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三 一 章 特别篇

    此前的章节虽然很多事情是夹杂了个人感情的,但真的说起来嘛,没有一件是真的——有人要告诉我“居然有这种事”吗?

    而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的却是一些真事儿,或者说是本文作者我的一部分资料。

    本来没想公之于众的,可是既然某人这么不地道,那我还是说出来好了。

    在此前的两季中,有些读者向我提出了一些意见:是不是后’宫意味太严重了一点?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价值,也是我这次写特别篇准备解决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风格与作者的生活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我绝对没想说我生活在如同中一样的环境里。真要说的话,本文的文风之所以能变成这样,和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如今和我形同陌路的人。

    可能从小就没有父爱的孩子在写作时,笔下的主人公会更多地追求关爱,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这个理论我是信了。因为,我正在做着符合这条理论的事儿。

    稍稍说一下吧,一些关于我以前生活的事。

    我不知道在各位已经快要小学毕业时,如果各位的父亲强迫各位整个暑假都必须读小学一二年级的英语课本,稍有怠慢就拳脚相向,各位会有什么感受。这究竟是传说中那时的我们所不懂的父爱,还是说根本就不是关爱?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七年以来从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打过电话的人会强烈而执念地让他每逢假期都要回去探望奶奶,尽管他自己把孩子奶奶家里的家具中的精品全部搬到了自己的新家,以至于老人家只能去邻居家里淋浴;尽管他自己每次被我撞见回来,什么也没有留给老人。

    我不知道为什么十几年过去了,这个人张口闭口还是一口一个“你怎样怎样,你怎样怎样”,而从来没有说过“这件事是我不对”或者“这件事上我也有责任”。难道这就是一个父亲应有的形象?这真的就是父爱?如果是的话,那我宁可不要。

    我不知道一个从小就试图摧毁孩子的求知欲的父亲,究竟是不是称职。

    我还清楚地记得,这是一个自己也知道一旦喝酒喝多了就会出事但每次都喝得大醉的父亲。那一天,在我去搀扶他的时候,被他一把推到了墙上。

    那一下很重,根本就没有丝毫手下留情,我甚至怀疑这位究竟是何许人也?我到底是招你了还是惹你了?在酒精的作用之外,似乎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作祟。

    这还是一个疑心很重,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狂躁不安的人,可以狂躁到在恭贺新春的时候对着自家阳台的窗户出气,事后又成功地把一切责任甩到了其他人身上。

    摊上这么一位极品父亲,我真的很应该庆幸,庆幸自己居然一路撑了过来,并且坚持到了今天。毕竟,如今我已经摆脱了这份阴影。