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2章

    首都钢铁厂职工宿舍离火车站不算不太远,差不多二十多分钟的车程,几人在车上谈天说地,时不时指着路边的建筑聊上几句,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宿舍区的门口。

    姜父直接把车开进大门,一直到了宿舍区里的一栋两层楼房前才停下,这里就是钢铁厂的小车班,一楼是车库,全是一扇扇的大铁门落着锁,二楼则是办公室。

    “你们先下车等一会,我把车还给他们。”姜父对后排的三人道。

    说着率先下了车,对着二楼大叫:“小江!小江!”

    很快二楼关着的一扇窗户被打开,一个年轻人从里面探出头来,见是姜父,脸上挂起了笑容,忙忙地答应一声:“姜厂长,我马上下来。”

    旋即便传来了下楼梯的咚咚声,小江快步跑到了姜父面前。

    姜父把车指给他:“我来还车,麻烦你帮着停车库里。”

    “好嘞厂长,您就放心交给我吧!”小江应道,看了眼他身后的姜晓,带了笑容道,“厂长您先去忙吧。”

    听小江这么说,姜父也没有多耽误,转身招呼几人:“走吧!带上行李,我们回家!”

    姜晓和陆奕对视一眼,眼里都是掩不住的欢喜,“回家”,真是最温暖人心的词语,让人期待又向往。

    四人顺着一条狭窄的水泥往前走,姜父和陆奕并排走着,在前面带路,姜晓则和姜母在后面挽着手,不时说些悄悄话。

    听着身后不时传来的笑声,姜父神情变得温和,向陆奕介绍着宿舍的布局。

    钢厂的宿舍才修建没几年,大都是三到四层的宿舍楼,这些楼房一栋栋地排列得很整齐,外表也长得差不多,陆奕不由得为这里的住房担心,会不会一不小心走错屋。

    宿舍区里设施很齐全,有食堂,小商店,还有学校、幼儿园、影院,洗澡堂。

    更重要的是,因为钢厂生产的特殊性,宿舍区不仅通了电,还接通了天燃气和自来水,非常方便。

    这些设施对于来自后世的姜晓非常熟悉,可是陆奕一直在青山村长大,就是入伍后所在地区也比较偏僻,做饭都是烧柴烧煤,用水也是打的井水,从没见过天燃气和自来水,心里很是好奇,不过他把问题埋在心里,没有追着姜父打听,而是打算一会到家看到实物再请教。

    这时候正是上班时间,小路上人不多,偶尔经过的也是些赋闲在家的大爷大妈,他们显然都认识姜父姜母,乐呵呵地跟他们打招呼。

    见到姜晓还会关切地问一句:“姜厂长,这是插队的闺女回来探亲了?这是你女婿吧?多标致的两个孩子,看着精神!”

    “是啊,姜厂长你的孩子教育得真好,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做父母的,最喜欢听的就是夸他们的孩子,这些话直夸得姜父姜母满脸是笑,嘴都合不拢,还不住谦虚:“还行,还行。”

    几人一边和人打着招呼,一边继续沿着小路朝宿舍区的的东南角走去,远远地就看到几座长得一模一样的三层木质楼房。

    这里环境很幽雅,楼前有一大片草坪,楼的周围种着高大的常青树,就算在寒冬,也绿意斐然,风一吹过,沙沙作响,想必到了夏天,会非常的凉爽。

    草坪后面有一圈大铁栏杆把那几栋楼房围了起来,中间是个大铁门,铁门里面便是钢厂的干部大院了,只有车间级以上的干部才能住在这里,姜晓一家也住在这大院里。

    姜晓家住在最中间那栋的二楼,有七十多个平方,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因为没有后世的什么公摊面积,是实实在在的套内面积,所以一家三口住着很是宽松,在这个年代算非常不错了,而且布置得十分温馨。

    几人鱼贯上了楼,姜父将门打开,招呼大家进屋。

    屋里铺的是朱红色的木质地板,四面则是雪白的墙壁,看着就有档次,比青山村的小屋子强得太多。

    这屋和姜晓后世的家不一样,进门没有过道,直接就是间大房间,正中摆了一套木质的桌椅,圆桌上盖着天蓝色的印花桌布,桌上放着一个小烟缸,配套的凳子是小圆凳,上面放着姜母做的软垫,看着就觉得温暖。

    餐桌椅后面是一套靠墙放木质的立柜,稍矮的柜子上摆着一个红花瓶,里面插着一束腊梅花,墙上还挂着不少照片,不过都是黑白的,还有一些彩色的挂画,这就是姜家的客厅了,客厅面积还挺大,竖着得走五大步才能走完。

    里面是三间主房间,分别是姜父姜母的卧室、书房和姜晓的卧室。

    几间卧室的布置与客厅布置得差不多,都是木质的家具配上姜母自己做的垫子或是盖布,颜色都比较清新,上面还有碎花图案,看着就心情愉悦。

    客厅的右手边是厨房,厨房面积也很大,甚至比姜晓在乡下的厨房还要大些,里面东西摆了很多,但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油污,更重要的是有自来水,不用去打水,还有钢厂的特供福利天然气。

    厨房对面就是独立的卫生间,卫生间也大,白色的蹲便器清洗得干干净净,洗漱台也一尘不染,看着就很清爽。

    整个房子跟原主记忆中差不多,但是更真实,更温暖。

    看这条件,姜晓终于明白为什么原主过不惯乡下的生活,这条件不能说是相差不大,只能说是天壤地别。

    不过这洗漱台倒是给了姜晓灵感,自己在乡下一直以来都是在厨房将就着洗漱,平时还好,遇到洗澡特别不方便,是不是可以在厨房边再搭间小屋做盥洗室,从厨房开道门,这样端热水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