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一章改革和下海

      
钱厂长已经回厂上班啦,这些天厂里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晚上,为钱厂长的接风酒,白主任和范婷婷,方静和李莉,都去参加了。每个人还都敬了钱厂长一杯酒。钱厂长酒力一般,平时在酒桌上,白主任为他喝酒挡着。这次他自己亲自上阵,喝的挺高兴。
“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我敬大家一杯!”
钱厂长也敬了几个厂里主要领导一杯,他知道,大家这段时间为厂子做了很多。
钱厂长回厂上班之前,去孙仁良家汇报工作。钱厂长为孙仁良办了不少的事,孙仁良还会支持钱厂长这个能干的手下。
孙仁良为钱厂长泡了一壶好茶,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厂里的事。
“小钱,你没事就好,这附属厂没有你,我是不放心呐。”
“孙厂长,还是您对我信任,我们附属厂也需要分厂的支持啊。”
“你一切都还好吧?”
“您放心,挺好的,多谢领导关心。”
“你以后工作步子不能迈的太快太大,这可能会让别人眼红,在这风口浪尖,还是少出风头为好。”
“我知道了。厂长,您还有什么指示?”
“你们附属厂,要扩大汽车零部件生产,提高利润,降低成本。”
“我们正要购买几台设备,用来提高产量,但是现在产品的数量还是太少。”
“我看看能不能给你们附属厂多要点汽车零件。”
“那就又要孙老费心啦。”
“喝茶,这茶挺好喝的。”
“真是好茶,香气扑鼻啊!”
钱厂长走了之后,孙仁良的夫人姜琳从屋里走出来。
“对附属厂的管理不能放松。”
“我知道,附属厂还要小钱来主抓。”
“你心里有数就好。”
“孙明去新区那边啦?”
“他都好几天没回来看望我们了。这孩子,都是我把他宠坏了。”
孙仁良去年给孙明在新区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孙明有时在那边住。
许建平还是在两边跑,他去牛厂长厂子上班都是周末过去,牛厂长对他出勤要求的也不严,厂里的技术工作完成就好,再搞个科研,降低点生产成本。但这事不能着急,引进人才是个长期的战略,牛厂长深知这一点。除了物质上的优厚条件,张媛媛也是吸引许建平的一个原因。两方面都要占有,鱼和熊掌都要兼得,这就是许建平的心理。
许建平中午到食堂吃饭,看到了张媛媛一个人坐在一张饭桌上。他端着打好的饭菜走过去。
“吃的那么少,你的饭量真小啊。”
“我饿的时候也挺能吃的,你没见过。”
“你没跟牛厂长出去啊?”
“牛厂长这几天忙着自己别的买卖,不能来厂里,你有事就给他打电话。”
“我听说牛厂长有个山庄,山水环抱,风景秀丽,有机会我也去玩玩。”
“那个山庄靠游客挺挣钱的,现在有点不行了,主要把主业放在养猪和养鱼上。”
“你跟着牛厂长几年啦?”
“有两年多了,我当时只是个大学生,是牛厂长给了我这个机会。”
许建平知道牛厂长对张媛媛有知遇之恩,两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牛厂长也是许建平的财神爷,牛厂长在一次和许建平喝酒的时候,跟他透露了一个信息。
“厂子要搬迁了。”
“为什么?牛厂长,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我从内部知道的准确消息。”
“牛厂长,这是好事啊,多么好的机会。”
“还有个更大的项目,有一家国企小厂破产了,我要把厂子收购过来。”
“牛厂长,您这也太厉害了,蚂蚁要吃大象啊!我能不能帮您什么忙啊?”
