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0章 黄册之恩

    她缓缓转过身,看了看天色,寅时的梆子刚刚在街上敲过,她想了想,脚步一转,背着手朝着大理寺走去。

    她心里隐动,得知背后隐藏着一股势力,虽然是友非敌,但也令她不安,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那人的眼睛里,那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所有人都玩的团团转。

    如此分析过来,当初李明缙与她推出的结论自然不成立,苏党的赌注全在这50万两黄金上。如此一来,她所要做的便是搜集苏党贪污受贿的罪证。

    本朝奉行勤俭节约之风,各官员的俸禄都压得很低,正一品九百石,正二品六百石,到正五品已至一百八十石,七到八石粮食可换算成一两白银,正一品的俸禄每年最多128两白银,一两黄金可抵六两白银,正一品官员勤勤恳恳一年到头下来也就是22两黄金左右,50万两黄金,那从祖宗辈开始像老牛一样工作两万年,江羽这么一算下来,直咂舌。

    这么一大笔钱,足够引人耳目,苏老头居然还能眼不眨的就这么让出去,也是对自己下手够狠,想必也是到了藏不住的时候才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这么一大笔钱背后肯定牵涉不小,当年的痕迹只要细致地去查,总有百密一疏的地方,她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去找苏老头的漏洞。

    可从哪寻起呢?

    她不知不觉地就晃到了大理寺,守门的小吏还在睡梦中,江羽没叫醒他,就独自坐在门口外的石阶上,随手捏了个树枝,皱着眉在地上划来划去。

    小吏或许是半夜尿急,开着门就往外跑,一双惺忪的眼还没缓过来就被眼前的黑影吓了一大跳。

    江羽听到声响,丢掉手里的树枝,走过去。

    小吏这下可看清了,忙系着裤腰带笑哈哈走过来,“江大人那么早来?怎么也不把我叫起来。”

    江羽还在想事,笑笑看着小吏开门。

    “今儿可能还得飘雪,这天可别冻坏了。”小吏给送屋里去,把炉子给点上,看江羽皱着眉头在想事儿,自个悄悄退了下去。

    年年往上交上来的税层层剥皮已经成为常态,但是绝对凑不出那么大笔黄金,东拼西凑的小钱凑50万两黄金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江羽越琢磨越觉得这背后的水越深。

    北明十八年,这一年绝对是暗波汹涌。

    卯时早朝散,百官纷纷下太和殿,出太和门,江羽低着头走上金水桥,突然听到旁边人在低声说驳查黄册之事,她抬头一瞥,果真是户部尚书顾崇志自她身边擦身而过,她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江羽听到顾崇志舒畅地语气,说这两年的驳查黄册之事总算告一段落。不由得说这顾尚书真是好运气,黄册十年一次修撰,他担任户部尚书二十年有余,可巧的是难为历任户部的驳查黄册一事,到他这里都奇妙的二三年完事了,江羽暗暗称奇。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自本朝伊始建崇隆帝就施行了黄册制度,准确来说就是户籍制度的一种,造册之年,由户部提前半年准备好黄册的格式,得到皇帝首肯后,下发到地方进行翻刻,不过,这按照黄册样式翻刻出来的不叫黄册,叫“清册供单”,是针对单户的调查表格,用来搜集每户的人丁、事产等信息,实际上就是黄册的预填草稿。

    地方把这一系列的操作等完成之后,直到形成完整的“清册供单”经过地方户房官吏和算手、书手复核对比上一期数据,确保无问题之后,一级一级汇总,最终到户部手里的,就是几万本里册、几千本州县册。几百本府册和几十本司册,形成完整的黄册,至此,中枢官员可以查到任何地方任何一户的微观数据,宏微两便,天下透明,这是一个朝代统治天下的基础资料。

    但是,到这,事情还不算晚,在这一层层的登记入册的过程中,很多空子可以钻,崇隆皇帝深谙官官相护的宦海场,如此大的利益难免使人动心,到这一层,他实行了最后一轮的全面驳查制度,对最终交上来的黄册进行全面筛查,这个事情由户部负责。

    驳查并非漫无目的查,而是跟上一次交上来的数据进行对比,浩如烟海的黄册乃国基之本,存放于被隔绝往来的湖中央的小岛之上,平时除了单纯的看护人员,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且驳查人员必须识文断字、精通算术、具备一定的政务经验,且所需人数颇多,于是,皇帝便瞄准了京城之中的文化闲人——监生。

    确实是量身,但是这是一份苦差事,在隔绝人烟的小岛上,吃穿不好,为了保护黄册,冬日不能点火,夏日忍受着酷暑与蚊虫叮咬,忙活下来,且不能升官没有银子,只能算“历事”,有了实习经历,刚开始在皇帝的重视高压之下,半年时间内还能完成,但是被选中的监生们还是叫苦不迭。

    后来的情形而想而知,每到十年一次的驳查皇册之时,监生们便提前以各种理由请假归家,势不可挡,户部愁的团团转,这半年之期自然是越拖越长,甚至十年都驳查不完,上一次的黄册还没驳查完毕,下一拨的又到了。

    因此江羽听说顾尚书在任期间此时完成得效率如此之高,心中称奇。但是她多想了一步,这一深想,她觉得此事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