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五「甘蔗节」企划来啦

    赵远其人,虽纨绔,却也识文断字。赵员外一心家里出个读书郎,三四岁上就请了老儒先生来做西席,专注他这老来子的学问。无奈儿子奸懒馋滑,又有家中老母,娘子偏宠,他又时常外出打理生意,到意识到儿子成了个胸无点墨,整日招猫逗狗,吃喝玩儿乐的纨绔儿,已为时已晚

    此番,也是借了这机缘送去杜家吃点苦头,倒也不奢望能学成什么。就只盼着能磨磨心性,以待日后接手家业

    再说给赵员外断粮截流逼得无法,老老实实来书院读书的赵远,也很郁闷!

    往日他走哪里不是前呼后拥,出手阔绰引得各家子弟吹捧。

    如今在这泥腿子满地的破书院,竟再没人搭理?还动不动就秀肌肉,环臂抱胸在侧恐吓他,还要他排队,自己打饭自己洗碗,擦桌子扫地,还要交课业!切,还以为这书院教的有多好,这些字小爷六七岁便学会了,啧!这群十四五的穷小子,果然脑子不好。等爷有钱的,砸死这些个没眼力见儿的,

    赵远在日记本儿里事无巨细地吐槽了半个多月

    侯师傅的算盘也如期交付,秦夫子和杜辰已熟练了月余,术学启蒙这堂课的进阶2.0版,打算盘,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书院其他学子有学习几月的术学启蒙,在九九口诀的基础上,理解算盘决,相对容易很多。本就志不在书本,应付了夫子小十年的赵远可就苦了,前半月还洋洋自得,深觉自己天赋异禀,读书能力超群,这,这如今怎的前桌左右都打得噼里啪啦,有条不紊,他怎么就觉得思绪跟着那珠子,被斋房里的学子们拨来滚去,满眼直冒星呢

    居然,还要考?要背这拗口的算盘决?还要出题,拿算盘打结果?每月还有小考?还要学木匠?这也考?我!!!这还是书院嘛?

    组内小考垫底了两周的赵远,心塞了,惆怅了,绝望了

    他或许,就不适合读书吧

    就像四八岁上动辄打手心,厉声责骂他的老酸儒骂得那般

    他确是烂泥扶不上墙

    赵远蹲坐在廊下台阶儿自怨自艾,秦广白走了过来,撩起衣袍坐在了他身侧,伸手拍了拍他肩膀,就这样陪着他做了一刻钟,又起身拿了算盘过来,也不多问,搭配口诀从头讲了起来

    赵远竟也愣愣地认真做着听了,让他干嘛干嘛,可乖巧

    多年后,把赵家生意做到大宋都颇有名头的赵远,每拿起算盘对账,总能想到这个下午

    书院这边学得热火朝天,王家的竹编凭借着细巧的心思,精致耐用的手艺,在县上也都有了些名气,尤其那交椅,成都府独一家儿的买卖,现下传开了名气,有不少人专门跑来他家下单交订金做呢。王家一家都满心扑在了这营生上,王田到底心眼灵活,心里算了一笔账,当即给祖父爹娘说,不再推车去县上叫卖,在镇上租个小铺子,挂上「王交椅」的牌,要做出声名来,这手艺普通人不会,可若是手艺人买了去,研究上几回,总能做出来,届时,就不是王家独个儿的营生了,这会儿做了名声,日后若有竞品,那王家也是头一份儿

    这头的杜沅,这些日在忙着收甘蔗。芦溪镇优越的经纬度位置,赋予了这片土地上的果子甘甜,也难怪相邻的遂宁州能成为大宋首屈一指的贡糖

    原料就是最大的王牌啊

    她问过方叔,说许家没做制糖的生意,这山头也是别家还来抵债的,甘蔗是种了好些念头了。这??她真没了解过制糖啊,就知道南方蔗糖,北方用甜菜制糖,那就慢慢翻书查阅典籍吧,她曾经在历史小故事里翻到,东坡游览润州(今江苏镇江)金山寺时,遇到遂宁僧名圆宝为寺中住持,于是东坡作诗赠曰:“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可见,东坡知圆宝是遂宁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遂宁的特产糖霜。同时代的黄庭坚也写过糖霜诗,他在戎州(今四川宜宾)时尝到遂宁糖霜,感觉到其味极其鲜美,还特地给在梓州的雍熙长老寄去一包并在信中写:“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都可以确定,那会儿的大宋已经有大量的白砂糖,细绵砂糖,糖霜,冰糖这些在市面流通了。制糖工艺先进,成品足与现代媲美了,所以,用心找找吧,她几月前也托许叔商队帮忙找寻的种子里,就有甘蔗。制糖手艺可以查书阅籍,品种就需要往南,沿海多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