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六章 唱响大世界?难!

    在这期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到了申城后,钱鼎章每天都要去买报纸看,终于《申报》上完整的登载了关于“二二六事变”的新闻和配发的相关评论。

    看着和前世相差无几的事件进程和伤亡名单,钱鼎章心中一片悲哀“该来的,终归要来。鬼子的战争机器只怕正式发动了。”想到这儿思路不由得滑到了那个死鬼河本的头上,“妈的,东洋萝卜头,死就死吧,感觉还是给老子埋下一堆地雷,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踩到的那种,表面上看看一马平川,但每次下脚总是提心吊胆。”

    “爹爹,这么唱下去不是办法啊?”在大世界唱了三天后钱鼎章忍不住向老子抱怨起来。

    “确实,这样下去,书艺要退步了”钱逊之慢慢的走着,嘴里回应儿子。

    第一天去大世界报道的时候,钱鼎章颇为兴奋,大世界在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后因为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而导致客流持续减少,最终在90年代初的某一天黯然关门调整,这一调整就是整整20年。钱鼎章小时候常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带着去游玩,尤其是那些哈哈镜让幼小的自己笑个不停。此时看到全盛时期的大世界心中不由波涛汹涌起来。

    大世界本是由申城著名的三个半“滑头”中排行第一的黄楚九所建的大型公共游乐场。

    独立建造了大世界成为其经商生涯的最高峰(也有称投资者为张勋),主体是一栋五层的高大建筑,包围着一个中心花园,内中中小剧场十多个,还有个巨大“共和厅”大剧场。每日不间断上演各种戏曲曲艺,杂技马戏,还有小型电影院,中西餐厅,咖啡厅,花园茶室等等。游客只要花小洋二角便可在内游玩一整天。堪称那个时代的迪斯尼乐园。更让人赞叹的是黄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日夜营业的银行-日夜银行,就设在大世界旁边。彼时这一带有两多,赌档多,以么二为主低级妓院多,前者赢了钱可以直接就近随时存入银行,而失足妇女多半文化程度不高,觉得大世界是大买卖靠得住,故而将皮肉钱都存入期间。黄还针对散客平民储户多的特点,推出存钱送大世界门票的促销活动,一时间二家生意都火爆到极点。

    游乐场生意好,但对父子二人来说这却不是一个好的献艺场所,和书场不同,大世界的小剧场是开放式的,游客可以随时进出。往往进来的原因只是走累了找个地方喝杯茶歇歇脚。作为上海标志性游览景点的大世界也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管因公因私来沪总要抽出时间去大世界转一天,这又导致大部分听众是不懂吴语的。碰到素养高的听了几句后无非是离场而去,素质差的当场就骂骂咧咧起来,以至于故意把桌椅板凳弄得砰砰响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真为听书二来的听客也有不少,只是一来数量少只能覆盖前几排,二来也不是什么高层次的五毒听客,纯粹是图热闹。

    恶劣的演出环境加上流动性极高的听客群体,让艺人在台上就很难受了。唱开篇的时候还好点,一到说表阶段,场子里就乱成一片。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表演方式反而是不停的唱小段开篇,保证来的人坐下就能听,长篇故事因为要铺垫叙述,反而不受欢迎。可开篇就这么几个,每天反复唱也唱腻了,而且唱开篇也就堪堪维持住场面,距离父子二人想要在申城书坛打出名声的目标来还是差太远。

    这几天父子俩也多了个心眼,偷着看看其他弹词艺人的演出,结果发现要么面临和他们类似的困境,偶尔也有几个特别叫座的,但听了几句钱逊之拉起儿子就往外走,原因无他,台上尽唱下三路实在是不堪入耳。

    今天散了场,父子二人也没想往常那样叫黄包车,而是一路慢慢走回去,钱鼎章脑子里有想起第一天赵阿福和他们说的话“大世界里说书,简单也简单,难也难,这里人流多且快,随便唱唱也不要紧,大部分人是听个热闹,你们在书场里磨洋工唱是会被喊“绞手巾”“倒面汤”的,但这里不会,除非你们不开眼得罪了白相人。但真要唱出出名气来也不容易,你们好自为之吧”

    钱逊之也是一筹莫展,毕竟他没有能力去改变听客的现状,气氛一时有点发闷。

    夜晚的上海,依然繁华如昼,马路上行人串流不息,耳边还能听见各种叫卖声,从苏州腔的“白糖莲心粥”到本地人口音的“长錠要伐长錠”充斥耳边。

    钱鼎章听着颇为新鲜,后世哪儿听得到这种原汁原味的街头叫卖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