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9章

    又到了稻谷飘香的时节,青山村的村民要准备收水稻了。

    村民们发现姜晓鼓捣的那亩田的稻子比他们种的更高壮,谷穗也更大粒,沉甸甸地,把稻杆都压弯了。

    有人在嘀咕,就这么和旁边的稻田对比,明显这一亩的产量看着要高得多啊。

    不仅如此,稻田里还能看到悠哉游哉,游来游去的大鲤鱼,这全捕上来恐怕得有百十来斤哦,这拿出去卖也能得不少钱呢。

    有成算的人已经在默默估算这些鱼能卖多少钱了,并且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跟着姜晓一起往稻田里放鱼,别的不说,偶尔抓几条回去打个牙祭还是可以的吧。

    到了稻田放水那天,姜晓种的这亩地前便围满了人,大家都等着看他们抓鱼。

    待水放干后,一尾尾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在泥浆里拼命翻腾,鱼尾甩在地的噼叭声不绝于耳,伴随着村民的一声声惊呼,田里热闹非凡。

    陆奕带着建刚兄弟、二毛、大头几个关系好的小伙子站到田里,拿着网兜捕捉垂死挣扎的鲤鱼,再装进田埂上盛满了水的大木桶里。

    很快一桶就装满了,而田里的鱼还没有捕完,在旁边观战的村长马上指挥村民再拿两个木桶过来,一直装了三个木桶,才把田里的鱼抓完。

    村民们全聚在了三个木桶前,对着里面的鱼儿指指点点,真是没想到啊,还没有收稻子,就先有了收获。

    队长笑得嘴都合不拢:“姜知青,这起码得有七八十斤吧,这就算成功了?”

    “是啊,队长,你想好鱼卖到哪里了吗?这么多鱼不马上处理掉,死了就不值钱了。”

    姜晓有了新的疑问,这些鱼算是队里的集体副业,得由队长出面销售。

    鱼现在养成了,要是没找到地方卖,变不了现也是枉然,队长倒是一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可那是在没有看到鱼的情况下,现在鱼已经一桶桶摆在面前了,就得赶快卖出去。

    队长挥挥手,哈哈大笑:“不用担心,我早就跟书记说了,书记说我们能养多少公社就能吃下多少,这点鱼怕是还不够他塞牙缝的。”

    说完他招呼正从田里往田埂上走的陆奕:“陆奕,你快把身上收拾了,套上驴车跟我把鱼拉到公社去。”

    姜晓明白,这又是让陆奕在书记面前挣表现了。

    陆奕脸上满是笑容,高声答应,他现在心里非常高兴,将近一年的努力总算有了收获,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队长,要不要留一部分,给村里人尝尝鲜,这稻花鱼可比普通鱼要鲜嫩得多,营养也更丰富。”

    姜晓见队长指了几个村民把三个桶全往队办公室抬,有点着急,她还想让村民们先尝尝鲜呢。

    前几天她就偷偷地抓了一条做汤,肉质细嫩,味道香美,好吃得不得了,现在终于能光明正大地捕鱼,应该让村民们一起品尝,明年养鱼更有干劲。

    队长看着三桶鱼有点犹豫,村里这么多人,这家一条那家一条,就不剩多少了,村民们也听到了他们的议论,马上就有人上来发表意见。

    “全拉去卖,我们不急,明年我们也跟着养,到时候吃个够。”

    “对对,能多卖点钱就多卖点钱,分了钱买大肥肉吃。”

    在村里人的眼中,这鱼肉还是比不上咬一口滋滋冒油的大肥猪肉带劲儿。

    “那行,全拉走,要吃鱼不着急这一时半会,明年田里都养上,想吃就吃。”队长见大家都是这个态度,对姜晓道,“明年再说吧。”

    姜晓点头应了,现在村里太穷了,饭都吃不饱,手里没有闲钱,心里发慌,还考虑不到营养美味这方面来,等以后大家钱包鼓了,说不定这些鱼全都舍不得卖出去,就留着自己吃。

    随着队长和陆奕的离开,一部分村民也跟着他们走了,另一部分村民则聚在姜晓旁边,向她打听养鱼的事。

    “还有鸭子,我看你们还养了几只鸭子,养大了这也是收入。”有些村民马上想起了曾引起争议的鸭子。

    “没错,这么种田一亩田就能有三份收益,额外能多出一大笔收入。”姜晓笑着点头。

    “明年带着我们一起养吧,把村里的田全养上。”

