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4章

    年三十这天晚上吃完饺子,姜家人就收拾着准备睡觉了,明天虽然是正月初一,可现在和后世不一样,春节并没有三天的法定假日,更没有七天长假,得照常上班,姜父更是一大早就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开,不能去晚了。

    卫生间就那么点大,四个人肯定会打挤,姜晓便提了烧好的热水进去,兑好洗脸水,让姜父姜母先洗漱。

    姜母也不推辞,乐呵呵地炫耀:“今年我运道好,大年初一就享女儿的福。”

    姜父催促她:“快点快点,你洗完了我跟着,我也要享享女儿的福。”

    “让陆奕给你倒,你享女婿的福。”姜晓在旁边提建议。

    “对对,俗话说女婿半个儿,我看好多有儿子的还不如我,不一定能享到儿子的福呢。”姜父兴致高涨,不住催促姜母动作快点。

    陆奕听了,马上守在厨房里,打算姜母一洗漱完,就给姜父倒水,他这会完全把姜家当成了自己家,把姜父姜母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只觉得一颗心似乎找到了归处,变得很安定。

    待姜父姜母收拾清爽回了屋,姜晓和陆奕也抓紧时间洗漱了回房睡觉。

    只是两人上床后还很兴奋,一时半会没有睡意,便侧躺在床上,面对面聊天。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晚上的年夜饭,姜晓挺不好意思地对陆奕道:“昨天你辛苦了一天,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结果,我奶奶骂你的那些话,你别介意啊。”

    陆奕无所谓,这样的场面这些话他在陆家见识过很多次,心脏已经很强大,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咋舌,对姜晓道:“你奶奶看着斯斯文文的,脾气怎么那么大,那么不讲道理,说的话能把人气死。”

    他的养母李翠英那长得就是一副野蛮相,就算不说话也让人觉得不好惹,可姜奶奶无论从穿着气质来看,都很有派头,要是到青山村去,不知底细的人还会以为是下来视察的国家干部,哪晓得骂起人撒起泼和李翠英没什么两样,甚至比她还横。

    “我以前倒是听她自己说过,说我爷爷死得早,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不容易,周围的人都想着算计她,占她便宜,所以她得横起来,要不然早被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了,我们家老宅那边,邻居们她全都吵了个遍,她自己家的亲戚也得罪完了,和谁都搞不好关系,我妈和我爸结婚了,也处不好,后来我妈生了我,那就更是看我妈不顺眼了,她就是典型的被害妄想症,就是个重男轻女的老太婆!”

    姜晓叹口气,为姜母鸣不平,这么多年,姜母低声下气,怎么讨好姜奶奶都没用,连带着姜奶奶看姜父也越来越不顺眼,就因为她觉得姜父已经不受她掌控,不听她的话,心里只有小家庭了。

    “她唯一看得上的就是我二叔和他那三个儿子,我二婶因为生了三个男丁,劳苦功高,也还行,我们家没有儿子,那就是姜家的罪人,她巴不得我爸妈挣的钱全给我二叔用,每次到我家,看到添置一样新东西就生气,说怎么不想着给我二叔也添一件?骂我们没良心。还当着我的面说给我花钱是浪费了,有口吃的吊着命就已经是天大的恩情,我以前就特别讨厌她,她敢这么说我我就敢跟她对骂,有一次我跟她对骂,说我二叔又不是我爸妈生的,凭什么要拿钱养他,你自己生得起养不起就像个叫花子到处要饭吃,丢死人了,差点把她气昏过去,后来就恨透我了,还说是我妈教我这么骂的,我爸就任着我骂她,巴不得把她气死。”

    “你真勇敢!”陆奕佩服地看向姜晓,又为她以前的处境难受,难怪她刚开始到青山村脾气不好,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姜晓嘿嘿一笑,颇有点得意:“我这么和她对着干,我爸妈倒没怎么怪我,只让我以后要注意礼貌。不过自那件事,我奶奶倒不敢再在我面前胡说八道,这次估计是时间长了,把这茬忘了,她又嚣张了。”

    姜晓回忆着原主的光辉事迹,觉得特别解气。

    “那次我二叔还想拿出长辈的款,想打我,我直接去厨房拿了刀要砍他,把他吓得躲我奶奶身后去,那就是个怂货,经不起吓,连我奶奶都不如。不过真要是没我奶奶在背后给他撑腰,就他那没主见的脾气,说不定二婶多带带他,能带回来,他要是回来了,他那三个儿子还能有点希望。”

    要不然这一窝子狗熊,真是够呛。姜晓在心里默默地想,希望昨天的吵闹和威胁能管用。

    说真的,她能做的也就这样了,除此之外,她也不知道该让姜父怎么办,毕竟他的情况和陆奕不同,和姜奶奶是有血缘关系,自己闹一场倒是回青山村了,万一姜奶奶又跑来以亲妈的身份压制姜父,姜父也难以招架,真让他揭发姜奶奶,和她断绝关系,姜父肯定是做不到的。

    不过听姜父今天那斩钉截铁的口气和坚定的态度,承诺不会再纵容他们,希望他能说到做到,千万不要心软。

    初一一大早,姜晓就起来给姜父姜母做好早饭,等他们起来就能吃上,她今天和陆奕商量好了,这几天哪都不去,就在家呆着,做做卫生,给姜父姜母准备饭菜,让他们下班回来就能吃到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

