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七章 大事不妙

    综合训练室比陈斌想象得要小许多。

    他本以为会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就算没有,怎么也得是四分之一个足球场的规模,结果进门一看,居然是个网球场。

    水上网球场,只不过球不是网球,而是水球。

    球场的一侧,是一个精壮青年,穿一背心,赤着胳膊,浑身湿透,也不知道是被汗给浸湿的,还是被水给淋湿的。

    青年在水面上高速移动。

    陈斌揉了揉眼。

    没看错,的确是水面,水里也没有任何暗桩。

    这就是传说中的——轻功水上飘?

    陈斌捡了张椅子坐下。

    坐下来仔细观察片刻,他立马懂了。

    这青年每跨出一步,脚下的水面立马冻成坚冰,冰块的浮力托着他不至于落水。高速移动的同时完成精准的冻结,不得不说,这控制力真是惊人!

    “仅仅是这样的话,我也办得到。”

    陈斌想着,将目光转向青年的上半身。

    “嘭!”“嘭!”“嘭!”

    场地的另一侧,是发球机。

    机器接连喷出水球,水球喷出的同时,同侧场地内随机浮现一块块全息投影的靶子。

    青年脚下高速移动,上半身则不停挥舞球拍,将这些飞向各处的水球一一抽向靶心。

    他的肌肉不如外馆那些大叔夸张,但线条更分明,而且爆发力显然极强,一个个水球在与拍面接触的瞬间,爆发出宛若炮弹炸响的轰鸣。

    但在如此巨大的冲击力之下,水球却并没有爆裂开来,而是在穿透靶心后,一头扎进水池里,溅起一朵朵巨大的水花。

    “水球……是通过元素之力来控制形态的吗?不简单啊……”

    高速移动、瞬间冻结、轨迹判断、形态控制、全力抽打……任何一项甚至两三项拎出来,陈斌自信也能做到,但所有要素揉在一起,就没那么容易了。

    陈斌坐在等候区,看得入神。

    这种正规的训练,他是第一次见识。不得不承认,专业和业余完全是两个概念。

    陈斌以前在岳安偷偷摸摸搞得那些,比起这种高效率的训练方式,和土鸡瓦狗没什么两样。

    他正看得入迷,那青年却忽然停了下来。

    青年几步跨上地面,看见等候区的陈斌,微微一愣,显然之前训练太过专注,没发现有人进来。

    陈斌这才看清了青年的样貌。

    拉碴的胡子,隐隐有络腮的趋势,头发乱蓬蓬的,显然也很久没有打理过。国字脸,脸部线条同他肌肉线条一样明朗,鼻梁高而挺。他看起来很年轻,可能二十岁左右。

    陈斌还注意到,这人不管行走还是站立,姿态都相当挺拔稳健,如果他猜得不错,应该是久经训练的协会战斗人员。

    青年扯了条毛巾,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然后把毛巾搭在肩膀上,走进等候区。

    “我休息一会儿,你去吧。”

    陈斌一怔后反应过来:对方这是把自己当成来训练的了。

    其实他只是来参观——不过对方都这么说了,他也乐得上手试一试。

    等候区里除了座椅,还有一个半人高的电子设备。

    陈斌走到操作面板前。

    首先是选择模式:人机和人人。

    人机模式应该就是刚才青年选的那种,人人也不难猜测,就是两人或多人对打。

    还真是一种球类运动,他看了下介绍,感觉玩法也和网球大同小异。

    看来不管是哪里的人类,脑回路都差不多,连设计出来的娱乐活动也如此相似。

    他选了人机。

    接下来是难度调节。

    比较重要的是发球频率、速率、水球体积和训练时长。

    陈斌还没自大到一上来就把各项参数拉满,相反的,他调到了最低难度。

    按下确定键后,屏幕上弹出一个弹窗:

    “请在一分钟内做好准备,一分钟后,训练开始。训练时长:五分钟。”

    陈斌从球拍框里随手拿起一只。

    好沉。

    这球拍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起码有七八斤重,比普通网球拍重五倍以上。

    以陈斌的体质,如果只是拎七八斤的重物当然不算什么,但长时间挥动这么重的球拍,对手臂和肘关节造成的巨大负荷,即便是他,也得十分留意才行。

    他镇定自若地走进场地,随即前后左右短距离折返跑了几步,一边跑一边调冻结量。冰层太薄踩不稳,太厚不仅耗时还费力。

    调整适应完,一分钟的准备时间刚好结束。

    发球机“噗”的一声吐出第一个水球。

    陈斌把所有的参数拉到最低,但水球的体积仍然和高尔夫球差不多,且平均飞行速度超过400km/s,飞越整个场地只需要0.3到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