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八章 国庆前撤离

    昨晚耿松给到了太平的余连生回了短信,告诉了他沈念城的决定,要他到老屈的那个棚子那里等候,测量队会在17点30分之前到达一号营地。

    余连生也告诉耿松,早上边防派出所的方宏陪他过来。昨天他知道他的吉普车不够用,他建议用他的车换用派出所里的伊维柯厢式车,以便于把人一次就接出来,左教导员同意了,所长也同意,并建议方宏开车一起来,这样更符合相关规定,也可以做成他们边防派出所,为边境投资企业做的一次专门的安全撤离,因为后天就国庆节了,听得大家连声叫好,耿松听了把这个事告诉了沈念城,沈念城也连叫好。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些边防派出所主官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意识,并有了一种庆幸感,队里其他人更是欢喜,觉得得到了政府的照顾,大师兄也即兴夸了祖国的强大一番,这些內地外省人,在边疆感受的与邻国对比中,有这种情绪也是自然正常。

    是夜,一伙人相谈甚欢,直至次日凌晨2点。

    沈念城倒是不到8点就醒了,听听其他人也没有起床的动静,只是听到了大师嫂劈柴的声音,他赶忙穿衣起床,去帮大师嫂的忙。大师嫂也甚是欢喜,把柴刀递给了沈念城,沈念城不到两分钟便把要的量搞定了,于是他拿着耿松留给他的毛巾和一把新牙刷,走到了江边去洗漱,他怕在竹管溪水那儿挡着大师嫂的操作。

    今晨的雾很浓,江面的一半都被雾覆盖,并延伸到对岸的山顶,看过去就是一长堵雾做的屏障,渐渐地能看见一些在江面上觅食和振翅的野鸭,看个子都是些成鸟了。

    他想起他脱困攀岩那天野鸭飞行的身影和画面,心中又升起一阵的好感,就在那呆望着看了几分钟,大师嫂厨房那的那条溪水出营地后,从分隔他两家房间的那个巨大的石岩绕出来,又从沈念城现在的地点进入江中,刚才沈念城就是用这水做的洗漱,水冷凉清冽,在溪水和江水的混合处,手臂是能感觉到一点细微的温差的,这种体验有点奇妙。

    野鸭可能是江上可见的最为勤快的禽类了,几乎是起早贪黑,昨天傍晚时分了,还看得见它们在水上捕捞,一般在接近中午,才看得见白鹭和鱼鹰,也不知其他地点如何。

    野鸭们在江里浮动看,也能见它们振翅,但听不到声音,像在在一部云雾山水里的默片,那雾在离水有一定的距离后,能看见被野鸭们翅膀的搅动,下游的江面雾倒是淡去了,江边的静水部分也能看见水是青黛的颜色,江心的还是偏灰黄的浊色,说明上游的来水量还是很大。

    这个江段的河床坡度不小,沈念城从一号营地到这里的高程变化中,感到应有2%左右的坡降,也意味着到尾水区会有三百米以上的高差,这是水文数据中一个很利于水动能的数字,但愿最后的计算,能精确印证这个判断。

    那个捡沙虫的沙滩的雾都散去了,已看不见他昨天的脚印,沈念城猜测可能是江水水位变高的缘故,让沙子也浸润了更多的水份。

    沈念城巳开始往营地走了,他要趁大伙没起床时清静地吃一碗面,走到时也正是大师嫂要捞面起锅的时间,他接过她手上的筷子自己捞了一大碗,那碗是不锈钢中空的,冰凉轻巧,面水里的豌豆苗他也捞了一点,其余的面和豆苗都留给了大师嫂,大师嫂是剁了些小米椒的,还有芫荽和葱花及蒜末,她看见沈念城只挑了葱花和蒜末,还要了一勺小米椒,昨晚剩下的菜他只要了油炸花生,看样子沈念城不习惯用剩菜下面。

    她马上拨小了柴火,用漏勺担在面水里,给沈念城煮了四个荷包蛋,等沈念城放完盐和酱油等调料时,她巳把嫩嫩的荷包蛋用碗盛了,放在沈念城的桌子上,又撕了一包榨菜放蛋碗里。

    沈念城的妻子是一位专业不做饭的女士,女儿在家吃饭时也需他的照料,所以沈念城很少能有被人照顾吃饭的体验,一时有点轻微的受宠若惊,他抬头望着大师嫂,笑了一笑,说了声谢谢,就埋头吃那碗面。

    面条是他按喜欢的细刀规格买的,柔滑而筋骨,加上自放的调料和那四个蛋白嫩滑的溏心蛋,还有香脆的榨菜,沈念城脱险后的第一碗面条吃得是有声有色,很是舒服满意。

    昨天,他叫耿松告诉余连生下午5点半前到达一号营地,主要是为了从容不迫地收拾,免遗漏,也不紧张,其实二号营地看着大,但要撤走的物资不多,除了他们十二个人的随身衣物和换洗衣服外,就只是床上用的铺盖行李,还有两台套仪器,以及炊具和厨房用品,怪不得大师嫂敢拿两套来用,剩下的,就是前天他买进来的没吃完的食品,以及棚子上用农膜做的雨布,现场所有家俱和棚子架构,都是在现场采伐的竹木藤子,和芭蕉树叶及棕榈树叶等,然后由工人们,特别是小刀和王友明自己制作的,架构家俱等不需拆掉,节后回来复测详勘等,还会用做沿江营地之一。

    时间充裕,也就不必催他们早起,反正十点到十一点之间,能起床开饭就行了,收拾行李也就在一个小时内,回程到一号营地,在他们熟悉的路程里,单边也就是三个来小时,那次沈念城的行程是因为有迷路的绕行,以及辨路的时间耗费,反正总里程就在8公里多一些。