“你帮我完成这次收购,你可以投资占股份。搬迁的厂你也可以投资,到时把评估的资产做大,这一块我们借机捞一回。”
“收购国企的厂子,您有把握吗?这块肥肉有不少人盯着吧。”
“这次收购我去运作,你炒股,知道资本运作。把资金准备好,我去打通。”
“牛厂长,我相信您的关系,没有您办不成的事,来,我敬您!为我们的这次成功扩张。”
“建平啊,你只要跟着我干,肯定能实现你的理想抱负。你在国企,钱没挣多少,没有上层关系,也升不到上面去。和我干,你可以放开手脚。”
“是啊,牛厂长,您是我的伯乐。”
“那你今天可要多喝几杯。”
许建平酒量并不大,他和许建峰都是不能喝酒的人。他和牛厂长多喝了几杯,喝的头有点疼。
许建平回到车城后,把股票全部卖了出去,账户上有100多万。这100多万,有父母买房子的30万,自己还差一点把这30万赔没了。那段时间,他情绪低迷,晚上好久不能入睡,脑子里都是股票。他最糟心的事,是房地产蒸蒸日上的时候,卖掉了一间房子,把这笔资金投入到了股市,反而资金被套。他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爱人,不然家里会闹翻天。不懂得投资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投资房地产,在美国投资股票。他却傻乎乎卖了房子买了股票。
那些天,他上班也无精打采,借着下车间去检查工艺,他便溜出了厂子,到股票大厅去盯着股票。他下班后不想回家,找我出去喝点酒,酒桌上他完全脱离了小知识分子的那种假文明,有些脏话让你听起来不舒服。
许建平酒喝的有点兴奋,喝完酒我们去了车城公园和汽车广场。汽车广场有一群年轻人在跳现代舞,许建平也按耐不住加入到人群里。这舞跳的有点飘,看年轻人跳的活力四射,让我也情不自禁地跳起来,跟随青春的节奏舞动。
我知道许建平在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跳完舞后,他放松了许多。
“我们当年进厂的时候,也是这么年轻,爱工作,爱专研技术。我连图纸都看不懂,我又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可是我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也成了我们厂的技术骨干。”
“你是自强不息的模范,建平,你虽然没有你弟弟那么优秀,但你也是好样的。”
“我弟弟能从美国留学回来,到国企来工作,这一点我就挺佩服。不光是我,很多人做不到。”
“我要是在国外生活和工作会不习惯的,去旅游玩玩,吃点美食,那还行。”
“这工作一年四季假期也不少,就是没有出去走走祖国这大好河山呐。”
“你们技术科就没有出差的机会?”
“有倒是有,可一年也轮不上几次。我还出过国,去德国的企业谈技术上的事,但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
“你比我强太多啦,我还没出过国呐。”
许建平把卖股票的100来万投入到牛厂长的搬迁项目,搬迁完工后,他大赚了400多万。他在股市上也没赚到过这么多的钱。还是实业救国,这个道理他才明白。他这回自己也要建个厂,就干自己的老本行。他以前有个同志自己开了个小型铸造厂,每月产量达到了上千吨,年盈利过千万。这个厂子还为国企大厂供货。
许建平特意跑到同志的厂子考察了一下。取经回来的他信心满满。他把自己的宏伟计划和老婆大人一说,老婆也吓了一跳。
“许建平,你没发烧啊,说的也不是梦话。”老婆伸手摸他的额头。
“老婆,我可不是心血来潮,我这些天做了市场调查,还写了计划书和可行性报告。”
“那你要做好成本核算,销售渠道和原材料采购,这些你都要考虑进去。开个厂子哪那么容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许建平老婆不愧是做财务出身,这企业财务账算得精明,有一家私企高薪挖她。她斗争纠结了好一阵子,从国企跳到私企,在刚开放的那些年,很少人去冒这个险,尤其是女的。
“你厂子准备在哪儿建呢?”
“顺昌县那儿有一块地,自带厂房,如果行,我就去买下来。那块地位置不错,靠着公路,交通便利,这块地以后也能升值。”
“那块地买下来要多钱呢?”
“我打听了一下,大概400多万。”
“一块地400多万,你疯啦,你还拿的出钱干别的吗?”
“厂房现成的,设备购置两台就够用,铸造设备没多钱,一台设备才10多万。原材料更简单,我去有沙漠的地方进沙子,价格非常便宜。而且我生产的产品工艺也不复杂,成本低,销售利润平均每月能达到几十万。”
“老公,功课准备的可以啊,你干吧,我支持你,给你做财务顾问。”
“那我可是求之不得啊,有你掌管财政大权,我就无后顾之忧啦。”
“对了,周末回你爸妈家吃饭,别忘了。哎,你弟弟也回去吗?”
