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02.序章 第二章 偷懒惯犯

    大雍朝山高水长,地大物博,三千余万里疆土,幅员辽阔。

    南边是一望无垠的大洋海域,西有七座边陲小国,北邻国力强盛的狄戎,东与苗疆无缝接壤。

    大雍朝上任皇帝,太宗帝,实行封户候制。整个大雍有三十三位户候,真正在皇帝手里的百姓管辖权,不足半数。

    户候封地更是离大雍万里之遥。户侯们有权、有地、掌百姓生死。

    各户侯便在自己的封地上收刮钱财、欺压百姓、作威作福。闹得大雍即使无外敌侵扰,也是民不聊生。百姓的生活压迫苦困,只能艰难度日。

    大雍现任皇帝,梅尧禹,年四十有九,在位十六年,国号:令正。

    大雍帝勤勉政治,大雍百姓对之却是恨之入骨。

    一来。

    百姓恨大雍帝宠佞妒贤,辅相苏秦在朝堂党羽众多,整个朝堂几乎成了辅相的一言堂,寒门子弟永无出头之日,在乡野,辅相种种行径更是让百姓怨声载道。

    这第二。

    便是皇帝沉迷女色,后宫容妃承宠近十年。近几年,接连诞下十五皇子、十六皇子、最小的二十皇子和一位公主。在后宫,位同副后。

    容妃的父亲是西壤地区的户侯关侯爷,容妃的哥哥又是钦天监的祭酒。

    关家在皇城声名显赫,风头无量。

    大雍皇宫。

    皇后,今年三十有九,是皇帝登基前一年,也就是太宗二十七年迎娶的邵家嫡女。

    邵家是皇帝登基的一大助力。

    皇帝登基后,邵家并没有因为是皇后的母家和开国功臣而嚣张跋扈,反而将邵家的十万兵权上交给了大雍帝。

    皇帝本欲给邵家封侯,皇后和邵国舅却直言相劝,最终,封侯一事只得作罢。

    因此,皇后在钱财、宠爱、人脉上,都要稍逊容妃一筹。

    朝堂、后宫便各自形成了两大阵营。

    一则辅相和邵家势同水火,二则皇后和容妃针锋相对。

    大雍帝共有二十位皇子,封王的有八位,尚未封王已成年的五位,留在宫里的皇子只有七位。

    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既不是皇后的大皇子文王与四皇子闵王,也不是容妃膝下的十五皇子,十六皇子和尚在襁褓中的二十皇子。

    皇帝最宠爱的乃是十七皇子,梅之靖。

    十七皇子,今年八岁,天资聪慧,善骑射,因皇帝过分宠爱,便养成了娇纵任性的性子。

    皇宫内外,任谁也不敢惹上这位混世魔王。

    传闻。

    十七皇子的生母只是后宫一位名不转经转的婕妤,这位婕妤生下十七皇子三年之后,便过世了。

    从此,年仅三岁的十七皇子便养在了容妃的宫中。

    这一养,已有五年。

    可,逝者已矣,谁也没去细查这背后的故事。

    皇帝一纸圣诏,定于腊月二十六举办祭天仪式,以告此次城西爆炸中逝去的大都百姓。

    祭天事宜便由工部牵头,礼部,乐部全权协理,紧急筹备一定物什。

    此时正值年末,御园的四季海棠、杜鹃、三色堇、幽兰等花开的正烈,好些活计等着去做。

    逢皇上祭天,御园的宫女都被调到了花房,大量的菊花便要移植花盆之中,搬去鹿台,供祭天之用。

    “哪有拿御花园里培的花去祭天的啊,这花都是给娘娘们准备的,拿去祭天,真是可惜了。”

    偌大的花房里,宫女们将刚从温房地里刨出的菊花,一簇簇的移到花盆里,太监们再将装好的花一盆盆的端将出去。

    听见晚晴的抱怨,一个与之相熟的小太监连忙道:“晚晴姑娘,快别说了,这次祭天紧急,听说工部、礼部的人都忙坏了,皇上亲自下令,各房各门全力配合,谁敢不从。”

    柳如烟听到两人说话,搬着凳子踱了几下,也凑上来,“往年祭天都得一两个月提前筹备,这只有七天的时间,也不说给我们多发点赏钱,没劲!累死了。”

    小太监看大姐头柳如烟来了,宫里最是忌讳说个“死”字的,这大姐大嘴上最是没个把门的,小太监可不想给自己惹什么祸事。抿嘴朝着晚晴无奈一笑,耸了下肩,端着花盆出去了。

    花房里,二三十个宫女三三两两地坐在小石凳上,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堆鲜翠欲滴的白色菊花,团团簇簇,煞是美丽。

    纤细的花瓣围成一个巨大的花朵,顺着花根轻轻一托,仿佛托着一团可口的棉花糖,触手清凉,花瓣顺滑细致,让人爱不释手。

    顾冉冉看着手里的菊花,咽了咽口水,伸手扯了一瓣放到嘴里,才嚼了两口,连忙吐了。

    “呸呸…苦的。”

    另扯了一瓣菊花,在面前仔细的打量着。

    如烟便和晚晴坐在了一处,边忙边聊着天。

    年仅十二的秋儿在匠亭和其他小宫女在给果树绑麻绳。

    紫涵,秦睿原本就是花房的,此刻也在为祭祀移栽菊花。

    晚晴习惯性地抬头看了一圈,又低头拨弄盆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