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章 在下洛达

    “侯管家,看一下各家都来齐了吗?”时间不早了,沈云志再次发话。

    “回老爷,沈府四房共计128人,跟着走的都在这儿了,其他的都在长房夫人安排下,遣散出府了。”

    沈云志走出院子,看到沈府众人收拾好了行囊,穿好了棉衣,有人低头啜泣,无人大声喧哗。

    他提高音量说道,“沈家众人,我沈云志今奉皇恩,赴凉州戍边务农,此去百般艰险,但沈某义无反顾,为我大汉河山完整,边境无忧,为我大汉子民富庶,安居乐业,沈某愿以一己之力,践行囤边之法,保前线战士无后顾之忧。”

    院子里不少人被这番话激励得眼含泪花,沈云志叹了口气,接着说,“只是沈某内心愧疚,连累了家人,要共赴凉州劳作,沈某在此拜谢各位,各位对沈某有恩,沈某对各位有愧。”

    沈云志真的作势要作揖,身旁的长子沈思松、次子沈思柏连忙上前阻止。

    “父亲,万万不可,我们沈府所有人,与父亲共进退!”

    “共进退!共进退!”众人也跟着呼喊起来。

    “父亲,我不想去凉州!”

    偏偏此时,人群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众人回头看去,是沈云志最小的儿子沈思桐。

    沈思桐从小性子野,沈府都是读书人,只有他喜欢耍枪弄棒的,去年终于到了年纪,可以上前线了。

    不过半年时间,跟着卫大将军的部队,只打过几场小仗,执行了几场巡逻任务,还没真刀真枪打过大仗,就被叫回京城休春假了。这一回来不要紧,却赶上全家被革职,要去凉州种田。沈思桐不怕边塞的苦,他只是太想上战场了。对于父亲的坚持,他更是不能理解。

    “四弟,说什么呢,快跟父亲道歉!”沈思松听了这般大逆不道的话,连忙出声制止。

    “我,我想上前线打仗!”

    “打仗打仗,一将功成万骨枯,你眼里只有胜利,可曾看到身后的黎民百姓?后方的百姓是人,前线的百姓也是人,你不去凉州看看,怎么知道他们为了供养你们这些当兵的,自己过的是什么日子!”

    “西北苦寒,一年四季都刮着寒风,去那种地方种田,父亲,您真的相信您的方法可行吗?”

    “我信!”众人沉默之时,沈暮歌站了出来。

    “暮歌读过一些杂书,塞北不仅有江南般的良田,可以种出成片的水稻,还可以与西域众多通商,既能致富,又能建立起情报网络。不会输的军队很厉害,输得起的军队也很可怕。四叔,相信祖父,相信自己,我们沈家人可以的。”

    这番话震惊得众人迟迟没缓过神来,不仅是因为,这种想法,沈丞相从未与人细说过,更重要的是,平时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房大小姐沈暮歌,居然有此番见识,又有站出来的勇气。

    沈云志心下也暗自思量:塞北真的有江南那般良田?

    沈暮歌也心下打鼓,希望这番话能镇住众人。她积攒了太多的失败经验,什么塞北的江南,什么西域通商,也是在一次失败的轮回中,听凉州的商人闲聊得知的,真的去践行,还要费一番功夫。

    “沈府128人,奉旨戍边,即刻出发!”

    随着侯管家一声令下,沈府的大门打开,街头围观的众人立刻向前挤过去,有看热闹的,有看笑话的,也有些人,真的想再看一眼沈丞相。

    “哎呦。”人群中有人突然捂着嘴,叫了出来。自己正想对此评论一番呢,怎么就被石子打得满嘴是血。

    这是沈暮歌干的。

    这个站在前排的说书人,正准备说,“说好听点叫调派,说白了流放,西北苦寒之地,去一趟半条命就没了,这天寒地冻的,这些人啊,看一眼少一眼吧。”

    沈家的女眷听闻此语,会哀声痛哭,自己的祖父会叹气,刚才好不容易被聚拢起来的人心也会散去。这般嚼舌根的话,还是早点扼杀掉的好。

    沈家众人各怀心事地出发,走了大概半个多时辰,终于与京郊的陇西军汇合。

    陇西军带队的军官叫马中腾,陇西富庶,很少受匈奴侵扰,军队也以管理治安为主,经常往返京城,方便官场走动。

    马中腾是武将,自然是主战派,对沈云志主张的休养生息之举颇为不喜,但今日沈府落难,沈府众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大汉百姓,又有梁佑安牵桥搭线,自己也不好再计较,自当竭尽全力,护送沈家人平安西行。

    突然,行进的队伍里,有人停了下来。

    “走,快点跟上了。”官兵催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