“他最近特别忙,我也有一段时间没看见他啦。”
“你弟弟是大厂长,你爸妈的骄傲。哪次回去,你爸跟建峰都聊的火热,跟你好像没聊过工作和厂子的事。”
“所以,我这次投资建厂,让老爷子看看,我不会比建峰差。”
“行,老公,有志气。这才是我想看到的许建平。”
周末,许建峰和爱人一起回家看父母,许建峰还拿了一瓶红酒。这瓶红酒可是有年份了,许建平多喝了几杯,脸色红润。一不小心,他把自己投资建厂的事说了出来,立即遭到了老爷子的反对。
“你不好好干工作,又折腾什么?你现在在国企,看看那些从国企出去的人,有几个混的比现在好。”
“爸,您这可是主观啦。私企有什么不好?国企铁饭碗也不一定牢靠。我们单位已经开始精简机关人员,公开竞聘上岗。”
“国企改革是要打破铁饭碗,可这不需要你去冒尖。你安安心心的好好工作,还怕在国企没有发展。看看你弟弟,回国后才用几年,已经干上厂长了。”
“我这不是向我弟弟学习嘛。”
“哥,你一直是搞技术的,在国企这么好的环境,你干的好好的,干吗又要自己去创业?你知道,自己创业风险有多大吗?”
“我知道做企业不容易,我做好了承担这方面风险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你都不应该离开国企,你还是好好想想。”
许建平和许建峰两个人吃完饭在小区里走着,微风袭人,许建平想起了上学时候的事。他和建峰都在一所中学上学。他们几个比较好的同学下午放学后,都到一个叫刘华的女同学家里写作业。刘华的家是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机械方面的专家,从大上海分配到集团公司工作。家里有好多的书和钢琴。刘华不但学习好,长得又漂亮文静,是很多男孩子心之向往的恋爱对象。许建平做梦都想和她谈恋爱,一起骑单车上下学,在月光下畅想未来。刘华对许建平没什么好感,就是一般同学,没有过多来往。倒是她对建峰走的很近,约建峰一起去书店和图书馆。车城最早的图书馆,是一栋苏式建筑,房顶雕梁画栋。
许建平那时候看着建峰有女孩子喜欢,那个女孩子又是自己喜欢的刘华。他心里总是有些失落,有失败感。他自己默默的努力,学习比不上弟弟,在别的方面也要超过弟弟。这次开工厂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是走出去的最好机会。
许建峰知道哥哥这么多年压抑了很久,虽然身在国企,但只是个饭碗,思想上却没当成事业干,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我在国企工作了二十多年,现在才是个小科员,你看我的同学,有做主任的,还有做科长和厂长的。也有开公司当经理的,每一个都比我有出息。你不知道,同学聚会才尴尬呐,我跟人家聊天根本不在一个频道。”
“你真的想好啦?嫂子同意你下海单干吗?”
“你嫂子想买个新房子,我这儿又要贷款凑个首付。我家这条件,买房子可是百年不遇的大事。”
“好啊,哥,你也该换个大一点的房子啦。钱不够我这儿有。”
许建平心里是暖洋洋的,亲兄弟嘛。可他要靠自己,挣钱去买全款房子。
许建平没有受家里人影响,很快实施了自己的计划。他在富田镇看好一块地。不说是风水宝地,那也是一块有升值潜力的。许建平看好这块地有两个理由:一是靠近公路,运输便利;二是有一个现成的厂房,这厂房不是很大,放三、四台设备没有问题。
许建平花了400多万买了这块地,又花了几十万采购了两台设备,在当地雇了几名工人。他雇大卡车去大西北进原材料工业用的砂子。工厂开工的那天,他拿着工人生产出的覆膜砂产品,心里真有些激动。
许建峰每天早晨都沿着汽车大街跑步,这条街经过了厂一号门、二号门、三号门、五号门、七号门。原来的总厂部大楼也在这条街上。他跑到欧亚百货大楼的时候,看到了冯雪也在跑步。她穿着一身运动服,像一个青春少女,活力四射。
“你也喜欢跑步啊?”
