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章 堪忧的火器

    峨岷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从重庆府出发,顺江而下,出了险峻三峡,往前便是一路坦途通江达海,大军行船的速度也提了上来。经荆州、武昌、安庆,到南京转入大运河,再一路北上。

    眼看日子到了九月中,大军终于抵达了此行水路的终点——天津卫。上面传下令来,着各营修整,适应水土,过几日接收了京里下拨的补充装备,再走陆路出山海关,前往辽阳与其他各路部队汇合。

    一下船,工匠营就忙得不可开交。建房,起炉,造车,补甲,几百号工匠,跟扔进滚水里的猪油似的,水花都看不到就散完了。

    就现在这个工作强度,补习班只能暂停,得等最忙的一段过了,再行恢复。好在路上几个月下来,被大家称为“匠字”的简体字推广得不错。八成工匠能够认识近千个常用字,连看带蒙,能读懂任一篇换了简体字写成的指令。所有人都能做出百位数的四则运算,能够完成工匠们常用的度量衡单位间的换算,还有大约两成人能够编制自己专业内的工序卡。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成绩了。只是吴清泉忙得不行,没时间去邀功,这补习班才止为内部人员知晓。

    李沐是吴清泉的副手,手上要做的活不算多,更多时候是在吴清泉的带领下各班组巡视,检查各工艺标准的落实情况,记录数据以便考成奖罚。现在这个阶段,大家忙成一团,很多看得出来的问题他也不好跟吴清泉提,一来想再仔细看看吴清泉的管理风格,二来自己也在琢磨怎么优化。总不能光提问题不提解决方案吧,那在哪个时代都是跟自己过不去。

    过了两日,李沐正编制一套工序卡,一名作头找了上来,带李沐出去,说是装备到了。

    路上,作头交给李沐一本册子,告诉李沐,说上司本来没叫李沐,是吴清泉求了上司让李沐参与,还说吴清泉交代下来,待会只管按册点数,若是他问什么,只答所问,不要多说其他言语。

    李沐虽然不大明白,也应承了下来。

    到了辕门,就看见门内的大片空地上,停满了许多大小炮车,门外一溜大车,一眼望不到头,怕是连绵得有数里远。

    场中,管事千总杨循带着一众将领和一群穿着青袍绿袍的官员称兄道弟,谈笑风生。吴清泉则领着一批老资历的军匠站在一边,垂手不语。

    李沐远远和吴清泉对视一眼,点了点头,随后便和作头入了工匠一列,静候指令。

    过了不知多久,也许是到了吉时,一位把总走过来,对着吴清泉交代了一声,吴清泉作了个揖,便着各组按册点验。

    等到了李沐等人跟前,只说了个“来”字,就转身向摆着火器的方向走去。

    他一发话,十来个在营内负责火器的作头和老资格工匠便跟了上去,李沐不敢犹豫,跟在最后。

    “李沐跟着我。老刘按常例分组点验。”吴清泉边走边说。

    被唤作“老刘”的作头刘祥是个跟了吴清泉多年的老军匠,显然配合默契,当下向众工匠比划几下,一众人便如风流云散,各自朝着目标去了。

    李沐快步跟上吴清泉,在他身后半步吊着,默不作声。

    “先看大将军。”吴清泉沉声道。李沐也不管吴清泉能不能看到,在后面躬身应是,先表演了再说。

    也许是壬辰倭乱间川军一路战事较少,此次给川军拨付的装备也不多,重武器更是极少,只有各类将军炮十几位,佛朗机炮灭虏炮盏口炮合计一二百。鸟铳也不多,只得千支,其余快枪三眼铳手铳倒是一大堆。可李沐却越看越心惊。

    将军炮和佛朗机炮还好,毕竟一个是大件,一个算是新式火器,用料用工都还过关。除了数量少点并无太大问题。其余灭虏炮盏口炮碗口铳也还将就,七八成堪用。

    小的东西,比如快枪和三眼铳那些只能叫做玩意儿,做工粗糙,功用堪忧,喷火吓人还可以,真要上了战场,只能当锤子用。

    最可怕的是鸟铳,一千支,数量少不说,那做工更是触目惊心。枪管厚薄不一者有之,管内不直者有之,钻管不够者有之。还有所配铅子大小不一。

    这特么没法用啊!李沐心忖。再想起之前吴清泉的交代,心中了然。也不做声,只是尽力选择合式堪用的,悄悄拿铅笔在枪身做上记号,最后一盘算,不过三百余支而已。

    点验完毕,发现吴清泉看向自己,李沐只是拿起一支,不着痕迹的让吴清泉看到记号,向吴清泉微微点头,又放了回去。

    待全数装备点完。吴清泉拿着清单册子去做了汇报,工匠们则回到原地待命。李沐见这些老人面不改色,也不互相交流,就知道大家早已司空见惯,此番不过应付差事罢了。只是想不明白吴清泉为何叫上自己一个新人,难道是让自己先见识一下,免得大惊小怪?

    一番流程走完,工匠们被挥退,其余辎重自然有相应的官员负责点验,与他们无关。

    回营路上,吴清泉面色如常,一言不发,李沐也不好多问。待到了营房,吴清泉让作头刘祥安排大家继续工作,便领着李沐找了个僻静地方坐下。

    “小沐,你怎么看?”吴清泉正视李沐,问道。

    李沐想了想,只把自己先前看到的情况如实说了一遍。

    吴清泉听罢,摇摇头,并不满意,说道:“你所说的,我都知道。见多了。不仅我知道,上到督府,下到军中老人,都心知肚明。我是问你的看法。你直说便是。”

    看吴清泉确实不像做作套话,又想起多日来吴清泉所表现出来的对他自己的职司和专业的严谨,李沐咬咬牙,沉声说:“要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