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四章 村事繁杂

    贵小宝跟张支书开玩笑说:“光明你的脑瓜子简直就是个聚宝盆呀!好点子一个接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呐!”

    张光明急忙说道:“大队长别恭维我了,咱们来说正事。这几项工作必须得搞成、必须的!”

    班子成员们都说:对,必须得办成这几件大事儿。

    这时张光明一脸郑重的表情又说:“咱村干部想按照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种植庄稼。这件事情也不能算是个小事儿呀,我认为咱们得征求群众们的意见才行。”

    他说明原因,“我们以后不管做啥事儿,都要依靠群众,万事都不能离开村民们的支持。我们和群众的关系,如舟水之喻呀!这老百姓就是咱们的海呀!海阔任舟行嘛!”

    村干部们点头说:“是这么个理儿。”

    张支书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咱当村干部的,一定要做有利于乡亲们的事儿,群众们就会积极地支持咱。反之,咱做有损于村民的利益的事呢?村民们就会掀起大浪,给村干部来个“人倒舟翻。”

    贵小宝点点头。

    其他人也赞同地说:“张支书说得对呀。”

    张光明又强调说:“所以呀,我们要做就做有利于村民的事儿。小问题呢?我们几人在村委内部解决就行,遇到大事儿,一定要让咱牧野花村的村民们来个群策群力,集思广议,我们一定要做到民主啊!我们可不能搞官僚主义那一套,凡是唯我独尊、以我为大,一切由村官说了算。

    贵小宝说:“你们都要记住新支书说的话哦,我们当村干部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村干部们再次纷纷点头。

    我们也要学古人——“愿为蜜官勤为使,莫妨花贼懒饕奴。”大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忽然“哗、哗、哗”爆发出热烈得掌声。

    大队长贵小宝兴奋地说:“对,张支书说得对,我们做事就是要民主,万事就不能脱离群众的支持,群众们同意了,我们才能甩开膀子干起来呀!”

    “张支书说的对,说的好啊!我们就应该学习蜜蜂那样的勤劳为民呀!”村主任孙有福也微笑着说。

    “是啊,咱张支书说得真正确啊!”李永进和王梅花几乎同时称赞说。

    高中毕业思想积极,又是干劲冲天的李冬至也忙说:“啊,新支书衷爱诗文,甘愿像蜜蜂那样的勤政于村,奉献于村,决不做像蝴蝶那样就知强取,不愿付出,不去为村民做奉献的人呐!”李冬至又转脸看着张光明问,“我说的对吧?”

    “嗯!你理解的很透彻,就是这么个意思,以后咱带领群众苦干,争取一年一个样,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吧!”

    他们个个笑容灿烂,纷纷点点头说:“好啊!”

    张光明的话语好似一支强心剂,像是注射进每个人的肌肤,使得每个人颇感精神振奋。

    大伙都希望村庄采取张支书提出的因地制宜的种田方法,庄稼就能够获得大丰收。

    村干部和村民们,又在开垦的荒地上种植了许多柳树和竹子,还有荆树、银杏树苗等能编制用的树苗。

    张支书和大队干部李冬至每天把上衣一脱,只穿个粗布黑背心,拿起洋镐当叽当叽掘树坑,栽树苗,累得他俩浑身直冒汗,身上的衣服湿淋淋的。

    其他人,纷纷学着他俩,挂劲儿挖坑,用力植树。

    这一片长满杂乱荒草的盐碱性大的土地上,土壤疙瘩不平,这么一经勤劳的村干部和群众们开垦,变得干干净净,平平坦坦。

    之前的荒凉沉寂,种植了许多树苗以后,立马变得富有生机,绿意浓浓。

    “咱村外的荒地呢?还要继续垦荒,绝对不能再其荒废了,咱们得好好利用起来,种庄稼不行,咱们可以种植其它的植物。咱们可不能再浪费被遗弃的土地了。”张支书一边植树,一边说。

    “那种些什么呢?”贵小宝好奇的眼神看着张支书问。

    张光明回答:“可以种植抗盐碱的果树呀。比如:石榴、无花果、葡萄……”

    “那还能种植啥中药材呢?”孙有福也问。

    “那多了去了,比如,红花、牡丹、芍药……”张光明又回答他的话说。

    张光明看到王梅花想张口欲问时,他就笑着说,“你是想问还能种啥蔬菜吧?”

    王梅花开玩笑地说:“张支书你真中啊!我还没说,你就知道我想说啥呀?”

    “咱们可以种植辣椒、韭菜、芫荽……”张支书一连说了好多种蔬菜。

    他们都说:看咱张支书不愧为农业专家,啥都懂啊!

    张光明嘿嘿笑了两声说:“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不知道这些会行吗?”

    他紧接又说:我让大伙在荒地上种植这几种树呢?一是为了让风景优美,二是增加编制加工品原材料的数量。因为要大办编织加工事业,所以就得扩大种植这几种树的面积才行啊。不过咱们对外一致都要说是为了美化环境哦。

    班子成员们都看着张支书满脸诧异,继而又会意地点点头。

    张支书看到大家先种植的那些树苗,还有鲜花苗儿,大部分活得稳稳的。

    可是他发现有个别的几颗苗儿有蔫死的,就赶紧去补栽了补栽。

    现在先栽种的和后来栽种的苗儿,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正茁壮地生长着。

    计划在前,实施在后。

    等到收获了庄稼,村庄就能按照张光明提出的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种植了。

    可张光明不知效果咋样,那就只有让事实来证明了。

    清晨的阳光把村庄的条条大路两边,袅娜多姿的花儿和翠绿的树苗,照得鲜亮无比。

    他一路欣赏着路两边的宜人景色,正要去村外视察庄稼的长势情况。

    忽然他听见背后有人喊:“张支书你等等我呗!”

    他就扭过脸一看,是自己生产队张新发的老婆王绿叶,一边气呼呼地往他这边跑,一边喊。

    张光明感到奇怪地问:“你这是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