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七十七,卖竹

    一大户人家院落内,一名年方三十余岁的男子正在对着院子内神龛磕头上香。神龛两旁有幅对联,上面写着‘土中生白玉,地内产黄金’。看来神龛中供奉的是福德正神土地公。

男子神色肃穆态度虔诚,跪在神龛前低语祈祷:“土地保佑。今年毛家庄翠竹长相势好,全庄翠竹已经被人相中。若能卖个好价钱,周帷一定为土地老爷您塑个金身像。”

一个仆人悄声步入了院落,看到了正在下拜土地的周帷老爷。他没有打断周帷老爷的诚心祈祷,默然站在了一旁等着周帷老爷的结束。

周帷注意到了进来的仆人,开口问道“毛二,有什么事吗?”

他们这里是毛家庄。整个庄子除了周帷他们这一户外姓人除外,其余的人都姓毛。大家都是一个姓,名字自然就不是很好起了。都是认识不了几个大字的庄稼汉来来回回就只知道那几个字,有时候几辈人下来有的名字就重了好几次。孙子和曾祖一个名,怎么称呼都感觉是大不敬。父亲和路边搅尿泥的小娃娃是一个名,一声下去这是叫谁呢。不论怎么叫怎么称呼,都觉得不妥。

后来还是周帷他们这一家人解决了这一乱象。

周帷祖父乃是前朝大随的尚书。周帷祖父仙逝后,葬址就选在了这毛家庄。大随覆灭,周帷一家为祖父守陵也就定居在了这里。周帷父亲发现这当地人伦理崩坏,全然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的等级名分。虽说这也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可是终究长久以往不是个事。

周帷父亲就告诉这些人,你们也不要起什么名字了反正来来回回也就只知道那么几个名字。不如这么办,你们依照自个在同辈人的排行‘毛大’、‘毛二’依次命名,小辈称呼长辈时前面加上应有的辈分‘毛大伯’、‘毛二爷’。如此这样一来,也不会乱了伦理纲常。

毛家庄的人们觉得周帷父亲说的颇有道理就照着做了,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同名不同辈乱象。后来,毛家庄就有了这样一首民谣:‘先有尚书墓,后有毛家庄。千年毛毛祠,全拜周人赐。’

周帷面前的这个毛二就是因为家中排行老二而名。毛二毕恭毕敬地向周帷回答道:“老爷,他们已经来了。还请老爷移步竹林。”

“好,咱们这就走。”周帷一听到买翠竹的买家来了,率先出了院子向竹林行去了。

这毛家庄有着陈仓最大的竹海,不过在周帷他们家落户之前毛家庄的人却不知如何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周帷父亲看到毛家庄的人们放着上好的翠竹不去利用,反而各自守着自己那贫瘠的一亩三分地苦度日子。周帷父亲很是于心不忍,要知道这翠竹竹枝可是上好的毛笔制作材料。现在却放着这好好的材料不利用,白白地糟蹋浪费。

周帷父亲走南闯北四处奔走,终于将陈仓毛家庄翠竹推销了出去。毛家庄的翠竹质地优良,竹枝杆挺拔修长,得到了不少商人的青睐。每年来到毛家庄前来购买翠竹的商人是络绎不绝。周帷父亲故去,这和各地商人牵线搭桥的事就落在了周帷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