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6章 大力散人

    我越听越想知道怎么回事,有高人指点,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便邀南师古于凉亭坐下,让老人家好好讲讲其中的缘由。

    南师古近来也闷,有年轻人请教,当然老生常谈起来:“说轻功这门功夫自古就有,文献有载,列子能御风而行,但古往今来有一陋习,有句老话讲: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师傅教徒弟总要留一手,非到关键时刻绝不把最后一手授予徒弟。

    几千年历史中,任何东西流传下来,失真率都会大大增加,像现在人学会的东西还不及古时十分之一,单轻功这门功夫,民国时期会用的就剩两个人了,一个是被奉为侠盗的燕子李三,另一个就是你祖母赵衔玉。

    你祖母师承孙二虎,孙二虎师承晚清时很有名气的隐世高人文镜先生,这文镜先生来头可不小,他原名葛宗昌,光绪年间在朝廷听差,称得上是大内第一高手。

    后来不知怎地,葛宗昌被迫远离紫禁城,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生活,葛家世代武将,内家功名门,功夫一脉相传,但葛家只传外家功,这内家功夫,抵死也不会相授外姓。

    “世上真有内功这门功夫?”我相当吃惊,以为那都是武侠小说作家杜撰的东西。

    “当然有,而且相当厉害!”

    南师古对我讲了有关大力散人的事,还说没准能了解到赵衔玉年轻时的事儿,因祖母从未提起过自己的过去,我很好奇,只知道祖母有侠丐疯姑子的名号,那也是在凤凰山习武时祖母随口说的一句。

    作为后人的我,自然很想知道奶奶的事情,南师古又把大力散人现有地址和住处告诉我,说那位大力散人便是葛宗昌唯一的后人。“散人无后,你若能把他说服了,把功夫传授给你,那内功就不会就此失传。”南师古对我说,这就是我为何来此的目的。

    第二天一早,我便迫不及待的收拾好行装,徒步赶往那座所谓的元泱山,以至于早饭都没来得及吃,一想到能见识传说中的内功,怎能不激动。

    真正意义上来讲,元泱山并不属于山峰,顶多算是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坡很平缓,恰好还有一条人工铺就的石板路,小路从山下蜿蜒直通山顶,沿途景色优美,唯一的遗憾就是路程非常远,而且阶梯小道机动车辆无法行驶。

    云南地理位置虽然属于南方气候条件,但靠近秦岭分界线的位置还是比较冷的,朝阳爬过山头,撒过刺眼的光辉,温暖的气温下我盗了一身汗,索性脱了外套搭在肩上。

    现在也在乎不得了,愈接近山顶,我的心似乎愈发无法平静。

    与南师古交谈之前,我和世人一样认为内功不过是武侠小说中夺人耳目的看点,又有谁能想到世人所认识的道家老者竟然是一个内功大师?

    现在我的感觉就像是正一步步迈向一座尘封的宝藏,而且自己的手中正有开启宝藏的钥匙。

    时间已经九点多了,望望山下,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才走了一多半的路程。想想也难怪很少有人涉足冲虚宫,自认为体力不错的我都累得气喘吁吁,恍惚间想起了和祖母在一起的日子。

    初到燕都那些日子,祖母每天就是这样带着自己一步一步的去爬凤凰山,凤凰山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没现在这么远,但毕竟年幼,我勉强能完成任务,等年纪大一些,祖母便不再让自己优哉优哉的走着回来,而是硬逼着蛙跳上山,为的是锻炼我的肌肉和耐性,这是每日必修的功课。

    我怀念起了和祖母在一起的日子,现在才体会到祖母当初的用心良苦。往事不堪追溯,只得默默怀念逝去的亲人们,如今只有怀揣着除暴安良的理念付诸行动,以告慰老辈们的期许。

    闲言少叙,前后花了近五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云里雾中的宫殿,五个小时一阶一阶不停的攀爬,使得腿肚子都在不停的打颤。

    我无怨无悔,虽然不知道这次求师学艺能否成功,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得继续下去,葛家内功不外传,这是经久不变的事实,但我认为有能够说服大力散人,相信这次不会令自己失望。

    “铛铛铛……,有没有人在呀!”我敲了敲山门的门环,附耳倾听宫殿内的反应。

    “铛铛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