    “没问题,今年我们是先试试看,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成功过河了,明年大家就一起走。”姜晓大声地应了。

    她在心里想着,这才是开始呢,等收了稻子,称了重量,让大家吃惊的还在后面呢。

    半个月后,放干了水的稻田经过这几天烈日的暴晒,地面不再是发软的泥浆,已经变得干硬,人可以很平稳地站在上面了。

    村里人在队长的安排下,弯着腰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的收割金灿灿的稻谷,虽然很累,但是大家脸上全都带着满足的笑容,再没有比丰收更让人高兴的事了。

    今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青山村的稻子亩产平均达到了四百斤左右,在历年都算是产量高的了,这让大家欢欣鼓舞,今年交了公粮搭上别的杂粮,吃饱饭应该没问题了。

    接着大家把眼光投向了姜晓的那一亩稻田,有人心里还在打鼓,这亩田又养了鱼又养了鸭子,会不会被吃掉了些稻子,产量不行。

    谁知道等陆奕把湿谷担过来一称,竟然高达一千斤,这下大家的眼珠都快惊得掉出来了,这相当于三亩地的产量了啊。

    怎么会这样啊,除了没有养鱼和鸭,其他似乎也没有别的不同,这亩地怎么放了这么大个卫星?

    村民们沸腾了,纷纷围上姜晓和陆奕询问他们是不是用了什么别的增产手段,陆奕挠着头,他也不太清楚,要说有什么诀窍,那就是姜晓选的都是高壮的禾苗?照顾得比较精心?除草除得勤?还有就是,养了鱼鸭?

    他看向姜晓,姜晓不是一直在研究种田技术吗,会不会她更清楚。

    村民们见他的神情明白了,感情负责这亩地的竟是姜晓,这城里娃不得了啊,种地竟然比他们这些老农民都强!

    而队长也懵了,看着那稻子发愣,如果明年村里都种上,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他也看向姜晓,想知道高产的秘诀。

    姜晓一脸为难,让她怎么说?说这是她从后世带来的,高科技研制出来的高产稻种?

    她说不出口啊,就算说出来也没人信,搞不好把她打成封建迷信抓起来,或者说她欢喜疯了得了精神病,一样的也要抓起来,不过是关押的地方不同而已。

    没办法,只能胡编乱造了。

    “我不知道,我选秧苗的时候选的最壮的,然后养鱼和养鸭子可能对稻子成长也有帮助,别的我什么都没做。”姜晓睁着眼睛说瞎说,一脸的理直气壮。

    队长见姜晓似乎确实不知道,做了决定:“这一亩地的稻谷不上交,就留着做种,明年大家都种上,鱼和鸭子也养上。”

    “那不是明年我们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啥都不用加了?”

    村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纷纷让陆奕和姜晓明年要带着他们种,以后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姜晓看着大家幸福的样,心里感触良多。

    后世的科技发达,确实让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可也让大家欲望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对地球资源的掠夺也越来越厉害,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遭到了灭顶之灾。

    不过她还是由衷感谢研究稻种的科学家们,研制出来了可以留种的高产水稻,她甚至在想,自己穿越时空来到这里,是不是就是将这一高科技产物带过来,让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她长出一口气,不管真相如何,她也算是做出了贡献,不算白来这遭,没有浪费这么宝贵的名额。

    村民们亲眼见到这一亩地的高产,先前对姜晓的偏见和不信任全都烟消云散,有些私下里对姜晓嘀嘀咕咕的村民还专程上门,为自己之前的失言道歉,姜晓自然是没有放在心上,好言安慰他们。

    说真的,当初要是她跟陆奕说这一亩地能产一千斤,陆奕可能都会怀疑她是不是发了高烧,烧坏了脑袋。

    不久后,村里开始有传言流出,说姜晓是大青山的山神显灵,派来拯救他们的,这些传言很快被队长知道了,以是封建迷信要不得为由给压了下去,不过私下里还是有人偷偷在说,对姜晓的态度好得不得了。

    姜晓听了哭笑不得,不管在哪里,人民群众的想像力都是无敌的,总能为无法解释的事情找到能让自己能接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