“厂长也太不了解你的员工啦。”
“我忘了,你天生就有运动细胞,在大学时你参加过运动会。”
“老长时间不跑了,去年我参加咱们市里的马拉松,跑了半程就不行啦。”
“可惜,那次马拉松我没参与,不过我们厂赞助了,奖品是一辆自主品牌轿车。”
“厂长,你听说了吗?东北有一家老的国企破产了。”
“我知道,那家国企要破产重整,引入战略投资者。”
“这是最好的出路了。我听说咱们厂也开始进行改革啦。”
“今天上班开会就是传达这个内容。”
许建峰和冯雪跑到了宽平桥,沿着有轨电车道才跑回厂区。这时候,厂共青团花园晨练的人越来越多。
许建峰上班后,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在厂会议室挤满了工人。许建峰坐在主席台上,旁边坐着以前是厂长,现在是书记和副厂长的郑介权。郑介权在许建峰当厂长之前,做了几任的厂长。他的年龄和经验要比许建峰大和多,但开拓意识和精神就不具备啦。
“我们今天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是传达集团公司关于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这次国企改革的工作,我们不能再蜻蜓点水,流于形式。从领导干部到基层职工,实行岗位竞聘制。我们要改变旧的体制,旧的思想,打破铁饭碗。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厂现在机关各部门协调不畅,官僚作风,人浮于事比较严重。我在下面碰到过一件事情,检查部门急需的一个检测仪器,上报到相关部门审批采购,可是半个多月都没有批下来。有人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我看这件事却反映出了我们工作的态度。办公效率低,质量差,这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厂的改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工作开展下去,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阻力。”
全场响起了掌声,接下来郑介权讲话。郑书记的讲话不温不火,他不是改革派,是保守派。他主张要稳,改革要像下棋一样,一步一步来,否则我们就会犯错误。
“我们厂子里有些人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从思想上抵制改革。我们的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们的改革工作不仅要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更是要全厂职工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动员大会开过之后,厂子里就开始准备各岗位竞聘啦。有一天,郑介权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忽听有人敲门。
“郑书记,我是黄俊杰。”
“黄科长,你来的正好,把下面的情况跟我说说。”
供应科科长黄俊杰跟着郑介权在厂子干了十多年,郑介权一手提拔他做了供应科科长。
“郑书记,这次岗位竞聘还要考文化课,工人们反应很大。”
“大家都有什么反映啊?”
“这工人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考业务没问题,但文化课有多少能及格的。”
“我跟许厂长争论过这个问题,看看现在真的出麻烦了吧。这不光是干部,工人都有意见。”
“郑书记,您看我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这方面不是强项。我听说这次有好几个人竞聘供应科科长。许厂长因为检测仪器采购的事,多次批评了我,这次竞聘,许厂长能不能提新的供应科科长啊?”
“许厂长也不一定是针对你,你也不要有包袱,好好参加竞聘考试。到时候我会把你的情况,跟许厂长说说。”
“那就多谢书记啦,您可真是我们全厂职工的好书记啊!”
“不要吹捧,这样会把一个好干部好领导给捧坏了。”
“领导,我可是实事求是,这可是下面群众的呼声。”
“行啦,你还是认真的对待这次竞聘考试吧。别让我对你太失望了。”
“书记,我听说许厂长和技术科的冯雪两人关系不正常。”
“你不要乱说,许厂长和冯雪是大学同学。你们不要捕风捉影。”
“对,那是领导的私生活,我们不该议论。”
黄俊杰笑着走出了郑介权办公室,他来到了车间,找到了车间主任李大力。这个李大力也是郑介权一手提拔的,他当年只是一个班长,没有什么文化,靠的黄俊杰打通了郑介权这条路,才当上了车间主任。他利用主任职务之便,捞取个人利益,把利益又输送给领导。
“黄科长,你有什么指示吗?”
“大力,今天下班去喝点,有事要跟你聊聊。”
“我们晚上就去红香馆吧,那是我们的老地方。”
黄俊杰和李大力也是红香馆的常客啦,红香馆有一个能干又会做外交的女人,她也是久经商场,积累了一些人脉。尤其是在车城,她很吃得开。
“来啦,二位领导,欢迎光临红香馆!”
“丁香老板,你这红香馆每天都车水马龙,生意很火呀。”
“那还不都是你们捧场嘛,我能为各位服务,也算为厂子做了点贡献。”
“丁香老板,你这觉悟和境界够高的。”
“我哪能跟各位比啊。”
丁香和黄俊杰、李大力应酬了几句,就去招待别的客人啦。
“这丁老板能说会道,人又漂亮,买卖做的很大,又开了一家酒店。”
“大力,你们竞聘的事整的咋样?顺不顺利呀?”黄俊杰马上转移了话题。
李大力还在盯着丁香老板看,她身上充满了女人味。
“老黄,这次国企改革是要动真格的吗?郑书记跟没跟你透露什么?”
