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祝你好梦

    戴维.马修.布雷迪恶狠狠地骂了一声。

    尽管不想承认自己是个穷逼,但亲眼看到日本人这么奢侈的消费,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好像还真是个穷逼。

    其他人也是暗暗骂着操。

    入职高盛,在华尔街工作,大家心里都是有种优越感的。

    一直以来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这帮人也算是人类精英,真正的高收入人群。

    所以来到日本之前,不少人心里都是带有一种优越感的,可此时此刻竟然连个出租车都叫不来,金融精英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就连赵旭都有一种骂人的冲动。

    从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开始,日本正式进入到泡沫经济时代,日元资产大幅度升值,全民暴富。

    这种大环境下,无数资金流入地产和股市,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来源于各大银行。

    地价最夸张的时候,半个东京就能买下一个美国!

    虽然赵旭从后来的资料中了解过这个时代日本的纸醉金迷,但资料终归是资料,现在直观感受到日本人这种不把钱当钱的行为,心里同样是相当的无言。

    特别是想到自己在国内还是大学老师每个月只有八十多块,骂人都不知道该骂什么才好。

    “可恶,这些混蛋实在是太有钱了!”

    “我们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你看那些家伙都在鄙视我们呢。”

    “先去酒店再说,真是一帮混账。”

    “......”

    到了这种时候。

    戴维.马修.布雷迪已经没有心思去了解日本的风俗店。

    打个车都得一百万日元,他真担心自己去风俗店因为没钱被人家轰出去。

    就这样。

    戴维.马修.布雷迪咬着牙,掏出了一千美元,学着本地人的样子挥手拦了一辆车。

    机场到东京金融圈大约六十多公里。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

    奔波了一天的众人才算是到了目的地。

    洗了个热水澡。

    戴维.马修.布雷迪咬牙切齿过来和赵旭谈起接下来的工作。

    看着这家伙一副上进的样子,赵旭暗暗发笑说道:“在日本,最有钱的是各大保险公司,我想我们可以将目标放在这些保险公司身上。”

    “那先去哪家公司?你知道的,我第一次来到日本,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

    “在日本最大的是日本生命保险,其次就是以住友生命为首的人寿保险,我的建议是先去住友生命看看情况。”

    “那就这样,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这些小日本没法再猖狂了。”

    “哈哈,布雷迪,你是被打击到了吗?”

    “是的。上帝啊,我真不敢想象日本人竟然这么富有。刚才在街上你看到没有,几乎所有人身上都有一两件奢侈品。这简直不可思议!就算是美国最繁华的时候也绝对不可能每个人都用得起奢侈品。”

    “其实也没有这么夸张了。据我了解,日本人比较喜欢炫富和攀比,年轻女人特别钟情品牌衣服和化妆品,如果想跟她们交往就必须送一些昂贵的礼物。事实上,普通人的生活过的也很一般,不少男生为了追求女生只是靠着消费贷来维持生活罢了。”

    “是这样吗?赵,你不是说也是第一次来日本吗?怎么对这里的情况这么了解?”

    如果你知道什么叫足不出户便知道天下事,大概就会明白为什么了。

    赵旭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没有解释这么愚蠢的事情,而是耸耸肩说道:“在我们华夏有句名言,最了解你的往往不是朋友,而是敌人。”

    “噢。我明白了。对了,你觉得,我们这次做空日本股市的胜算有多大。几位先生认可的最大止损是五亿美元,老实说,看了日本现在的情况,我还是有点担心的。”

    戴维.马修.布雷迪带着忧虑说道。

    在金融行业混的久了,自然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特别是美国金融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其中,有很多经典案例都已经写入了每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教科书中。

    特别是交易这行。

    任何一个从事风险交易的从业者,只要能够活下来,就必须掌握一门技术。

    那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止损。

    而在这一条之上,还有一条就是——不要轻易去对抗市场的趋势,趋势的力量就像是高速飞行的飞机,疯狂咆哮的跑车,极速射出的子弹。

    站在趋势的对立面,很容易被趋势的惯性所抹杀。

    而这一点,高盛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得到了惨重的代价。

    因为违背市场趋势做多股市,当年高盛亏损负债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三,差点因此而破产。若非创始人引入了联合合伙人得到了更多资金支持,今天的美国就不会有高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