出来补其他地方的缺口。但这施工方显然是把重心放在了县里,镇政府这一级压根就没打算再给经费。吃饭的时候,农文婉约的提到经费问题,王总他们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弄得何斌也来了脾气,干脆念起拖字诀,任他县里下文也好打电话也好,他就是拖着不办。

    何斌作为镇长,自然有拖着不办的底气,但作为分管领导的农文却不行。县里要真问起责来,他这个具体负责人必然首当其冲。所以,由不得他不急。这段时间农文夹在中间两头受气,着实苦不堪言。

    县里有县里的考虑,像这种国家级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像这个电网工程,施工用地都在左江,工程竣工后的效益却在别处,说白了就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的项目,谁也不想往自己身上揽,但上级戳着公章的红头文件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大家都是口号喊得响脚步迈得慢,能敷衍的就敷衍过去了。

    征地无小事,费钱费力自不必说,涉及到的费用财政没预算,只能由施工方承担。要是大工程,施工方实力雄厚就不用说了,钱粮充足就不愁没人干活。但碰到这样的项目,农文只能欲哭无泪。施工方除了征地补偿,乡政府半毛钱的车马费没见拨下来,这入村进户做群众工作,车要烧油人要吃饭,几个月的工期下来,要政府自己拿这十几万出来填这个窟窿,任谁做政府主官也不会同意。双方你来我往的试探了好几回,到底是施工方先熬不住了,主动提出承担一部分乡镇的工作经费,这才请得粟宁群出来吃了这顿饭。

    饭桌上,施工方提出的经费额度大致和何斌之前预想差不了多少。粟宁群事先得了何斌面授机宜,自然是见好就收,喝了两杯酒,胸脯拍的啪啪响,一个劲的下承诺做保证,桌上其他的政府干部看得直摇头。

    在中国,只要是涉及到征地的工作就没有个容易的。在座的几个站所长都是在基层熬成精了的老油条,这个道理自然不会不懂。项目还没动工,粟宁群这会就这么大包大揽的,怎么看都不是件好事情。不过奈何人家是领导,所以除了江春水是不懂里面的门门道道之外,其他人都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神情。

    临江楼一顿饭之后的第三天,粟宁群就召集各个片区的工作组长开了一个短会,把征地的工作布置了下去。万宁片区恰好是被征用土地最多的,望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施工点,江春水不禁一阵头大。

    征地不比其他工作,不是脑子灵活就能搞成的。技巧、经验以及对政策的熟悉程度,都决定了征地这项基层中最棘手的工作的成败与否。江春水虽然也到乡镇半年的时间了,但真说基层工作经验,那是浅薄的很。江春水没接触过征地的工作,开完会整个人都还是懵的。从哪里入手,怎么开始,他是一点头绪也没有。好在工作组里还有个农庆国,在乡镇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油条,这点事情在他眼里那根本不叫事。江春水工作的经验不足,但为人处事却十分老到。任务分摊下来,躲是躲不掉了。江春水有自知之明,知道这担子自己扛不下来,要想完成任务关键还得请农庆国出马。现在的年轻人要么妄自菲薄,要么自命不凡,大多都是一根筋的性子,向人求助总觉得抹不开脸面,放佛这一求人就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似地。江春水早先也是这样,不过经历的事情多了,这种虚无缥缈的面子问题也就看得淡了。

    江春水先在办公室把会上发下来的材料仔细的捋了捋,觉得大概也有个思路了,这才就跑去找农庆国请教。农庆国是镇里的文化站干事,一天到晚窝在文化楼里看书、听歌,反正文化楼偏处一隅,领导也懒得去管老干部,所以他每天倒也落得个悠然自在。

    江春水找到他的时候,他正聚精会神的坐在走廊的躺椅上玩连连看。听江春水说完会上的情况,农庆国想也没想就直接骂粟宁群这是乱弹琴。

    “政府干部又不是他们施工方的打工仔,怎么能要我们公务员去帮他们征地呢?现在怎么还能像以前那种搞法?该谁做的就谁做,政府怎么能去揽这种事情呢?粟宁群真是个sb啊,一点法律常识都没有,我都不知道组织部是怎么想的,提拔这种人上来做领导。”

    农庆国不留情面的一通训斥,搅得江春水紧张了半天。虽说这文化楼比较偏僻,但俗话说得好,隔墙还有耳呢。农大哥这般口无遮拦不要紧,反正是要退休的人了。但要是给哪个领导路过听到看到,误会是自己和他在这里一起妄议领导可就麻烦了。

    见江春水不住的往楼下瞄,农庆国顿时反映过来,这小子是生怕自己这番反动的言论给别人听了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