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章 ?第一章 初带吴钩1

    赵元朗与孟战分手后,继续北上,一路来到了复州(今湖北天门)。此时身上银两已经用尽,赵元朗不得不以打猎采果为生,只是在山野之中尚能果腹,到了城镇里哪来的猎打真是一文钱难道英雄汉,赵元朗不得不又重操旧业,以打短工为生。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日,赵元朗虽能温饱,但终觉以打工为食不能久长。昔日听父亲讲过复州防御使王德升待人温和,能礼贤下士,心想自己一身本领,何不去投奔于他?自己希望能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大将,那王德升也是自小从军,定能理解他此刻心情与窘迫之境。

    打定主意,赵元朗便投刺史府而去。

    到得刺史府门口,恰好一人被兵丁从里面扔出来,若不是赵元朗闪避的快,定要撞个满怀。

    一个兵丁看了看闪在一旁的赵元朗,对着扔出去的人道:”赵大呀赵大!你生得一表人才,又孔武有力,干什么不能养活自己?竟敢来刺史府招摇撞骗,混吃混喝!若不是王大人心善,看我怎么收拾你!“

    一旁得赵元朗听了这几句,老脸通红,心道:”还真是不巧,此人也姓赵,偏偏他跟我一般高大,也是来投奔王德升的么?这兵丁虽是骂的这厮,可句句都像是在骂我一般。要是老三在的话定要让他算上一卦,看看今日是否出门不利。“

    那兵丁骂完了躺在地上的赵大,又问呆在一旁的赵元朗道:”兀那汉子!你来这里是做什么的?“

    赵元朗被那兵丁问住,此刻就算想掉头就走,也只能硬着头皮答道:”在下赵元朗,特来投奔王大人,愿在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那兵丁哂道:”哟呵,还真不巧,你也姓赵……“正要继续嘲讽,但见赵元朗容貌雄伟,自有一股英雄气概,与那被扔出去的赵大不可同日而语,遂转口道:”你在这儿等着,我去通禀王大人。”

    那躺在地上的赵大这时才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竖起大拇指,道:“兄弟,你来得可真是时候,祝你好运!”便扬长而去了。

    赵元朗立在门口,哭笑不得,感情那赵大也将他当成了游手好闲之辈。也难怪,他此时风尘仆仆,又蓬头垢面,哪里有平日潇洒气派?

    不多时那兵丁又折返回来,喊上赵元朗,道:“王大人要见你,跟我来!”

    半路上,那兵丁还对赵元朗讲到:“人人都觉得王大人求才若渴,都来投奔效忠,一些有才识的倒也罢了,那些个无甚本事的也跑来蹭吃蹭喝,就刚才那赵大,这个月已经是第十个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赵元朗此时不敢违逆那带路兵丁,只好说道:“素闻王大人品德出众,府中人才济济,就在下看老哥你这一双慧眼如炬,哪个有真才实学,哪个胸无点墨,在老哥眼中立马无所遁形。就这一点,在下就佩服至极。”

    那兵丁见赵元朗说话甚有文采,又被赵元朗一捧,不禁飘飘然,心情大好。哈哈笑着带赵元朗进了后厅书房。

    王德升年纪三十四五岁,正在案前奋笔疾书。

    那兵丁道一身“王大人,赵元朗带到”便退下去了。只留赵元朗与王德升二人在场。

    良久,赵元朗打破沉默,道:“王大人,在下赵元朗,来此投奔王大人,愿为王大人效力。”其实赵元朗之父与王德升曾是同殿之臣,只是赵元朗不想借父亲名声成就自己,遂打定主意不报家门。

    王德升也不抬头,继续写着,一边道:“都会些什么?”

    赵元朗如实答道:“会些枪棒,读过一些书,在军营里呆过几年。”

    王德升“噫”的一声,此时才感兴趣的抬起头来,看着赵元朗道:“嗯,不错,身骨硬朗,是个当兵的料子。是怎么到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