“我现在心里也七上八下的。这次很多干部岗位会被调整,郑书记也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我这个车间主任也干不长啦。许厂长器重的那个人,也会竞聘主任。你知道吧,老黄,我们这些老人现在可面临着淘汰的危险。”
“我这个位置也有人要占呐。我建立了很多关系网,这以后成了别人的资源。”
“自从许厂长来了咱们厂子之后,我们就没那么自由啦。现在改革这把火马上就烧到我们啦。”李大力把酒杯倒满白酒。
“我俩还是去找老厂长谈谈,老厂长总不能不管我们旧部下吧。”李大力接着说道。
“找个时间把他请到这儿喝酒,回忆我们一起创业的生活。老厂长是个重感情的人,我们为他鞍前马后这么多年。你不知道大力,每年过节,我都亲自开车把采购东西送去。老厂长家里的事,我也帮了不少忙。”
黄俊杰现在翻翻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也是发发牢骚而已。他尽心尽力为领导做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黄哥,别多想啦,咱们还是喝酒。”
第二十二章许建平的厂子风生水起
分厂宣传科又调来一个年轻人,他叫陆涛。陆涛的个子很高,看见他我就知道自己有多矮了。他虽然年龄没有我大,但性格沉稳,而且非常懂得为人处世。他来科里后,表现的比我还勤快,不管是楼上楼下,还是厂里厂外,连干力气活他都抢在我头前。科长齐大胜特别喜欢小陆,古正道对我说:“小陆还不知道,写东西怎么样?但他积极的工作态度,让领导对他很满意,听齐科长说把小陆重点培养。”
听古正道的话,我可能被边缘化。本来我也不是分厂的人,想在分厂站住脚并不容易。看来我还要努力,多写出好文章,宣传分厂的火热生活。分厂有一个退伍军人老陈,他是个独臂硬汉。他的右臂是在1980年带领民兵进行爆破演习时,**提前爆炸,失掉了整个一条胳膊。看来这个人会有感人的故事。我决定去采访老陈,老陈现在负责分厂的人防和武装工作。老陈的军人做派浑身上下都能看出来,他虽然退伍了,平时还喜欢穿军装,空荡荡的右衣服袖子,和他快似如风的脚步前后摆动。他说话办事也是雷厉风行,从他身上我看到一种精神,乐观向上的精神。他在分厂二厂区扩建新厂的时候,组织了青年突击队,战严寒斗酷暑,一个活生生的创业者形象。
我应该讴歌这样的创业者,这也是向外界和分厂展示我才华的好机会。厂文联办的文艺刊物《解放》,正在举办一个描写企业共产党员先进人物的征文赛。我正可以把老陈的事迹写成一篇报告文学,参加征文。
很快我的报告文学《创业中的一把手》出炉,在《解放》上发表后,获得了一致好评。征文结束后,我的这篇报告文学获得了一等奖。颁奖仪式在厂文化宫举行,总厂的宣传部门和各分厂的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厂电视台、厂报等媒体都来到了厂文化宫。真有点星光灿烂的感觉,这也是集团公司文化宣传系统的一次大聚会。分厂宣传科齐大胜和古正道都没有来,只派了陆涛参加。
“今天厂子有事,科长他们没来,让我代表他们向你表示祝贺!”