    但大师兄还是因为肚子饿而起来了,他在营地一叫,其他人也不好再赖床,也就纷纷起来洗漱。

    刀建春和王友明,是因沈念城过节期间想办点公事需要人手,所以也就不放假让他俩回家,王友明家,就在二号营地上方六公里左右的银洞寨,小刀家远一些,在一个湖边的南岭村,但也属太平乡的邻近乡,昨天他们去一号营地没用马驮,表现很好,沈念城还是表示补贴马驮钱的70%给他俩,钱虽不多,但这看重尊重的心意,也是很感动这两个小伙子的,留他俩在县城,除了刚才讲的办一些公事外,沈念城还想用自己的私款带他俩和耿松去做些疗养,那时带着女儿,人多也热闹。

    从小沈念城就有意识地让女儿在学习之余,多接触一些比她年龄大的人,对她的社会心理的完善有好处,他女儿五岁多时就能自己煮方便面了,也能做些简单的菜饭。

    耿松最后一个从床上下来,反正他在工作上,是个人所共知的拼命三郎,又负责技术,人品人缘又好,在哪工作都没有同事会说三道四的,这次回城,如果有五天左右的时间,他是想让他飞回贵州去看一下那个女孩,所以才决定带着小刀小王,作为耿松不在时的非技术人手补充。

    耿松可能是受这几天关注王友明唱歌的影响吧,肩上搭块毛巾光着上身,也是唱着《木鱼石的传说》走去江边洗漱的。沈念城睡在昨晚那吊床上,大声跟耿松和大师兄讲他不参加他们收拾行李,他的那间也没什么私人物品,只是叫刀建春和王友明清点出册二号营地的物资,让耿松也省点心。

    一切都有条不紊,原以为要午饭后才开始的撤离收拾,工人们巳开始陆续清理收拾着了,主要是先收的个人行李,工人们用的也是各种双肩包,看上去就是久历行程的人,等大师嫂叫开饭时,大家巳把除了炊具厨具食物和雨蓬之外的收拾好了,让大师嫂才不放心地去监督大师兄的清理,她怕漏了她的私人物品。这时沈念城问周庆几点,周庆说十点三十七,大师兄插话说,这个速度即便赶不上国军,也能赶上保安团。

    他说的国军是指解放军,保安团指武警,沈念城哑然失笑,他想要是左维信听到,一定会把鼻子气歪。

    沈念城笑道:“大师兄,人家左教导员对我们这么好,这么重视周道,你还贬人家是保安团?”

    大师兄说:“以后我讲的保安团里,从此不包括左教导员和他们派出所。”

    他说:“沈总你不晓得,头几年我克缅甸做活,被老缅兵和我们武警撵得鸡飞狗跳,说我们是非法务工,他们一点都不像解放军,想起来寒心得很。”

    他的行李收拾可能通过了大师嫂的验收,所以心情也不错,他接着说:“像他妈的国民党兵,那点像人家左教导员他们,撤出来还开车来送。”

    这时大师嫂放下碗说:“你蒋介石和保安团是一伙的,啷个话弄个多,开始吃饭了”。蒋绍成与蒋介石谐音,倒是配得有趣。

    沈念城看那个大锅里,有半锅的后腿肉焖洋芋,两大盆昨天拿进来的皮蛋拌洋葱,小铁锅里炖了满满的捧瓜煮骨头,看着就有食欲,这时工人们巳围了过来,昨天拼的四方桌子也没拆开,就将就着围了一堆人,大师嫂拿了个大碗装了半碗饭,用勺子舀了自己喜欢的菜,自己坐到沈念城刚才做的吊床上吃了起来。

    耿松说:“睡懒觉了倒饿得快,今天的菜怕要被吃空了”,大师嫂接过话说:“我还煮得有鸡蛋,剩的两板鸡蛋我都煮了,路上饿就吃塞”,沈念城连连夸她想得周到。

    “生鸡蛋不好拿,不注意就打坏了”,大师嫂说完就闷头吃饭了,可能这么早就撤回去,她是没想到,这次50元一天是包括她在内的,以前炊事员的每天最高也不到20元。

    但她有个好处,跟他男人反调的话她都不会说,也从不会对工作上的事说三道四,还任劳任怨,的确了不起。

    后来耿松有句评价表扬她的话:“优秀的工地专用老婆”,当时她听到后以为耿松贬她,正要巴掌打耿松,忽然悟到了话中的甘苦,笑了笑,便把手收了,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饭吃完了,耿松说帮大师嫂洗碗,大师嫂拒绝了,她说男人有男人的事,自己蹲在那洗,沈念城在旁边看着有些感慨,他妻子几乎没有这种观念,这家庭妇女的功课和养成,妻子和大师嫂天差地远,虽说不出这两类女人孰高孰低,但做大师嫂这类女人的丈夫,在家的日子里应是接近养尊处优的。

    这时沈念城在收自己睡的吊床,耿松过来告诉他余连生来了短信,说他巳从太平出发,到时在老屈的棚子汇合,耿松问:“那我们也出发吧?”

    沈念城说好,就收了吊床,放在自己进来背的那个大包里,沈念城想留个纪念,把大小两个包并在一处,这时大师嫂过来发鸡蛋,一个三个煮鸡蛋,沈念城知道一个人不够三个,他就没要,耿松也没要,大师嫂说她也不要,然后这个蛋就够分了,大师嫂看着沈念城和耿松笑了一笑,甚是明媚,应是出于佩服和信任,这次这两个当官的和她以前打过交道的有点不一样,反正好的东西都不会和下面的人争,这是她的好人标准之一。

    要出发了,居然才13点03分,也算神速的了,耿松走在最后,他回过头来看着营地,用普通话大声说:“二号营地,你多保重,过几天我们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