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8章 第八十八章送过去

    秦悦将曲连风和孙静领回了她和俞远入住的客栈,将曲连风身上的鞭伤细心清理、包扎后,对二人说道:“大师兄、静儿你们明日一早不如先离开浮梁城。”

    曲连风一惊,脱口问道:“你要做什么?找柳子望的麻烦!”

    孙静抹完眼泪后,闻言也是大惊:“三师姐,你还要去涂氏?”

    他们今日将人得罪透了,她不是应该跟他们一起走吗?

    秦悦将其中因由讲明,“我试试看能不能找机会混进涂氏,将小女孩救出来。”

    她和阿远本也是来浮梁城救人的。

    曲连风出言反对道:“不行,那个柳子望阴狠又奸诈,你就不怕他设下圈套?”

    秦悦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风险,可一条人命就在她的一念之间,遂果决道:“大师兄,我会小心的。”

    曲连风还未再行反对,门外忽然出来一声疑问:“小心什么?”

    “阿远!你回来啦?”

    俞远推门而入,见屋内有一对陌生男女,他一点打量之色扫过二人紧张的脸,含笑问道:“阿悦,这两位是?”

    秦悦当即给三人引见道:“清川,这是我大师兄曲连风,小师妹孙静,大师兄、静儿,这是我下山结识的朋友,俞清川,玉山道院的弟子。”

    三人互相客套见礼。

    俞远这才细细打量曲连风,迟疑问道:“我观曲师兄身上似乎有伤,可是出什么事了?”

    师兄妹三人闻言,脸上皆有怒色,秦悦更是咬牙切齿道:“是柳子望!”

    直到将这里面的恩怨听完,俞远脸上惊讶,心中冷笑,柳子望既然如此迫不及待找死,他成全他。

    不过此事与他计划有利,师兄不想被拆穿身份,所以定了明日涂家主大寿过后来寻阿悦,那他何不将阿悦直接送到他面前去?

    头一辈子,身份这事上阿爹瞒了阿娘三年之久,要成婚了,阿娘才知道阿爹的真实身份,加上当时情况有些复杂,他阿娘震惊的同时,就开始觉得阿爹从失忆前就没爱过她。

    想到此处的俞远,头有些疼,今夜他就将阿悦送过去,此事早揭开早好!

    “那阿悦打算何时去救人?”

    小雅他半道上就安排人救走了,他一会儿想想怎么让阿悦出口气。

    不能手刃仇人,出口恶气也好,算是他这个当儿子的孝顺。

    秦悦早就想好了:“明日,给涂家主贺寿的人肯定极多,守门弟子总有疏忽的时候,咱们趁机混进宾客队伍,去救人。”

    俞远却有不同的意见,“不如今夜?”

    “我联系上师兄们了,可以光明正大将阿悦带进涂氏,夜里出来赏赏风景也不碍事。”

    秦悦想了想,这样也许更合适?

    “我同师妹一起去。”曲连风不放心秦悦一人,见劝不了人,此时坚持一起去。

    孙静一听,自然也要跟着同去。

    秦悦立马打住二人,“大师兄你伤着,本就行动不便,静儿你留下照顾大师兄,我和阿远去。”

    俞远自然不希望这二人也搅和进去,在一旁劝道:“我虽是玉山弟子,带太多生人进涂氏的话,只怕也不行,两位安心在此等就是,我们明日一早就归。”

    秦悦摸了摸身上的白玉山纹佩,宽慰二人道:“我下山后认识了好几个玉山弟子,万一失手,就说去找朋友的,应该能脱身。”

    二人合力好容易打消了曲连风的念头,曲连风不跟去,孙静自然不会执着此事,秦悦将师兄和师妹皆安顿好后,跟在俞远身后又返回了涂氏大门前。

    这块地,秦悦也不知她今日踩过几遍了。

    一轮弯月当空,华灯已浓。

    涂氏仙府内忽然响起一阵喧哗声,偶有一两声“抓刺客”传出,不过很快便销声匿迹,由明转为暗中进行。

    今日府内贵客太多,不宜喧哗吵闹。

    秦悦此时跟在俞远身后,二人用面巾蒙着脸,按着早就计划好的路线,一路逃窜,也不知跑了多久,俞远指着不远处一处幽静楼阁道:

    “阿悦,你先进去那里面躲躲,我将人引开后来接你,面巾一扯,别人不敢强认我是刺客,我去清雾师兄那里避避风头。”

    他说完将秦悦往那楼阁的方向一推,瘦弱的小少年飞快从另一个方向跑了出去。

    “哎!”他们先前不是这样计划的!

    秦悦伸手欲抓,手中却只划过一点布料,听着身后追兵的脚步声渐近,秦悦只好赶紧跑向那处楼阁,看也没看直接推门而进入,极快闪身进了屋内。

    不过说起来,她和阿远一路跑来,也试过去推其他房门,大部分根本打不开,这处楼阁还好,一推即开。

    秦悦没发现她推门时,身上挂着的那枚白玉山纹佩闪了闪。

    听着逐渐远去的追逐声,秦悦忍不住焦急起来,阿远不会被抓住吧?

    而她担心的俞远,压根没跑远,在不远处看着秦悦进了楼阁,眉毛忍不住挑了挑,他就知道,师兄设下的禁制不会拦着阿悦!

    与此同时,正和涂家主对面而坐的俞衡渠忽然一僵,手上的茶杯在半空中停了停,接着放回桌面道:“外面好像很热闹。”

    涂家主笑呵呵道:“是挺热闹的,许是小孩子家在玩闹,咱们继续说说封印的事。”

    俞衡渠沉吟片刻后,答道:“舅舅容我思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