“谢谢领导啦。”
领导不来还是有道理的,这又不是直属上级部门召开的会议,更何况这荣誉的份量不重。
陆涛很少见过这大场面,他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学习。看见杂志和厂报编辑叫老师,说自己是文艺战线上的新兵,但对这个行业是热爱的。他看见我获奖,拿着我的获奖证书翻看着低声说:“一等奖的奖金有多少啊?”我瞅了瞅他说:“荣誉和金钱哪个主要?”“都很主要,两个都有的话就更完美了。”
许建平的小厂现在每月产能才10吨左右,可厂子的覆膜砂产品供不应求,要供应两三家货。这两三家厂商都是许建平过去服务的企业,比较信得过许建平。产品质量比别的生产厂子要好,强度和耐高温都达到工艺标准。
这几家每月需要30到40吨覆膜砂,他的厂子供应不上。要想扩大生产,就还需要增加设备和工人。厂房最多还能放两台设备,还是有点小。工人都是在当地村里招的,这儿的工资还是挺低的。在这儿建厂的时候,许建平就和村长达成了协议,给了村长一点股份,村里给了许建平的小厂很多支持。
在一个周末,许建平邀请我去他的厂子,说村长他们炖大鹅吃。这农村常常炖大鹅、小鸡炖蘑菇,能喝好几两二锅头。我因为有别的事情,才没能去吃许建平的炖大鹅。
那锅炖大鹅还加了粉条和土豆,桌上少不了蘸酱菜。
“那就开整吧,许厂长,我们客套话也不会说啥,祝您的厂子越干越大。”富村长端起酒杯,准备一饮而尽。他像别的东北男人喝酒一样,痛快一口闷。
富村长旁边坐着一个叫李柱子的年轻人,他算是村里有文化的青年中的一个,能写会算,富村长特别看好他,他现在也是村委会的村干部。
“许厂长,咱们喝一个。”李柱子也敬了许建平一杯酒。
“我也得感谢村长和村里对厂子的支持!我敬大家一杯酒。”
“吃着这大鹅肉咋样?”富村长一边吃着蘸酱菜,一边问许建平。
“好吃,农家菜吃着就是香。”许建平也拿了一根黄瓜蘸酱。
“许厂长,这厂子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村里做的,您尽管开口,能帮助的我们就会帮,乡下人说话实打实。”
“村长,我打算再添置两台设备和四个工人,这样每月产量可以达到20多吨。过些天设备就要进来了,人员实行两班倒。”
“好啊,许厂长。您这买卖要做大呀。”
“我这小厂算啥,你们没看我们汽车城,那可是生产汽车最大的厂子。在那么大的厂子上班,心里都敞亮。跟老外合资的厂子,厂房又大又干净,这一整天都有人在擦地、扫地,发现随地扔烟头的罚款。”
“我到城里打过工,你们的汽车城我还真去过,一眼望不到头,厂子里面我没进去过,也没看到汽车流水线。”李柱子做梦都想去这个大国企上班,挣工资,拿奖金,还能交啥几险。
“有机会我带你们参观参观,咱们现在就是要把这个小厂子做起来,让它远近闻名。”
“许厂长说的对,这也是我们村的大事,我们共同把它建设好。发扬这个创业精神,把贫穷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富村长的话让大家鼓起掌来,这大鹅肉也快吃完了,许建平喝白酒醉倒在火炕上。这冬天农村睡火炕,浑身都暖和。许建平也想过,冬天工人们住的简易房太冷,晚班的工人下班在这里住一夜,那会把人冻坏了,必须安置保暖设施。
许建平的小厂在扩大生产,牛厂长的厂子已经搬迁到了新厂址,现在新厂房都建好啦,开始进设备安装。许建平被牛厂长提拔为副厂长兼技术科科长,成为厂子的二把手。
许建平为牛厂长的厂子引进了新产品和新技术。这个新产品就是刹车鼓,这个零件的技术是他集团公司那边带过来的。他车城的几个同事本来想一起合资生产刹车鼓,但是没能干成。肥水不流外人田,许建平这才找了牛厂长干。这刹车鼓市场需求挺大,磨损消耗量大,汽车更换率也高。
许建平在集团公司的分厂有一个厂商,在南方建了个大型的铸造厂,年产能在10万吨以上。许建平全力运作跟这家厂商合作,供应他们铸造件。由于资金的问题,这次合作没有成功。
许建平要出国采购设备,去日本之前,他回了趟车城,和我见了一面。这次他领我去吃点川菜,川菜馆是新开的,但还不如东北家常菜受欢迎。
“这家麻婆豆腐挺正宗,你没来过吧?”
许建平领我来的是家小馆子,我曾经去吃过一家大的川菜饭店,那里的牛蛙很好吃,让我嘴馋了好几次。
“你想不想出国去开开眼界?”
“出国,哈哈,别开玩笑了,我哪能碰到这么好的机会。”
“我过几天要去日本进设备,你如果想跟着去也行。”
“我怎么能和你们一起去呢?出国费用我自己拿,这不成了我自己旅游吗?”
“我话还没说完呐,你作为我们厂的人,不就能不花钱出国了嘛。”
“你啥意思啊?建平,我成为你们厂子的人?”我越加不明白了,这许建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许建平不紧不慢地吃着菜,喝了一口酒,然后看了看我,说出了他真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