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4章 第二四章教训

    李正扬家分到的青萝卜,按工分算下来,三百多斤。本来还想着借别人家的小推车用呢,结果一看就这么点,干脆就没用。李正扬让母亲在原地等着,装了两麻袋,一趟一麻袋就背回家了。

    等梁琼玉家的时候,因为就靠她一个人挣工分,所以真就是不到二百斤,李正扬一人装麻袋里就帮她背回家了。就这么多,梁琼玉也是高兴地不得了,李正扬背着,她跟在后面,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算计着和姥爷腌多少咸菜,留多少冬天炒菜吃等等,一路就没停过。

    等到分白菜,因为天晚了,只分了一个中队的,其余的留待第二天再分。这样,李正扬他们十几人就又多看了一晚上白菜,多挣一天的工分。只不过这工分要等到明年用了。

    晚上,因为现在白菜都堆放起来了,所以占用的地方小了,可是也容易被偷了。李正扬继续分成了三波,一波在外巡逻,另两拨到菜园的小土屋休息。

    也就是这一晚上,孙柱子在耳边唠叨了一晚上。李正扬也大体明白了打兔子的事儿。孙柱子说,大队有十几支猫枪(填砂子的枪),其余的都是自家制的。村里总共也就不足三十支枪。打兔子不能直接打,要不把兔子皮打坏了就不值钱了。要把子弹打在离兔子不远的地方,铁沙子从地面上反射起来把兔子打死,那样兔子身上基本没沙眼。

    梁琼玉也插言,说是听说往晒盐场那边走,大野地多……。总之,两人一晚上兴奋地没闲着。李正扬也基本听明白了,又问啥是猪獾,啥是狗獾,两人就不知道。孙柱子只是说獾身上有油,獾油是治疗烫伤的好药。猪獾身上多,狗獾身上少。具体的长啥样没见过,李正扬再问其他人,也没人知道。

    第二天,李正扬问五爷,因为五爷比武爷有学问啊。五爷也说不很清楚。只是说那东西和小猪似的挺胖乎,比小狗子大点,差不多在二三十斤左右,一般都是晚上见的多。再多也说不清了。李正扬只好先要了一支猫枪,要了些枪药、铁沙子。又拿了支美30步、枪,以及二十发子弹。

    等地里的活儿彻底结束了,李正扬才告诉母亲,武爷让他带着孙柱子和梁琼玉出去打兔子的事儿。同时,让母亲给他蒸些窝头,再煮些地瓜带上,准备三天的口粮。再带一件破棉袄,夜里睡觉盖一下,算是铺盖了。

    李正扬他们三个第一天,并没有跑出去多远,就围着自己大队这片转呢。他首先找孙柱子请教的是猫枪这东西怎么用,等孙柱子讲明白了怎么装药、填砂子,冲天放一枪,李正扬就明白了。拿过枪来,装好药扛着,背后斜背着那把美30步、枪。

    一天下来,三个人在地里东奔西走,吆吆喝喝的轰赶着,很不幸的是,总共也就遇到了十几只兔子,由于李正扬对于猫枪使用不熟练。再加上以前孙柱子的那些说词,怕直接一枪放到兔子身上,把兔子皮打烂了就不值钱了。所以按照孙柱子的说法,离兔子近一点往地上打。众多原因,致使一天下来只打了三只兔子。万幸的是,兔子身上看上去一点伤都没有。

    等到天黑下来。孙柱子动手将兔子扒皮,把皮子处理一下,就想着点火把兔子烤了。李正扬心里净想着家里弟弟妹妹没肉吃呢,辨一下方向说“我感觉离村子不远,要不咱们回去好了,以后远了,咱们再在外边过夜”。

    梁琼玉也同意,于是,三个人从地里找到小路回村。到了村口,李正扬提议,每人一只兔子回家吃,兔皮全部有孙柱子带回家,让他父亲帮着处理,并交给大队。

    就这样,三人各回各家。别看天抹黑抹黑的,其实并不晚。用现在的说法,也就晚上八点来钟。回到家,见家里人还都没有睡,李正扬拎着兔子冲着秀兰喊“秀兰,看哥给你带啥好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