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055 晋江独发

    “姑娘, 您晚膳还没用呢,大公子今日也没说何时回来,您还是用一些吧。”杏桃走到窗边, 劝道。

    秦可今日一下午都没怎么说话,看着窗外, 只偶尔摆弄摆弄桌上的花。

    “再等等吧,大表哥不喜宴席, 一定会早点儿回来的。”

    杏桃还要劝,清莲拉住她摇了摇头, 两人退下了。

    没过多会儿, 乌嬷嬷来了。

    “表姑娘是在等大公子?”乌嬷嬷走上前问。

    秦可坐直了,嗯了一声。

    “大公子嘱咐过老奴要照顾好姑娘,您还是先用些, 等大公子回来了,您在陪着他一块儿,岂不是两全其美。”

    秦可笑道:“其实也是我自己个儿不饿,不过嬷嬷说的是, 大表哥忙于正事, 我不好让他还在这些小事上担心我。”

    乌嬷嬷也露笑:“表姑娘真是体贴。”

    秦可一边朝桌边走去, 一边问:“乌嬷嬷以前是谢家的老人吧?”

    “表姑娘如何看出来的?”

    秦可:“若您不是谢家的老人, 当和一般的丫鬟一样唤我姑娘,可您唤我表姑娘, 就知道您是知道澜伊表姐的。”

    乌嬷嬷:“表姑娘心细如发。”

    秦可:“其实也不是,是您事事都周全, 像是大户人家里出来的。”

    乌嬷嬷颔首:“老奴是曾经端王妃身边的人。”

    秦可筷子一顿, 有些吃惊的看了她一眼。

    “端王妃?”她当然知道端王妃是谁, 端王, 是当今圣上的胞弟,而端王妃,则是庆国公的姐姐,谢曜的姑母,谢霜。

    这个名字,在谢家几乎是不被提起的,原因也无他,谢霜是老国公的长女,出嫁的时候年仅十五岁,当时,庆国公也不过十二岁,出嫁后便随夫远上漠北,甚少回到京城。端王年纪轻轻便是战功赫赫,原本,两人也是天赐良缘一对假话,可没成想,端王在漠北暴毙,端王妃伤心过度,没多久,竟也跟着去了。

    谢老夫人闻言伤心欲绝,在府上足足躺了半年,从此,谢家人很少在老夫人的面前提起此事,唯恐让老夫人伤心。

    秦可:“原来如此……那您怎么会在江南的?”

    乌嬷嬷:“老奴的家在这儿,当年出事后,王妃心善,将奴婢们都散了,老奴在江南嫁了人,安了家,只不过老奴命苦,前两年夫君也去了,只剩下一个儿子,谢家人可怜我,大公子才给我安置了一份闲差。”

    原来是这样,秦可点头,“辛苦您了。”

    乌嬷嬷:“老奴没什么辛苦的,当年发生这些事的时候府上应该只有大公子,二公子都还没出生呢,大公子最年长,知道的也多一些,这些年,一直都很照顾老奴。”

    秦可点头:“大表哥……他是极好的人。”

    乌嬷嬷眼中闪过笑:“是啊,世间像大公子这样好的儿郎的确是少之又少。”

    秦可沉默着低头,略有所思。

    乌嬷嬷:“瞧老奴和姑娘说了这么久,都耽误姑娘用膳了吧,老奴真是糊涂,您快用吧,这汤凉了,老奴再去热热。”

    秦可笑着摇头:“不用,刚好合适。”

    她心思一转,忽然想起了刚才一直想问的一件事。

    “端王妃临走前……可有留下端王的血脉吗?”

    乌嬷嬷一愣,然后摇了摇头:“没有的,王妃身子一直很弱,在漠北的时候又受了寒,这件事也一直都是王妃的心病,她喝过很久的药,却迟迟都未曾能怀上。”

    秦可沉默了,她思虑此事,是因为她想到了一件事。

    上辈子,周培花言巧语哄她入宫,有一回,秦可踉踉跄跄的不小心入了他的偏殿,无意听见周培说要寻人,那个人的身份似乎很是隐蔽,而且让周培极其忌惮,秦可耳力比寻常人本就好些,隐隐约约的,听到了周衡两个字。

    周衡,就是端王的大名。

    若周衡在这人世间留下了血脉,那周培要找的人,很大可能就是那个遗腹子。

    当然,这一切都是秦可的猜测,现在乌嬷嬷亲口说端王妃并未血脉留下,或许是她想多了。

    乌嬷嬷又仔细看了眼这位表姑娘,这才躬身退下了-

    画船楼上,歌舞酒水过后,气氛很是欢愉,众位大臣们把酒言欢,场面渐渐奢靡。

    周培就是在此时派人去请段慧的。

    段慧听说太子有请,吓得差点将手中的酒盏都扔掉了,想和前头自家夫君打声招呼,可惜连个人影也没见到。

    请人来的小太监笑:“陆知州此刻怕是忙着和知府大人把酒言欢,陆夫人,殿下找您或许是赏赐,您切莫让殿下久等了。”

    段慧思索片刻,到底是起了身,和那小太监走了,谢曜一直淡淡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段慧起身的时候,他似乎有所感应,视线朝过看了一眼。

    与楼下的热闹截然相反,太子所在的顶楼此刻却是无比的安静,段慧到的时候有丫鬟在前面引路,段慧头都不敢抬,一直行到太子跟前,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