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六章,姐妹们的新生活6

    看她俩装模作样的看户口本,周怡和姥姥乐的合不拢嘴。“以后上学咱们就用新名字了,可别忘记了哦,”周怡回了房间,拿了自己一只红色圆珠笔,给二妹三妹把食指涂红,“在这个申请上按下收印,明天姐姐就去派出所打出新户口本。”

    姐妹俩乖乖摁下手印,周怡收好户口本和申请书,也开始准备明天的收购。

    先去宋家定了十来个筐子,宋大哥已经用新鲜柔软梧桐树叶铺好了筐底,又格外拿了一些大的树叶出来,昨天周怡就叮嘱小三子,让他帮忙爬树采一些大点叶子,到时候盖在筐上,保鲜防灰尘。

    几个人把筐子拎到周家院子里,就散了。

    晚饭简单喝点八宝粥,就这咸鸭蛋,忙了一天了,周怡连吃了两碗才停嘴。俩小的也吃了一碗多,吃的嘴巴都沾上米粒也顾不得擦,可见这个粥煮到了火候了,软糯香甜。

    吃完晚饭,小家伙们手拉手去喂完鸡,洗完脸洗完脚,她们知道姐姐明早有事要忙,没有继续缠着姐姐继续讲故事,就上床睡觉了。

    周怡安顿完妹妹,借着灯光,把白天落下的功课复习一下,虽说差不多都复习了一遍,可是她追求完美的强迫症特性,今天没有学习,就浑身不舒服。

    再说了她的计划里,六年级是时间最充足的时候,小学是在屯子里,初中就要去平安镇了,虽然可以早晚回家,可是学习相应占的时间也长,就怕到时候分不出精神来照顾家里的老老小小,更主要的是没办法赚够钱,姥姥姥爷的药费,几个小的学杂费生活费,自己以后高中的学费书本费啥的。

    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六年级下半年的时候,无良的父母千辛万苦生了一个男孩,妈妈又因为生孩子过多,营养不全,好几年都在床上躺着,这就导致了自己被迫中断学业,回家伺候产妇和小弟弟。

    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周怡觉得赚钱是头等大事,姥爷的病痛,妹妹们的问题都在慢慢解决,可以放缓脚步,喘口气,挣点钱,把妈妈这的问题解决掉。

    时间紧迫,如果提前把六年级的知识都学会,上学的时候就不用分出过多时间来考虑学习的事,又能跟上进度,又能多赚钱,想到这里,周怡强打起精神,又看了几页书,才停下来准备睡觉。

    第二天一早,周然在周怡起床穿衣服的时候,也悄悄爬起床,跟姐姐一起忙前忙后,帮姐姐收拾完,看着姐姐穿好衣服拿好干粮和水出发了,她就拿着把小鸡小鹅抬出去,喂完了,才跟姥姥一起回屋睡个回笼觉。

    如果是去采野菜,就可以带二妹去,毕竟是树林子那边,路好走,离村子也近,可是去采野葡萄啥的,就要往山里走,路不好,二妹年纪太小,也帮不了什么忙,周怡就忽略她殷殷期盼的眼神,跟上小三子芳芳他们,一起走了。

    采的差不多了,几个人歇息一下,就分装筐子,往外背。

    野果子除了轻拿轻放不易颠簸外,就不太用过多收拾,回去简单把坏果子剪出来,不用清洗,就可以送货了。

    小三子和芳芳一人小半筐,周怡重生回来也把成年人差不多的力气带回来了,再加上最近一趟趟进山送货来回折腾,也算是间接锻炼身体了。

    所以一整筐的葡萄一点也不费力背起来了。

    田大哥捅捅芳芳的小半篓,毫不客气的嘲笑她说“一天天饭也不少吃,肉也不少长的,力气就跟个蚂蚁似的,以后吃饭的时候可要掂量掂量,别吃那么多了,浪费粮食!”

    “我这个是这个年纪还有的力气,丫丫那是基因突变,再说,我是女生我都背了小半篓,小三子是男生,跟我也背一样。“

    “小三子现在水平跟你差不多,上次从镇上接人回来,还是周怡驼着回来的。“宋大哥毫不留情的揭穿自己弟弟。

    “嘿嘿,要不丫丫能做我们老大呢。“小三子被说一点也不在意,有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架势。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返回家去。

    他们紧赶慢赶到家的时候,周家院里已经有几家人过来送货了,先到的几家已经在田妈妈和宋妈妈指导下,把果子按种类整理好,放在自己的筐自己,等周怡回来称重量。

    周怡他们分别接过妹妹们早就准备的水,咕咚咕咚一气喝了个干净,擦擦嘴,来不及喘气歇一下,就开始称重。

    周大哥和田大哥负责秤重量,周二哥和芳芳负责检验货品质量,周怡负责记录重量姓名,小三子收尾,装货。

    第一天犹豫观望的人不少,但也有很多人秉着支持的态度,即便卖不了,自己家吃也可以。于是就一家家过来送。

    都称完,也记录完重量,一共装了十二筐,宋家和田家都派了家里所有的劳动力,一起浩浩荡荡的用扁担抬着送货去了。因为都是怕颠簸的水果,时间又急,也来不及赶驴车送过去,就决定还是坐客车。

    周怡怕售票员嫌弃她们筐子太多占了地方,主动找到售票员,要给每个俩筐子买张票。

    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下来,售票员也对这个半大姑娘记忆深刻,印象也很好,虽然这年代家家日子不太富裕,孩子也都是干活的能手,可是像周怡这样的撑起一个家,又当爹又当妈的,还真没有。于是售票员在能力范围内也愿意多照顾,就没有收他们多余的票钱。

    再加上周怡隔三差五给她捎点板栗,姑茑,干蘑菇啥的,售票员更不好意思多收钱了。

    送到了货,陈老板掀开梧桐叶,看到下面鲜艳欲滴还带着清晨露滴的野葡萄和软枣子,很满意很痛快的结账了。并定下明天继续送货,越多越好,趁着这几天葡萄新鲜,好时节,过个十几天就没有了。

    周怡让他们在车站门口等一下,自己去派出所户籍科把申请表和户口本交上去,户籍科的片警问清楚情况,就痛快的改了名字,顺便打了新的户口页,换了上去。

    在车站汇合大家也不在镇上过多停留,坐车就回家了。

    回到家,有几家相熟的人一边在院子里帮忙打扫一下早晨收拾果子的残渣,一边等他们消息。

    看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还以为卖的不怎么顺利,当看到周怡拿出一摞零钱时,都高兴的七嘴八舌的去喊自己认识的送完货就回家的人,让他们过来领钱。

    等大家都到齐了,周怡按照名字顺序,一个个算账结账,当时定价是一斤三毛五的收购价,筐子宋家出,刨去成本,周怡一斤能留下一毛的辛苦费。

    拿到钱的一个个无不兴高采烈的,有些中年妇女还拉着姥姥的手,一个劲的夸奖周怡,从周怡的能干聪明夸到小时候一出生就知道与众不同,最后感慨到,老两口终于苦尽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