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五章无处不在的歧视链

    高盛公司成立于1869年,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开始形成,但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分。

    高盛公司在此阶段最初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创业时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个兼职记账员。

    创始人马可斯·戈德门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然后在某个约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差额便是马可斯的收入。

    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公司从濒临倒闭到迅速膨胀,后来高盛增加贷款、外汇兑换及新兴的股票包销业务,规模虽小,却是已具雏形。而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变成了真正的投资银行。

    1929年,高盛公司还是一个很保守的家族企业,当时公司领袖威迪奥·凯琴斯想把高盛公司由单一的票据业务发展成一个全面的投资银行。

    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引入股票业务,成立了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热的推动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并迅速扩张类似互助基金的业务,股票发行量短期膨胀1亿美元。

    公司一度发展得非常快,股票由每股几美元,快速涨到100多美元,最后涨到了200多美元。

    但是好景不长,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使得股价一落千丈,跌到一块多钱,使公司损失了92%的原始投资,公司的声誉也在华尔街一落千丈,成为华尔街的笑柄、错误的代名词,公司濒临倒闭。

    这之后,继任者西德尼·文伯格一直保持着保守、稳健的经营作风,用了整整30年,使遭受“金融危机”惨败的高盛恢复了元气。

    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美国通过了反托拉斯法案开始打击垄断,高盛抓住一个大商机,从而在投资银行界异军突起。

    当时资本市场上兴起“恶意收购”,恶意收购的出现使投资行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格局,催发了新的行业秩序。

    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购顾问”的旗帜,帮助那些遭受恶意收购的公司请来友好竞价者参与竞价、抬高收购价格或采取反托拉斯诉讼,用以狙击恶意收购者,这让高盛成了遭受恶意收购者的天使。

    1976年,在高盛的高级合伙人莱文去世后,公司管理委员会决定由文伯格和怀特黑特两人共同作为高盛产业的继承者。

    刚开始,华尔街的人们都怀疑这种两人共掌大权的领导结构会引发公司内部的混乱,很快他们发现他们错了,因为两位新人配合默契,高盛也由此迈进了世界最顶尖级的投资银行行列。

    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高盛在华尔街久负盛名,赵旭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就找到了高盛大厦。

    大厦门口。

    一名印度裔保安和一名非裔保安站在一起抱怨着工作的烦恼。

    老实说,保安这份工作虽然每天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美女,但做久了真是相当憋屈,总会有些家伙仗着有钱嘲讽保安是看门狗,偏偏还不敢反驳。

    非裔保安叫卢凡达.威尔逊,刚才在停车场巡视的时候因为得罪了一个日本人而被骂成黑狗,巨大的侮辱让他怨念颇深,到现在一肚子火都不知道朝哪里发泄。

    印度裔保安叫做阿克谢.汗,听到同事抱怨他心里鄙夷却安慰说道:“伙计,看开点。那帮该死的日本人都很有钱,他们买走了帝国大厦,买走了洛克菲勒中心,还买走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些家伙不是我们能招惹的。”

    “我知道,我只是看他穿得普普通通以为是华人!”威尔逊郁闷说道。

    阿克谢.汗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