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0章 笔架

    山风轻拂,松涛低吟。

    梢头朝露未干,松针晶莹湿润,晨曦映照下,一道道微光闪烁。

    谢嘉琅修长的手指拂开掉落在书页间的松针,眼睫抬起,目光落在小径尽头。

    两天了,那个胖乎乎的小身影没有出现。

    九妹妹明白他是什么人了,知道害怕了。

    没有人敢亲近他。

    谢家,谢家的远近亲族,整个江州……每个孩子知道他天生恶疾后,都会远离他。

    谢嘉琅手指一点点握紧,又慢慢松开,目光回到书页上。

    九妹妹不会来了。

    谢嘉琅在松院待了一整天,直到落日熔金才回院子。

    正房灯火通明,谢大爷和大夫人郑氏在里面说话,丫鬟仆妇都被赶到外面等着。

    谢嘉琅直接去东厢房洗漱吃饭。

    老夫人率一家人来山中避暑,不可能把郑氏一个内宅妇人丢在江州。郑氏来了以后,谢嘉琅白天去松院看书,夜里回房,不和郑氏打照面。

    半夜,谢嘉琅又听到母亲哀怨的哭声。

    郑氏的低泣,抱怨,谢大爷的愁闷,暴躁,断断续续,连绵不绝。

    有时候夫妻两人忘了压低声音,嗓音突然一阵拔高,惊得院子里的宿鸟拍翅飞出树窠。

    不用猜,阿爹阿娘吵架的原因一定是他。

    谢嘉琅拉高被子,把自己藏进无边的幽暗和孤独里。

    翌日。

    谢嘉琅早早起身,收拾书匣,走出厢房。

    天刚蒙蒙亮,各房院落沐浴在熹微晨光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人声,偶尔传来笤帚扫过青石板地的声音。

    一道身影靠坐在院门口大青石上,听到脚步声,抬起头。

    谢嘉琅停下脚步。

    “阿爹。”

    谢大爷眉头皱着,面色有点发青,不知道在门口等了多久,目光从儿子头顶看到脚下,又从脚下看到头顶,脸上堆起慈爱的笑容。

    他嘴巴张了张,欲言又止。

    谢嘉琅等着父亲开口。

    对着长子漆黑沉静的眼眸,谢大爷忽然怯了。

    他叹息一声,摆摆手,“大郎,好好用功读书。”

    谢嘉琅应是,抱着书册走远。

    在他身后,谢大爷久久望着长子清瘦的背影,捂脸长叹,神色愧疚。

    今天小娘子们照旧学琴。

    女先生一脸沉痛地踏进水榭。

    谢宝珠和谢丽华刚坐到琴桌前,丫鬟仆妇连忙退出去,离得远远的。

    谢蝉面前也放了一张桐木梓底古琴。

    女先生是二夫人请来的,心思主要放在谢丽华身上,闲时教谢蝉辨认七弦十三徽,要她自己玩。

    谢丽华已经学会弹一段简单的调子,女先生夸她有进步。

    谢宝珠很沮丧,她弹出来的琴曲像神号鬼哭,女先生都捂耳朵了。

    看到小谢蝉坐在簟席上拨弄琴弦玩,谢宝珠眼前一亮:还好,有什么都不会的九妹妹在,自己不是最差的!

    练完琴,谢宝珠牵着谢蝉的手,两人一起去园子里摘花。

    山里的茶花养得生气勃勃,花瓣层层叠叠,颜色鲜亮,艳丽如锦。

    丫鬟摘下茶花,谢宝珠挑了一朵颜色最娇嫩的簪在谢蝉黑油油的发髻上。

    小娘子粉妆玉琢,雪白圆润,当真是姣花软玉。

    谢宝珠拉着谢蝉软绵绵的小手,问:“九妹妹,我听说你和谢嘉琅说话啦?”

    谢蝉仰起脸,点头。

    谢宝珠连忙道:“九妹妹,你不要和谢嘉琅一起玩,他有病,会发狂!他抓伤二哥三姐他们的表兄,四郎亲眼看到的,你看到他要跑远点,别和他说话。”

    孩子们有个默契的认知:不要和谢家大郎说话,他有恶疾。

    谢宝珠觉得自己作为姐姐,应该好好提醒天真的九妹妹。

    谢蝉乌溜溜的杏眼眨了眨,心里微微叹息。

    谢嘉琅是上辈子的她见过的最坚韧沉稳、理智持重的人,也是朝堂里少有的真正关心黎民百姓疾苦的官员。

    于公,他正直刚峻,尽职尽责。私德上,他也无可挑剔。

    前世谢蝉在世时,谢嘉琅在民间声誉日隆,只因断案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传出了暴戾刻薄的名声。

    后来,世人都道他狼子野心,是奸臣酷吏,他受万民敬仰的清正名声毁于一旦,李恒欲除之而后快……

    谢蝉死后,魂灵沉睡,偶尔苏醒,冷眼旁观勤政殿的风云变幻,谢嘉琅的结局不难猜。

    大晋朝立国以来,权臣掌权时不论有多权势滔天,最后大多不得善终,人所不齿。

    谢蝉深感惋惜。

    谢嘉琅那样的人,合该一生顺遂,而不是声名狼藉,万人唾骂。

    谢宝珠以为谢蝉没听懂,谆谆告诫她:“九妹妹乖,以后不要和长兄说话。”

    谢蝉摇头,小脸严肃,神情认真。

    娘胎里带病是小谢嘉琅的不幸,不是他的过错。即使没有上辈子的交情,她也不会因为谢嘉琅的病而鄙夷他。

    谢宝珠捏捏谢蝉的圆脸,“九妹妹,你要乖。”

    谢蝉杏眼弯弯,只是笑。

    中午都在老夫人院子里用饭,知州夫人派仆妇送来一大盒五香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