    下次再孝敬他们,可能得等到后年春节了,因为姜晓做为知青的探亲假是两年才有一次。

    不过如果姜晓把户口落到青山村,倒是每年都能休假,而且只要不是农忙期间,和村长请到假,平时也能回城。可姜晓很犹豫,户口真转了,以后再要回城会非常麻烦,她决定还是再等等,毕竟他们现在没有孩子,户口在集体户要好得多。

    等姜父姜母走后,姜晓又回去睡了个回笼觉,陆奕睡不着,就在书房里,写命题作文“温馨的大年夜”,这是姜晓给他布置的,还规定了字数,得800字以上。

    姜晓说她睡醒了就要检查,如果不合格,还得重写。

    随着陆奕写作水平的提高,姜晓对他也越来越严格,经常他觉得不错的段落都会被姜晓打回去重写,他也不气馁,因为这些都要拿回去给几个好兄弟看的,当然得写好点,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首都的过年气氛。

    在家里休息的这两天,他没有懈怠,而是定好了课程表,学习练字写作文,安排得井井有条,前几天都在外面游玩,已经拉下了不少功课,他得抓紧时间补上。

    当然,他的这篇课文里是不可能出现姜二叔一家人的身影,有他们在,哪里还有温馨可言,他截取的是姜家四口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画面,写的时候回忆着当时的场景,真是满腔的柔情与幸福,想想不久后就要离开,他已经开始舍不得了。

    等姜晓睡饱起床,陆奕已经写好了作文,捧着姜晓的高中数学课本在自学。

    姜晓拿过作文通读一遍,很是满意,除了几个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陆奕还用得有点随心所欲,基本上找不出什么毛病了。

    其实她心里有个想法,这次陆奕写的作文她打算回去后,配上照片,附上陆奕的真名,全投稿给省城的报纸,如果能发表,也算是陆奕的一点成绩,说不定能为他争取工农兵大学的推荐加上一点砝码。

    不过她暂时没有告诉陆奕这个打算,怕他知道了,心里有负担,反而不能放开手脚写,等他全部写完,再跟他说吧。

    检查完作文,姜晓又辅导了陆奕的数学,眼看时间差不多了,两人便开始准备午饭。

    昨天的年夜的菜剩得很多,中午热热就能吃,不过姜晓打算再炒个鱼香肉丝,大年初一嘛,还是得做个新鲜菜。

    她把调料检查了一遍,发现醋没多少了,鱼香肉丝可不能没有醋,要不味道就会差不少。

    “我去打醋,你先切菜吧。”姜晓把醋瓶子提起来,对陆奕道。

    宿舍区的粮油店里就有醋,原主以前没少去打过,很熟悉。

    “好,你小心点,路上滑。”陆奕没有反对,拿上青笋准备削皮。

    姜晓抿嘴一乐,回道:“放心吧,我也不是小孩了,会注意的。”

    嘴上虽这样说,心里却乐滋滋的,她穿好厚棉衣,戴上红围巾,提着醋瓶子哼着小曲儿下了楼。

    一出单元,就感觉一股寒气从头灌到脚,激得姜晓忍不住打个哆嗦。

    她抱着手臂搓了搓,看了看远处的冰溜子,深呼吸一口气,才小心翼翼地迈出脚,一步步往前走。

    昨天晚上气温低,道路被冻得滑溜溜的,姜晓提醒着自己千万别摔着了,虽然穿得挺多的,可要是来个屁股墩,也还是够呛。

    回想她那个时代的冬天,感觉远不如这个年代冷,而且四季交替也不明显,只有夏冬两季,说不定这也是病毒肆虐的原因吧。

    她胡思乱想地走着,又希望以后四个季度都能呆在家里,呆在父母身边,再也不要远远地思念着他们。

    等她打好醋,一步一滑地往家走,这个时候她得更加小心,这要是摔了,连醋瓶子也得摔碎,她辛苦打来的醋也就浪费了。

    看来她还是没有适应这个时代啊,瞧瞧对面那人,昂着头望着天,一步步走得多稳当,一点都没有打滑。

    姜晓正在感叹,那人已经快步走到了她的面前,不敢置信地问:“晓晓?”

    姜晓仔细一看,嘿,正是昨晚在家里和爸妈吵架,党委书记那不省心的儿子刘学峰。

    几年没见,姜晓发现刘学峰似乎蹿了个儿,长高了不少,打扮得也很随性,一件军用大衣没扣扣子,就这么敞着,头也光着,没戴帽子,倒像一点不冷。

    刘学峰和姜晓以前都在子弟校读书,不过刘学峰大姜晓两岁。两人自打成了邻居就不对盘,刘学峰没少作弄原主,两人见面不是吵吵闹闹就是冷眼相对,从来没有好脸色。

    好在刘学峰秉着好男不和女斗的原则,每次在姜晓要失控前都会见好就收,所以两人闹得不算太厉害,至少没到让两家大人难做的地步。

    刘学峰高中毕业后就被他爸扔到部队去锻炼,回家的时候很少,姜晓不久后也下了乡,两人这算是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