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6章 前世、前世、前世

    天亮了,金灿灿的朝晖掠过草原,营地里响起喧闹人声。

    谢嘉琅带着一瓶药丸回到山坡下的河岸边,皇后还在,女官陪在她身边,禁卫远远立在山坡这一头。

    今天仍然有跑马比赛,帐中熟睡的人都起来了,沈婕妤牵着爱驹经过山坡的时候,笑着和皇后行礼。

    皇后双眸弯弯,眼波流转,含笑和她说话。

    别说宫女太监、禁卫、沈婕妤等人,就连知情的谢嘉琅此刻也完全看不出她眼疾复发了。

    沈婕妤邀皇后一起去骑马散心,皇后婉拒了。

    谢嘉琅不好上前,但整个营地只有他和女官两个人知道皇后现在什么都看不清,药丸不能由别人送过去,必须亲手交给女官。

    他迟疑了一下,女官正好看到他,和皇后低语几句,松开皇后的手,往谢嘉琅这边走过来。

    “谢侍郎是不是有什么话吩咐我?”

    谢嘉琅把药丸递给她:“我问过太医,这药能祛风助目,黄太医的药配不齐,只能先服用这个。”

    女官谢过他,接了药丸,“没惊动那几个太医吧?”

    “我常吃药,说是为自己配的药。”

    “多谢侍郎大人。”女官道,“皇后娘娘说,她告诉侍郎大人此事,要侍郎大人为她隐瞒,实在太为难大人了,请大人不必在意,娘娘只是偶尔看不清,回京吃了药就好了。”

    谢嘉琅看她回到皇后身边,接着去忙自己的事。

    接下来一天,皇后去观看了比赛,和部落首领的夫人谈笑,还让女官拉着缰绳骑了一会儿马。

    第二天,谢嘉琅依旧起得很早,天还没亮,他巡查营地,一圈转下来,来到山坡上,俯瞰河岸。

    皇后坐在毡毯上,禁卫在远处戍守。

    营地各处曹官过来问询事情,谢嘉琅让随从取来册子,一一吩咐下去,偶尔抬眸看一眼河边,等天渐渐亮了,转身离开。

    他刚走没一会儿,张鸿头束软巾,穿着兽纹窄袖袍,手里攥一把竹弓,腰间挎箭囊,急匆匆走到毡毯前,向谢蝉行礼,“娘娘传召我?”

    谢蝉挥挥手。

    不远处提着花篮的女官和宫女退到山坡另一头去了。

    张鸿放下竹弓,“娘娘这两天都不在帐中,宫女说娘娘天还没亮就出来看日出……娘娘是不是又和皇上吵架了?”

    谢蝉一笑,“前线打了胜仗,皇上这几天很高兴,哪有架吵。我看你们在商议大事,所以避出来。”

    张鸿也笑了,“没吵架就好,难得出宫一次,不用管宫里那些麻烦事,娘娘好好散散心,我这次和皇上打赌,要猎一头鹿。”

    到底是忌讳上次围猎的事,这一次李恒没有设下什么彩头。

    谢蝉嗯一声,“张鸿,我们认识多久了?”

    张鸿看她神色有异,收起玩笑之态,“娘娘想和我说什么?”

    “我们相识一场,我想提醒你。”谢蝉道,“这一次皇上出巡,你祖父、父亲是不是没有伴驾?”

    张鸿脸色微沉。

    谢蝉缓缓地道:“张鸿,皇上和你情同手足,你是他最信任的人,可是张家不是。从前皇上被圈禁时,你为皇上奔走,张家阻拦软禁你,那时三皇子、四皇子身边都有张家人……后来先帝驾崩,张家支持的是四皇子……”

    张鸿看着自己的竹弓,声音冷下来:“娘娘,那都是从前的事了,这两年我祖父、父亲对皇上忠心耿耿。”

    谢蝉面色不改,“张鸿,我不是要挑拨你和皇上的君臣关系,我的为人,你是知道的。”

    “是,娘娘恕罪。”张鸿抹了把脸,眸中的恼怒之意褪去,自嘲地一笑,“良言刺耳啊!”

    “再刺耳你也得听进去。”

    谢蝉神色郑重,“上次围猎,你和沈承志都有失职之罪,皇上惩戒你们,依然重用信任。这次皇上采用你和沈承志的计策,前线获胜,你们立了功劳。皇上出巡,还是让你和沈承志担任护卫之职,可见信重……出巡之后,不会再有人拿围猎之事来质疑你和沈承志。”

    “人人都知道你和皇上情谊深厚,他们动不了你,可以动张家。”

    张鸿变了脸色。

    谢蝉轻声说:“你祖父和父亲本来就和皇上政见不合,多次上奏反对皇上的政令,皇上早有不满,只是碍于你才没有发作。你要当心,若有人想离间你和皇上,一定会从张家下手。”

    而她清楚,如果张家真的触怒李恒,李恒不会心软,他是新君,需要立威,他越器重张鸿,越不能偏袒张鸿的家人。甚至必要的时候,他也可以舍弃张鸿。

    和煦的晨风里,张鸿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娘娘是不是听说了什么?”

