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一章 三位沙弥师兄

    弘愿出了大殿门口,就看到法音大师看着他。旁边还有三位师兄,也微笑着望着他。

    弘愿马上合掌行礼“师父吉祥,师兄们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你大师兄法号有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法号出自于《金刚经》,出家快五年了,明年三十岁,才持比丘戒。”法音师父介绍旁边第一位。

    只见有为师兄微微点了一下头,合掌回礼。

    他形貌端正,个子最高,有一米八左右给人稳重的感觉。他站得地方,附近都很安稳呀。眉间有颗痣,眉毛高扬。在众人之中,十分显出。

    眼睛绀青色,如海之深渊,视之幽静。他平静如水的目光,给人如磐石般坚定。鼻梁不高,也不尖,耐看型。

    脸不曾微笑,有些木然,更多是悲感,亦有慈意。

    开口是暮鼓之声,声声入耳,沉静烦躁不安的心情。

    有为沉言:“随喜赞叹,弘愿,能够发心出家,行菩萨道,续佛慧命,绍隆佛种。今日又是佛圣诞,是佛陀慈悲护佑故。

    我并无深入经藏,修多闻,仅是口称佛名,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万德洪名,包含一切经,一切咒。是故我常常静坐口称念佛,亦或行道绕佛而口称念佛。因为口称念佛,字字句句入心,清清楚楚,念头最不容易走失。多能保持清净之心。

    又《观经》中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所以念佛人虽然是一个人,且有二位大士菩萨摩诃萨,常随身旁,并不孤独感。

    我没有什么给于你,愿你以后,常跟我修学。你父母已故,我以后就是你师兄。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南无阿弥陀佛!”

    有为师兄虽然脸上显得沉稳,但我有兄长的严慈。

    弘愿诚恳地言:“多谢,有为师兄的开示和指引,我也要向师兄一样,有金刚一般之心,坚定的心念念佛!以后请多多关照。学习打坐、念佛。”

    法音大师很赞赏“你大师兄念佛精进,纯是修正行中的正定业。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是为弥陀之心脏也。”

    《观经疏》中云:汝等众生皆应信受,释迦佛所说所赞所证。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是故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又接着说:“另一位是,二师兄法号了知。二十五岁,出家四年。因为在世俗,未出家前,就喜欢读经,深入藏经殿,读诵大乘佛经。所以取自《华严经》中的赞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以后需要读大乘经典,可找二师兄拜读。”

    就听见二师兄了知,先合掌微笑地说:“赞叹弘愿行作沙门,入净土法门。南无阿弥陀佛!”

    弘愿看得出来,二师兄了知是内心充满欢喜。

    在外气质给我的感受是渊博,戴着眼镜,可能长久阅读大乘经典的缘故吧。

    相满圆润,耳朵圆长,有三十二相中的一相。微笑起来很好看,十分让人温暖自在。

    了知看到弘愿脸上的表情,了知他的想法。顺说是语:“我们修行净土法门,是有我们专依的经典,净土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但也不是不可以读研其他宗门的经典。”

    说完时,就从怀里掏出来,一小本给弘愿。

    弘愿双手顺接而上,在手中时。看到名为《净土宗背诵集》。翻开首页即见善导大师画像。还有法语:

    善导大师弥陀化身

    创净土宗楷定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