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2章 变化

    猎杀排行榜已经是目前全球浏览量最大的网站之一,每天的更新变化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有跃跃欲试的猎杀者,也有充满好奇的普通人。现实的混乱和残酷让很多人将对未来的一点点希冀,对恢复平静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网站上,寄托在上榜猎杀者的身上。

    每天更新的数字仿佛都在预示着人类社会向正常回归迈出的一大步,那一个个高高挂在榜单前列的名字,也自然而然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成为几乎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

    尤其是很多已经陷入无官方管理的地区,不仅怪物横行时时刻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食物的短缺,资源的匮乏,暴力组织的聚集和压迫都让他们越发感到绝望和无助。对这些人而言,末世其实早就降临,死亡随时可能到来。命运的动荡不安已经让他们看不到明天,看不到任何的光亮,哪怕仍然有食物,有武器可以暂时保卫自己,依然为未来感到焦虑不安。

    官方消失无踪,军队迟迟没有动静,地方势力各自为政维持着小团体的利益却也从根本上自身难保。底层的普通人需要被拯救,被英雄拯救,被希望照亮。

    而他们唯一能看到的接近英雄的人,就是猎杀排行榜上那一个个名字。

    是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那些已经取代了往日只会唱歌跳舞,摆pose拍照的明星的猎杀者。

    而即便在华国,人们的生存状况普遍要比世界上其他地方好很多,这种崇拜猎杀者的现象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但凡有些名气的猎杀者都有了自己的后援会和粉丝团,就像曾经的流量明星一样。

    其中当然以曾经的真·明星古鹤的粉丝和后援团最为夸张。

    虽然不是华国猎杀怪物最多的人,更在排行榜上没有挤进前一百名,但他如今在微博上的粉丝数量已经突破九千万,并且还在以每天几万的速度快速增长。他本以为想要粉丝破亿怎么还得十天半月,再杀几只怪物,制造些热点,却没料到突然更新的猎杀排行榜,和xnn的新闻让他一下子看到了机会。

    “快!把排行榜的最新截图和新闻公布出去,注意放大我名字上的进化者标记!”古鹤兴奋不已,叫来助理,“再把之前我猎杀怪物的视频剪辑一下,哦对了,还得新录制一段素材。”

    他早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变化,他能发出普通人听不到的声音频段,并且利用这种声音对生物体进行声波攻击。这种能力对怪物虽然不能说一击毙命,却也能让大部分怪物耳膜穿孔,大脑混乱,丧失攻击力,之后再利用武器或其他方法猎杀怪物就轻松多了。

    “对了,还得起个名字。就叫次声波进化吧!”古鹤哈哈大笑,眼神中透出几分疯狂和不可一世,看向那助理时尤其展现出高傲的态度,“进化者,原来我是进化者,果然和那些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是特别的。”

    类似古鹤的情况发生在很多地方。

    “你们看xnn的文章了吗?原来【下一代】病毒造成的变异不仅仅有怪物,还有进化者!”

    “这也很正常啊,没看早期fate的视频吗?【下一代】本来就是为了人类进化制造的。”

    “所以怪物是进化失败?进化者就是成功了?”

    “艹,怎么知道自己是进化者?”

    “原来还有进化者啊?都没听人说过……”

    “其实早就有人知道有人讨论,关键词异能自己看。只是一直都是私下讨论没成气候罢了”

    “我看了xnn的文章,主要还是变异者太少而且有些变异不明显本人都未必意识得到,文章里举例一个人进化之后夜间视力提高,但是本人也只是觉得自己眼睛比原来好了根本没有其他感觉!”

    随着榜单上的人纷纷出来表态,以及更多人的公开讨论,人们对进化者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并且也有人觉得进化者的出现其实证明了病毒在某种方向上的正确性。

    甚至不少激进者认为,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病毒没有奏效,造成了灾难,但对于人类整体而言,【下一代】确实意味着下一代,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真的有进化?好刺激!感觉下一代病毒也不都是坏事啊,说不定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从此真的起飞了!”

    “啊啊啊我感觉在见证历史!”

    “突然好奇进化者,有人说说都有什么进化吗?”

    “疯了吧你们?人类再起飞跟你们也没关系,普通人还是操心自己怎么活下去吧!”

    “而且也不一定进化了就能活下来,不定向变异,定向选择。没学过吗你们?”

    “就是,没看有人说自己朋友进化了还是打不过变异怪物被咬死了吗?”

    很快持不同意见的人又开始了激烈的争辩,从互相质疑到互相攻击。

    也有对他们的争辩和观点都不感兴趣,反而对进化者本身更感兴趣,甚至希冀着自己也能成为其中之一的。

    “我想知道都有什么变异?有绿巨人那样吗?或者是能玩火凝结水元素什么的?”

    “确实有人变得力气特别大,但是元素没看到,估计还得符合生物特性吧……”

    “听说没有那种特别离奇的能力,比如精神力,元素能力,魔法之类的,顶多就是力气变大、速度变快、身体变得柔软可以变形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