    “没有。”谢蝉摇头,“我只是出于担心,提醒你防患于未然,你和沈承志不一样,沈家是武将世家,只管打仗的事,谁也不讨好,谁也不得罪……张家就不一样了。”

    张家不止得罪了李恒,还得罪了很多世家,李恒可以看在张鸿的情面上保住张家,其他人可不会手软,他们正想把张鸿拉下来,好取而代之。

    张鸿从这些天的激动雀跃中清醒过来,苦笑,“谢娘娘提醒。”

    谢蝉感觉得到他的彷徨,道:“你可以去请教谢侍郎。”

    张鸿一想到固执的祖父和父亲,心头就不禁泛苦,闻言,还是苦笑:“谢侍郎非寻常人,我做不到像他那样。”

    谢蝉也知道这一点。

    谢嘉琅性情坚毅,可以做纯臣,直臣,无坚不摧,如青山屹立,张鸿不行。

    她道:“慢慢来罢。”

    张鸿点头,苦恼了一会儿,抓抓头发,“回京以后我会尽力劝说我祖父和父亲。”

    他长叹一声,看向谢蝉,说起另一件事:“娘娘,小世子的事,您不要怪皇上,其实是我出的主意。那天我和沈承志他们开玩笑,说夫妻吵架,有一个孩子的话,总会和好的……没几天皇上就把齐王府的小世子接进宫了。”

    谢蝉淡淡地喔一声。

    张鸿告退,抓起竹弓,往箭道那边去了。

    李恒穿着窄袖袍,手指上戴着扣弦的扳指,刚挽弓射出一箭,看他从大帐那边过来,扫他几眼,目光阴沉。

    张鸿和他自幼相识,揣度他的心思,笑着道:“皇上,皇后娘娘说草原和京中不同,景致格外阔朗,看着心里舒畅,她贪看风景,不能来观看比赛。”

    李恒默不作声,搭箭上弦,长臂舒展,弓弦嗡嗡震动,箭矢激射而出,正中草靶子。

    周围禁卫、勋贵子弟大声叫好。

    张鸿没敢吭声。

    他有些摸不着头脑,跟在李恒身后,踌躇了半天,想到谢蝉语重心长地提醒自己,趁着周围没人,道:“皇上,皇后刚才和我说了一番话。”

    李恒挑眉看他。

    张鸿笑着道:“皇后担心有人挑拨我和皇上,皇后很关心皇上。”

    李恒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

    张鸿低声说:“皇上,恕臣多嘴,您要体谅皇后的难处,皇后身为一国之母,却一直无所出,朝野议论纷纷,皇后承受了很多非议……您应该多去椒房殿,小世子终究是别人的孩子,哪里比得上自己的骨肉,有了孩子,皇后娘娘才能安稳。”

    嗖的一声,李恒手腕颤动了一下,弓弦擦过扳指,箭矢飞射出去,这一箭失了准头,划过箭道,落在草地上。

    箭道安静了片刻。

    李恒弓马娴熟,箭无虚发,这还是从未有过的事。

    张鸿看着那支射偏的箭,愣住了。

    李恒放下长弓,转身大踏步离去。

    张鸿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李恒沉着脸回到主帐,宫女回说皇后没回来,他在帐中转来转去,抬脚出了大帐,走到山坡前。

    皇后在河岸边,几个妃嫔在不远处骑马说笑。

    李恒走过去,脸色阴郁,妃嫔们想下马向他行礼,他眼神示意她们继续,不用管他。

    妃嫔们接着骑马。

    李恒站着,谢蝉坐着,隔着十几步的距离,风从河面吹过来,轻暖如酥。

    谢蝉一直没开口,也没朝李恒这边看一眼。

    李恒站了很久,转头走了。

    比赛结束的那天,李恒封赏获胜者,选拔几个部落首领的儿子为亲卫,并当场赐婚。

    皇帝登基以来挑选的亲卫一大半是勋贵子弟,偶尔挑几个小部落的人以示笼络,无人在意。

    谢蝉心里明白,那几个亲卫虽然连中原的话都不会说,但是熟知贺兰山一带的地形,而且以前曾依附北凉,了解北凉骑兵的特点,李恒一直没有放弃当初的抱负,那张鸿的地位应该很稳固。

    她放下一桩心事,眼前模糊不清,脸上神情却很从容,时不时在女官的提醒下举杯,偶尔转头和旁边的沈婕妤说话。

    等到宴散,众人挪到篝火前接着饮酒,她站起身,推说喝醉了,先回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