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4章 一战成名,美人倾心

    “《登高》这首诗你读了吗?”

    “那是自然,如此旷世奇诗,试问长安各路才子何人不读?如今这首诗早就成为了所有人必读之诗。”

    “写的真是太好了,此诗写景抒情,可谓是将形、声、色、态皆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颈联和尾联,真乃点睛之笔。”

    万里悲秋、百年多病、艰难苦恨、浊酒一杯这些元素勾勒而成,可谓是将诗人内心的痛苦描写至极致,那愁肠百结,愁绪万千的心情,令人哀悸。

    “想不到作此诗者,竟然是李运,难以想象一个废物也会有此文采。”

    市井之中,文人骚客皆是讨论此诗;而在宫廷之内,这首《登高》的七言律诗,更是道出了无数人的忧愁。

    无论是身在庙堂的大臣,亦或委居后宫的嫔妃,总会有着郁郁不得志者,他们想要抒发心中悲痛,奈何文采受限,而今李运作此一诗,完美契合了他们的心境,一时间成为不少嫔妃和大臣们诵读之经典。

    就连唐王李世民拿着下官抄印的副本,高举过头,抬目朗诵:“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念罢,当即又言:“妙!妙!妙!”

    他似觉得不过瘾,又是连读了好几遍,才是手不释卷的放下来,看着百官们:“诸位臣工都读过此诗了吧,作此诗者乃云王也。”

    说话间,李世民有着一种炫耀的意思,好像是在说,大家快看啊,写这首诗的人是朕的儿子,他厉害吧。

    不过,也是有人质疑李运的真假,能够写出《登高》这首诗,若无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看透世间沧桑的情怀,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而李运不过是个少年郎,何以对人生有此感悟,奈何他们搜遍古籍,却不曾发现有此一诗,这更笃定了李运是天才的想法。

    李世民为了表达自己对此诗的喜欢,更是在朝堂上与诸大臣们共同剖析此诗,足可见李世民对这首诗的认可。

    前殿闹的沸沸扬扬,后宫也是不逞多让,长孙皇后巡视后宫,瞧见不少妃嫔皆是在读此诗,尽管她非常不想承认李运所写的诗,可事实摆在那里,不承认不行啊。

    她看了一眼身旁的李承乾,说道:“儿啊,你何时也能写出一首这样的诗?要长此以往,你这个太子可就要被比下去啦。”

    此时此刻,在长孙皇后眼中,李运就是别人的孩子,她多么希望自己儿子也能有此出息。

    “母后,您就放心吧,不过是区区一首诗而已,如今我已是太子,李运难不成还能夺了去?”李承乾不以为然地说。

    长孙皇后白了他一眼,自己的儿子心还真是有够大的,无奈的摇头道:“你啊你,什么时候能够长的点心?”

    “你难道忘了你舅舅吗?若非是李运从中作梗,他何以落得如此下场,如今还只是一首诗,下一次呢?”

    “母后的意思是……他可能要抢儿臣的太子之位。”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正如长孙皇后说的那般,她身为局外人,从李运种种迹象来看,他绝对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不甘屈居人下,而长孙无忌就是最好的证明。

    什么国子监内英雄救美怒杀长孙冲?在长孙皇后看来,这更像是李运自导自演的一场好戏,借助长孙冲为恶之名,趁势将长孙无忌拉下马,估计下一步,李运就要对长孙家族动手啦。

    可李承乾却是傻傻的看不明白,若非是自己点醒他,只怕他还以为李运是个善茬。

    “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担心,虽然你舅舅现在被贬,但他多年来经营的人脉还是有的,李运这个贱种以为除掉了你舅舅,便能够斩断你的左膀右臂,只怕没有那么简单。”

    世人皆言长孙皇后是善良的,乃千古第一皇后,可面对儿子的事情,她也会显露出邪恶的一面,或许这就是身为母亲的伟大,也是最可怕的所在。

    李承乾点头应下,毕竟受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孙家族的势力可是不小,没有那么容易垮掉,就算长孙无忌暂时失势,可还有长孙皇后,家族就不会就此败落。

    “哦对了,秦琼就要回来了,此次你父皇在宫廷内为他设宴接风,你身为太子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

    李承乾明白母亲的意思,想要自己趁机拉拢秦琼,道:“可秦琼这老家伙一向不涉党争,只怕没有那么容易。”

    “就算拉拢不成,也绝不能让李运得到,明白吗?”

    “儿臣明白。”

    “记住母后的话,李运这人不能留,他必将成为你太子之路上最大的障碍,若要江山做的安稳,他不得不除。”

    “就算母后不说,儿臣也不会放过他的,早晚有一天,我会将他碎尸万段。”李承乾怒声道。

    当初,李运将自己的腿打断,尽管是医治好了,但还是留下了腿疾,后来他又三番两次羞辱自己,就算长孙皇后不说,他也绝对不会放过她的。

    而后,长孙皇后随手一摆,贴身宫女取来一个木盒交给李承乾,道:“母后,这是何物?”

    “秦琼征战沙场,年轻时候身受重伤,而今年事已高,身体虚弱,这颗百年人参具滋补之效,宴会那日,你命人制成药丸赠予秦琼,或可让他留下个好印象。”长孙皇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