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六章 全民动员建家园

    见到各首领的脸上仍有迟疑,孟龙走到了大厅中央,缓缓道"现在各位住的都是木头建的或者泥土建的房子,洪水一过,基本上都坍塌或者被冲走。可是如果有见过宁国城东那一片大院的人就会知道,即使遭受那么大的洪水冲击,房子依然屹立不倒。等水退了,我们再收拾收拾又可以住人"

    "宁国城东的那些房子老夫曾经见过,水退后基本上都没有损伤,只是里面堆积了太多淤泥了。"座下一年老首领说。

    "孟龙不才,可是却有一个规划需要和大家好好商量下。我们兴修水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年的洪汛是过去了,可是不知道明年开春又是什么情况,所以我们有的时间是什么紧迫的。而且同步进行的是要重建家园,再盖房屋,恢复耕作,而且还要安排蓄水,以防像前年那样大旱而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我们现在身上的担子是很重的。"说到这里,孟龙顿了顿,见各首领都皱着眉头若有所思,便接着道"其实孟龙请各位集中居住并无他意,只是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还大家一个能够安居乐业的环境。"

    "如今洪水已退,河堤、院围都留下了肥沃的土地,但以前大部分在山上的村寨却水土流失严重,即使风调雨顺也会影响收成,我们又何必舍肥求瘦呢?我知道要离开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让大家心里会有一些舍不得,可是这只是暂时的,我保证,到时候大家住到一起,会比以前更开心更富裕。我要让大家都住上像宁国城东那样的房子,每家粮仓丰硕,每家喜笑颜开……(此处作者省略两千字)",以着二十一世纪的口才,孟龙是说得天花乱坠,也终于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由林族长带头,绝大部分的宗族首领都表示愿意服从孟龙的安排,进行统一规划布局。

    当然,其实孟龙不是信口开河。

    穿越之前在老家的时候,孟龙邻家赵大叔曾办过一个小小的红砖厂,他没少在里面帮忙,懂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后来来到扬州,发现到处都是烧红砖的窑土,又见这时的房屋全都是木头、石头或者泥土的,便想到此间可能有利可图,但是一直没有想到用什么机器来代替红砖机,大伤脑筋,在他的印象中,那红砖机可是个高科技设备,自动化的机械,没有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一切都是空想。

    再后来,打下宁国,发现城东的那片宅子,居然全部都是红砖砖坯所建,虽然没有经过烧制,但是孟龙心中是一阵狂喜。要知道,红砖的广泛使用可是到了民国后期了。既然此处有人用砖坏建屋,就势必有红砖机或者替代品了。难道还有人跟自己一样,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

    于是便派人密访,终于找到了这片宅子的建造者之一文老,才知道其实并非什么穿越者的功劳。文老带他们来到冠水以西的一个山洞,给他们展示了制作烈石(即砖胚,当时文老称烈石)并介绍起当年他们制作的情形,孟龙不禁是瞠目结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来。

    原来当年有富商徐某,聘数百人,拦冠水得水力,建设蓄水阀门。阀门连水车,再连以吊床数十座,下接铁环,环端为巨型铁块,下装带有内有方形孔状青铜巨盒。每次开动阀门,水力带动水车,冲击吊床,铁环移动,铁块上拉,工人便可将窑土填入青铜巨盒。待阀门关上,铁块下砸,冲击巨盒,窑土受巨力而变得结实,又从方孔溢出,遂成砖形。

    虽然孟龙此做法看似完美,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却不知道,其实青砖就是红砖的前身,而且在秦代就已经广泛流传了。直到遇到徐盛的那一天,孟龙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个令自己尴尬不已的决定。

    今日得到各宗族首领同意服从指挥后,孟龙便将自己知道的方法说了出来,并要求顾雍安排人手尽快进行灾后的重建事宜。

    一时,顾雍按照孟龙的要求,将吴郡、丹阳、鄱阳三郡五十余万人口以地区和宗族为单位分成十二部:

    第一部人,是征募会武艺能弓射之人,自成一军,号义勇军,组织训练,以维护治安并押运粮草支援各地。

    第二部人,兴修水坝,蓄水防旱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